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
赵孟頫生于1254年,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书画诗文,篆隶正草,可谓无所不能。书法主张恢复“二王”法规,深得“二王”神韵气格。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前后赤壁赋》又称《赤壁二赋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的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后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书成帖。
《前后赤壁赋》行书,全帖共书81行,其中《赤壁赋》46行,《后赤壁赋》32行,署款3行。《前后赤壁赋》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其字点画精到,结体周密,行笔劲健酣畅,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那是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团练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并且他被神宗皇帝严令不许离开黄州。苏轼穷困潦倒,衣居无着。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黄州东坡开辟了一片土地,过着农夫一般的生活,从此苏轼自称苏东坡。
1082年,苏轼与朋友一起游览黄州赤壁。他与朋友乘坐一叶小舟,顺着江水顺流而下。清风阵阵迎面拂来,水面上泛起阵阵鱼鳞一般的波纹。
苏轼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着诗词,在这良辰美景之下,他与朋友玩得非常开心,似乎将心中的烦恼全都忘掉了。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水面上开始涌起白茫茫的雾气,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苏轼与朋友任凭小船漂流,随波逐浪,随意而为,不知不觉中小船越过茫茫的江面。小船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歇,苏轼感觉身轻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一般。
苏轼和朋友把杯弄盏,两人酒喝得高兴起来,便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道:
桂木做的船棹兰木做的船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
这时会吹洞箫的朋友,应和着苏轼歌唱的节奏为他伴奏,洞箫发出“呜呜”的声音。这声音有如怨怼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
洞箫的余音在江面上回荡着,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轼听着这洞箫的声音,脸上的神色也愁惨起来,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朋友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朋友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曹孟德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绵延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啊!”
朋友叹息着接着说:“唉!可怜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依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开口对朋友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流水与明月?过去流逝的东西就像这流水一样,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由此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对于我来说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苏轼看着陷入思绪的朋友,继续说道:“何况天地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属,如果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这江面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能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穷尽的担忧,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啊!”
朋友听完苏轼说的话语,心头似乎轻松了很多,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苏轼与朋友沉沉地睡去。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阳光照射在苏轼和朋友的身上是那么的舒服。
苏轼看着东方缓缓升起的太阳,回想着昨天夜晚与朋友一起谈论人生的话语,他在赤壁下、小舟上感觉到心中有种想要把昨晚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的想法,于是他作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写下赤壁赋之后,朋友也渐渐醒来,两人驾驶着小船返回居住的地方。苏轼回到家之后,铺开纸张,拿起毛笔记录下了这次游览赤壁的经过。
过了不久,就在这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晚,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苏轼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与他在一起的还有两位客人准备跟随着他一起返回临皋亭,于是3人一起走过了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从树上掉下,散了一地。苏轼3人的身影在皎洁的月光下倒映在地面上,他与两个客人抬头望见高悬明月,感慨万千。
苏轼与两位客人四下里看着周围的景色是那么的宁静,顿时都感觉到心情愉快,于是他们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苏轼叹惜一声道:“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位客人回答:“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苏轼回到家与妻子商量酒的问题。
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存了很长时间,就是为了你突然应酬而准备的。”
听到妻子的话,苏轼非常高兴,于是他让妻子找出酒,然后跟着客人去拿上刚捕到的鱼。
苏轼与两位客人再次到赤壁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苏轼看着眼前的景色,感叹说:“距离上一次游览这里,中间才相隔多少日子啊?上次来这里游览所看到的江景山色却再也认不出来了啊!”
苏轼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他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与苏轼一同游览的两位客人看着苏轼独自一人登到了高处,也想爬上去。可是,他们却发现身体都不如苏轼灵活,只好在下面等着。
苏轼站在悬崖边上大声地呼喊,身边的草木在呼喊声中被震动,高山与他的声音共鸣着,在深谷之中回荡着,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此情此景,苏轼也觉得忧愁悲哀。他屏息凝气,肃然而立,内心里也感觉到这里的环境令人畏惧,不可久留。苏轼沿着山壁缓缓地回到地面上,与在下面等着他的两个客人一起重新回到船上,并且把船划到了江心,任凭它漂流。
小船划到江心时,差不多已经快到半夜了,他们坐在小船之中,在月光下向四周观望着,空荡荡的江面上只有他们一条小船,月光照在江面上,江水都被镀上了一层银色,这样的情景让苏轼和他的客人感觉到非常冷清寂寞。
正在此时,江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只野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小船向西飞去。
一会儿,船靠岸了。与苏轼一起的两个客人离开了,苏轼只得返回家里睡觉。苏轼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脚步轻快地向他走来。道士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苏轼拱手作揖说:“昨天夜里你在赤壁的游览感觉快乐吗?”
苏轼在梦中询问道士的姓名,道士低头不回答。他看着道士身上衣服,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道:“噢!哎呀!我知道你究竟是谁了。就在昨天夜晚,那只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飞鹤,不就是你吗?”
道士回头笑了笑,苏轼忽然从梦中惊醒。他急忙跑下床打开房门。他打开门一看,却看不到道士在什么地方。
苏轼仔细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心中迫切地想要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于是他来到了书房,铺好纸张,拿起毛笔写下了第二次游览赤壁时发生的事情。他第一次游览赤壁时写下的是《赤壁赋》,而这一次苏轼给它起名为《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板。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