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11285500000006

第6章 柳公权为《送梨帖》作跋

送梨帖跋

《送梨帖跋》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51岁时,在王献之《送梨帖》后的跋,小楷43字。

柳公权,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是我国楷书四大家之一。

《送梨帖跋》不同于柳公权碑版中那些字的拘谨,而是自然映带,没有怒张之筋骨,而笔致含蓄,没有平正均匀之苛求,而自有真趣,被世人誉为“神品”。

那是唐代时期,在长安城的西南方,长乐宫之西,有一座地势很高的宫殿,这座宫殿的地基甚至都高出长安城的城墙。这座宫殿的名字就叫做未央宫,它是长安城地势最高的地方,每当夜晚降临,只要站在未央宫内向下俯视就可以将整个长安灯火辉煌的景色尽收眼底。

在唐代文宗皇帝的时候,恰逢一年的中秋佳节。唐文宗心情大好,3天前就传下旨意,中秋节之夜要带领着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未央宫,在这个长安城内距离天最近的地方赏月。

文宗皇帝带领文武百官来到未央宫的时候,这里的一切早已经布置妥当。随着文宗与文武百官的到来,未央宫内立刻变得热闹起来。

未央宫内张灯结彩,宫女们在大殿之中穿梭着,将美味佳肴还有月饼端到餐桌上。

文宗皇帝伸出双手,双掌相击,发出清脆的“啪啪”声,一队歌舞姬从门外进来,在大殿中央翩翩起舞。刹那间,宫殿内鼓乐齐鸣,宴会进入了高潮。

大殿内所有的人都在品尝着美味佳肴,喝着玉液琼浆,听着鼓乐之音,看着翩翩舞姿。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好极了,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他们都感觉到非常幸福。

百官之中文官最显耀的正是文宗皇帝最喜爱的大臣柳公权。此时柳公权品尝着美酒,欣赏着大殿内如同飞舞在花丛中蝴蝶一般的舞女,左手在腿上打着拍子,脸上带着愉悦的表情。

圆盘一般的月亮爬上了天空,月光洒在树梢上,房顶上,鲜花上,将整个空间都变得非常美丽。月光透过窗棂射进了大殿之中,似乎也想分享一下在未央宫大殿之中众人的喜悦。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文宗皇帝看看外面的天色,发现此时正是赏月的最好时辰,于是他带领着文武百官走出了大殿,来到殿外的广场上。

广场周围点着火把,将周围的一切都照得非常明亮。在阵阵的微风和花香之中,金色的火光与银色的月光交相呼应,将整个未央宫变成了人间仙境。

文宗皇帝感觉在这一刻自己似乎已经羽化成仙。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伫立在银色月光的海洋之中,文宗皇帝感觉到自己仿佛就是这天地之间的主宰一般。

文宗皇帝转过头来,看了看紧紧跟随在自己身后的文武百官,对他们问道:“哪位卿家能够在此时此景之下吟诗一首,称颂大唐这太平天下?”

文武百官互相看了看,个个面露难色。此情此景作诗一首已经可以算是才学俱佳,连续作诗3首,那必须要才高八斗、博古通今的人才能做到。

古往今来,除了喝了酒的诗仙李太白之外恐怕就只有作出“七步诗”的曹植曹子建了。

就在文武百官都在发愁的时候,柳公权向前走出一步,来到文宗皇帝面前施礼说道:“陛下,请允许臣试一试!”

文宗皇帝大喜,连忙让柳公权作诗。只见柳公权手扶长髯,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抬腿慢慢向广场中央走去。月光下的柳公权走得很慢,脚步迈得很轻,仿佛害怕发出一点动静就会破坏眼前这绝美景色一般。

柳公权终于在文宗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的注视下迈出了第二步,就在人们以为他还需要思考的时候,就听到他口中振振有词,绝美的诗句脱口而出。

短短的七步距离,柳公权竟然整整做了3首诗词,超过了文宗皇帝所要求的一首。

文宗帝听着柳公权的诗词,心中非常满意,频频拍掌称赞,还道:“魏晋时有曹植曹子建七步成诗,这已经被人啧啧称奇。没想到今日柳爱卿竟然远超先贤,做到了七步诗三首,爱卿真是当世奇才啊!”

在文宗皇帝的赞叹声中,文武百官纷纷为柳公权的表现鼓掌喝彩,称赞他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是大唐王朝的股肱之臣。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文宗皇帝与文武百官亲眼见证了柳公权的才华。这时有大臣向文宗皇帝说道:“陛下,柳少师素来喜欢书法,他的书法堪称当世一绝。臣听闻陛下藏有魏晋书法家王献之的《送梨帖》,何不将此帖赐予柳少师观摩几日,以示嘉奖呢?”

文宗皇帝在心中正发愁,不知道该如何赏赐柳公权这个已经位极人臣的心腹,听到这个大臣的建议之后,他立刻喜上眉梢,对柳公权说道:柳爱卿,朕素来知道你酷爱书法,并且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恰巧朕手中有一代宗师王献之的《送梨帖》,此帖可以借你观赏7日,以便你能够切身体会到王献之书法中的精髓。

柳公权听到文宗皇帝的话后,激动万分,连忙开口谢恩,高呼万岁。这一夜文宗皇帝与文武百官过得非常开心,在未央宫中他们宾主尽欢,一个个心满意足地返回了自己的住处。

第二日,柳公权门外来了一个传旨的宦官,手中捧着文宗皇帝赏赐给柳公权观赏临摹的王献之书写的《送梨帖》。

柳公权得到此帖后,迫不及待地回到书房仔细地研究起来,看着王献之书写的《送梨帖》,柳公权感觉自己一下子走进了王献之的世界,开始默默地掌握王献之书法的精髓,昔日一些不能融会贯通的技法,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柳公权非常珍惜这7天观摩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送梨帖》的机会,每天都将这个书帖捧在手中,用心去体会王献之写这个书帖时,每一个细节处理的方式方法。

7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柳公权在第7天的时间,依依不舍地看着手中的《送梨帖》,在心中非常感谢王献之这位书法前辈通过这个帖子带给他的指点。为了表示对王献之的尊敬和崇拜,他在请示了文宗皇帝之后,决定在《送梨帖》上题跋。

在第7天的夜里,柳公权端坐在书桌前,看着眼前这幅明天就会被送回皇宫的《送梨帖》,神态庄重地提起毛笔,认认真真地在帖子空处写道:

因太宗书卷首,见此两行十字,遂连此卷末,若珠还合浦,剑入延平。大和二年三月十日,司封员外郎柳公权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