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处曲中见直。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其散在左右前后者,是音。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音,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释解】
音,是声的余韵,与声相去不远,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从细微的地方听出来的。贫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俗话说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身边的空气中而已。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有情,直到话说完了,依然有余音,则是雅士,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却声未发而气先出,即使口齿伶俐,舌尖却又不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修养深厚,而且还会获得盛名。
【点评】
音之“韵”
音,是声在空中传播的余波、余韵。音跟声要从细微的地方才可以分辨得出来。贫穷卑贱的人说话有声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有音无声,显得虚饰做作。俗话所谓“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一般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音中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声音在空中回响,则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但声气不乱发乱出,口齿灵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其人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要来区分声与音,若不是先存有了这个概念,实在是很玄的事情。音是声的余响,只要细细去区分,仍然是可以找到细微的差别。犹如一口大钟,用木棒敲击,这时发出的响动是声;嗡嗡作响,在空中传播的是音。完好无损时与稍有裂口时的声音有差别,裂纹越小,差别越小。两口质地不一样的钟,声音也有差别。由声音来识别人物的心性能力,异曲同工,只因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能掌握其中真谛的人太少。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区别成声与音,再用二者去察人心性品质,本来就是荒唐之言,当然不可能有人会掌握其中奥妙了。声音总能或多或少反映出人的一些信息来,因此有必要研究,也许正因为我们无力做到揭示其中奥妙,因此可靠性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肯定有它未被人知的道理。
由于声的振频、强度不同,音在空中传播的余响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是音色的表现。音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音质的差别,这是声乐专门研究的问题。
辨“音”识人
“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值得推敲。有声无音,即是讲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响,但却在空中没有什么余响,相当于枯涩单调的声音,没有浑响效果。有音无声,指气息冲击声带,却没发什么声音,仅在空中有余响。这从物理声学现象上无法讲通。因此说,仅凭声音的高低好坏,不与语气、语势、讲话内容相结合,是不能够正确鉴别人才的。声音只是一个参数,结合在话语内容之中,不能够单列出来,凭此一点断人才性。
禽无声,兽无音,以动物作类比,补充说明有声无音者贫贱,有音无声者尖巧。从事理看,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莺语间关,燕声呢喃,春雨婉柔,增天地美色。百鸟齐鸣、嘤嘤鸣鸣、啁啁啾啾,这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但对行事立功的人来讲,总觉得绵曼之气有余,雄壮之气不足,是谓有音无声的缘故。而荒山旷野,大漠草原,朔风劲草,丛林万千,狮吼狼嗷,野兽出没,森气弥漫,惊骇突兀,虽然豪气干云、威猛肃杀,刚健铁尺,却是刚猛有余、曲折婉转之意不足,这是兽无音的缘故。用在人身上,有音无声的傲气不足,骨气不足,刚气不足,因此多为贫贱所困;有声无音的婉转不足,柔情不足,血性不足,因此多属尖巧无情惨忍之辈。
人在讲话的时候,声音随空气振荡而四方传播,弥散在前后左右,以正前方为信息发射源。“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这种话语谈势,是高人国士的风范。人以情为主,凡事多能兼顾情理,又不违事理,这种处世原则是一种标准,能两兼其美的人当然可以得到大家的称赞和拥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人的话,普通老百姓爱听,因为他们能从开口含情之中辨出情的真假,情绪的感染力在课堂和演讲中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讲话完毕,听者心摇神驰,久久不能停住受讲话者所牵引的思绪,这种深入人心的效果是情绪感染力的极致状态。有如此号召力的人,当然称得上高人国士。希特勒与邱吉尔可谓这方面的典范。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偶尔发现自己的声音是一种能感染人的工具,从此开始了发疯似的政治煽动热情。邱吉尔仿佛是上帝派下来专门对付希特勒的,是他遏制住了希特勒屠杀的脚步,他同样是天生感染人的演讲才能。是他的声音,鼓舞了英国人民度过了二百年来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使英伦三岛始终高高飘扬着英国的米字旗。
口阔无溢处,口宽阔,但在讲话时,并不漏风,先有声,后传音,声气相投,不散不乱,这是修养功底深厚的人的讲话状态,反之则粗声大气,粗俗不堪,这样行为态度的人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从江湖中冲战出来的英雄豪杰,虽然身上粗野气很重,但他们豪气干云的英雄气概占了主导,虽有草莽气,仍不失英雄本色。而且这种草莽江湖气,会在事业一步步的拓展之中,随着接触人物种类的增多,交际面的扩大,渐渐收敛,而带有更多的文明修养气,使雄才身上多了英气,英才身上染有雄气,如此方可称天下英雄。刘邦如此,赵匡胤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像水泊梁山,草莽气太重,没能随事业的拓展在文治上下功夫,又一心想着招安,最后终不成气候。
舌尖无窕音,虽激情昂扬,但不是口沫横飞,虽流利灵巧,但不轻浮张狂,这种人不但才智敏捷,聪慧过大,而且修养务实,厚重端庄,不但会得人帮助事业有成,而且可以获得很好的名声。
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口阔无溢处,舌尖无窕者,可谓是对国士高人风范的讲话状态,雅量充沛,又不粗俗,为天下人所共仰。
孔子识丘吾子
郑子产,一次外出巡察,突然听到山那边传来妇女的悲恸哭声。随从们面视子产,听候他的命令,准备救助。不料子产却命令他们立刻查捕那名女子。随从不敢多言,尊令而行,逮捕了那位女子,那时她在丈夫新坟前面哀哭亡夫。人曰人生三大悲,其一为中年丧夫,可见该妇人的可怜。而以郑子产的英明,该不会没来由地对此节妇动粗,其中缘由,概因为郑子产的闻声辨人之术也。郑子产解释说,听那妇人的哭声,没有哀恸之情,反蓄恐惧之意,故疑其中有诈。审问的结果,是妇女与人通奸、谋害亲夫之故。
郑子产闻声辨人的技巧已是很高明了。但孔子也深谙此道,似乎技艺比子产更高超。虽则孔子讲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但他在以外貌声色取人上,实在是有过人的天分。
《孔子家语》中讲到一个孔子的故事,他在回还齐国的途中,听到非常哀切的哭声,对左右讲:“此哭哀则哀矣,然非哀者之哀也。”继续往前,碰上了那个哀哭的人,孔子下车询问,知道他叫丘吾子。问起他为什么哀哭,丘吾子长叹一声,告曰:“我一生有三大过错,至今年老才深深觉悟到,但追悔莫及,因此痛哭。”古人讲,朝闻道,夕死可矣。丘吾子之痛悔而哭,有高人之风。而孔子能听音辨人心事,又非常人之资赋也。
丘吾子痛哭的事还未讲完。当孔子追问丘吾子痛悔的原因,丘吾子说:“我少年时喜欢学习,周游天下,竟不能为父母双亲送终,这是一大过失。我为齐国臣子多年,齐君现在骄横奢侈,失天下人心,我多次劝谏都不能成功,这是第二大过失。我生平交友无数,深情厚谊,不料到后来都绝交了,这是第三大过失。我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为人友不诚,还有何颜立在世上?”遂投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