鱼钩和鱼竿是从事钓鱼活动的专用工具。它是人类在长期的钓鱼过程中逐渐发明的,并且随着钓鱼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得以改进。因此,鱼钩和鱼竿的制作突出地反映着古代钓鱼技术的发展水平。
鱼钩是获鱼的直接工具,在竿、线、钩、漂、坠、饵中,与饵一样,发明得最早,改进得最多、最快。竿钓的发明,是因为鱼有自卫能力,不肯近前,于是人们在钓鱼实践中发明了竿钓。
鱼钩在我国最早使用的是兽骨或禽骨劈磨而成的直钩和微弯钩,称之为鱼卡。其两端呈尖状,磨得锋利,中间稍宽,并磨出系绳的沟槽,或钻有穿钓线的小孔。
鱼卡是8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产物,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仅辽宁大连长海县的广鹿岛和大长山岛的遗址中,一次就发现36枚;黑龙江新开流新石器时期遗址中也出土了7枚。江苏连云港出土了用蚌壳磨制的直钩数十枚。
到了新石器晚期,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弯钩,有倒刺和无倒刺两种骨制。有兽骨截断单独磨成的,有用禽骨磨成的,禽骨坚韧锋利。但磨成弯钩很困难,于是拣细而坚利的磨成带倒刺的钩尖部分,然后绑在另一节作为钩柄的骨头上,成为绑制弯钩。这些弯钩原是用麻丝或晒干的肠衣绑制而成鱼钩的。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会用手绑制打结,制造出了细腻的劳动工具,其智商已远远超出所有灵长目动物。
从直钩到弯钩是钓鱼工具的一大进步,直钩只起到“卡”的作用,钩横卡在鱼嘴里,如果直接提上岸,多数会脱钩。
有时卡的不是地方,或卡的角度不对,鱼嘴一活动,头一扭摆,钩会从鱼嘴里脱出,鱼逃之夭夭。而弯钩就可避免这些缺点,只要钩尖锋利,线、竿牢固,钓者又有一定的擒鱼、遛鱼、抓鱼本领,一般的鱼是难以逃脱的。
直钩到弯钩是一大进步,从无倒刺弯钩到有倒刺弯钩又是一大进步,由于当时钓具粗放,在没有发明鱼竿之前,是用手拽棉、麻搓制的捕鱼线,或动物肠子晒干加工制成的鱼绳,鱼钩的角度、钩弯的角度、柄的长短,还是不够科学实用。因此,弯钩无倒刺的骨制钩还是易跑鱼。
在考古挖掘中,发现离现代年代越近的新石器时期,氏族社会晚期,所制作的鱼钩越精细而科学,有倒刺的鱼钩也越来越多。
钩的形状也逐步有讲究,不仅有短柄,也有长柄,龙门的宽窄也有区别。钩尖的弯度,钩的形状也不同,以适应钓取不同的鱼类和运用于不同的水域。
倒刺钩大大降低了脱钩率,对于当时只求将鱼钓上来食用说,是生产上的一大进步。这也为后世制作各种型号的鱼钩奠定了基础。
在有些墓葬中,还发现一些石钩和玉钩。虽然历经几千年,仍旧可看出其精心磨制的痕迹。这些钩都较鱼钩大而重,钩尖也钝。原来这些钩是没有使用的痕迹。
有些人的墓葬中以金属殉葬为主,也夹杂些这种石钩和玉钩,也是从未使用过的。有的酷爱钓鱼,逐步使钓鱼从纯生产型上升到娱乐型,钓鱼取乐。
制造这种石钩、玉钩就是为了欣赏,表示自己的爱好和身份。有些铜制钩和铁制钩也做得十分精巧,也从未钓过鱼,其作用也是欣赏娱乐。
骨鱼钩的出现,是钓鱼历史上的伟大创举,而金属鱼钩的问世,表明我国古代钓鱼活动已经由手工磨制进入由金属冶炼的新时代,这不仅是钓鱼事业的一大进步,更说明这个活动已大步跨入文明时代。而最典型的就是,青铜的使用在钓鱼活动中体现出来。是谁最早制作铜钩已无史可考,但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铜鱼钩已有3500年。
古代的鱼竿产生于何时、何地,已无迹可考。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发明鱼钩后,仅用藤蔓、棕榈、肠衣等作线钓鱼。
竿的材料不外乎树枝、芦苇、竹、荆条之类,总之可以延长手臂使钩抛远施钓的长而轻的植物,似乎都用过了。竹竿又轻又坚韧,古代似乎每地均有所用,而且一直流传下来。
鱼竿正式在史籍上出现,是2500年前的《诗经》。其《卫风·竹竿》诗中有一句的意思是说:我用又细又长的竹竿啊,在淇水边钓鱼。这是鱼竿的最早记载。
另外,从绘画上看,五代时的《雪渔图》、宋代的《寒江独钓图》、明代的《秋江渔隐图》、版画《子陵钓图》、清代的《江山垂钓图》,以及清代的彩色年画《渔归》和版画《蜀江得鲤》等,都描绘有独根细竹竿做的钓竿。
用其他植物枝干做钓竿的也不少。《列子·汤问》篇说,有个人以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粮食为饵,到大河边去钓鱼。
这里说的荆条,是无刺的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原野,光滑柔软,坚韧不易断,可以作钓竿,也可做抽打人的鞭子。古有“负荆请罪”之说,也有用荆条来做筐的,用途很广。
用多种随手可得的植物枝干作钓竿,是为了钓到鱼而发明的临时工具。待到钓鱼上升到娱乐阶段,钓鱼为了享乐,不免要在竿子上做些文章,使其既美观又适用。比如在竹钓竿绘上或刻上美丽的花纹图饰,使竿具有观赏价值。
南朝梁学者刘孝绰《钓鱼篇》中有“银钩翡翠竿”之句。钩用银子制作,钓竿上嵌以翡翠宝石,多么漂亮。难怪后来用的钓竿都漆得红绿相间,十分好看,这也是传统留传下来的习惯。
我们的祖先在连续不断的钓鱼实践中,还发明了抛竿。抛竿的特点是长线短竿钓,运用绕盘的机械原理,将钩抛远以钓取大鱼,以绕盘可以收放线的特点卸去大鱼的巨大冲击力,有效地防止线断竿断,而将大鱼稳稳地擒获。这是我国钓鱼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大飞跃。
因抛竿是将木或竹制盘圆轮装在手柄处缠线收放,因此古代称之为“轮竿”;又因它的原理是将战车的曲轴运用到钓竿上,故又名“奔车”。
抛竿的文字记载始于唐代,有两种:
一种是轻巧小轮,有4齿的,也有6齿的,轻小,绕线少。有的能转动,有的不能转动,按在竿的中部前方,其槽内放线少,一般15米左右。这种轮竿多用于坐在船头或深水矶头钓鱼,还是手竿钓,不可抛钩掷远,所以还称不上是抛竿。
还有一种是竿上有过线环、竿柄上方有绞盘的轮竿,古称钓车。其原理及运用与今天的抛竿,或称之为海竿、甩竿已一模一样。
到了清代,已有关于延绳钓的详细记载,《古今图书集成》更有大量涉及钓鱼内容的叙述。
延绳钓是指钓具通过干线上间隔相同的支线连结钓钩,具有干线长而支线多和钓捕范围广的特点。为便于操作,钓线平时整齐盘放在箩、夹等容器或夹具里。每箩干线长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有的可达千米以上,用以悬垂支线数十根至数百根。作业时,干线少则数箩,多则数百箩连接使用,并通过浮、沉子等装置,使干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干线上通常还有适当数量的浮标,便于识别和管理。作业方式有定置式和漂流式两种,前者用锚、沉石或插竿等固定,可在流急和狭窄的渔场使用;后者随流漂移,适宜于在宽阔的缓流水域作业。为了钓捕不同水层的鱼类,延绳钓还有浮延绳和底延绳的区别。
延绳钓在钓渔具的捕捞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但用于淡水作业时规模较小,且多属定置式;海洋中作业的延绳钓有大、中、小型之分。延绳钓有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两种形式。简单的机械操作只备立式或卧式起钓机1台,比较完善的则已实现放钓、起钓机械化,有的还安装了能收容全部干线的卷线机。
这些都表明,我国的钓鱼历史源远流长,经验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