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管理者处事之道
11274000000035

第35章 容人之短,包容为上

包容是管理者识人用人的一种智慧。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容人之短,不可求全责备。管理者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和苛求下属,即使是优秀的人才,最终也成了庸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管理者只有海纳百川,尊人之长,容人之短,善于发挥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弥补他们的弱点,才能广纳人才,才尽其用。

子发是楚国的一位将领,他特别注意选拔人才。楚国有一位擅长偷窃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投靠子发。小偷对子发说:“听说您愿意使用有技艺的人,我是个小偷,以前不务正业,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意为您当差,以我的技艺为您服务。”

子发听小偷这么说,又见他满脸诚意,很是高兴,连忙从座位上起身,对小偷以礼相待,竟连腰带也顾不上系紧、帽子也来不及戴端正,小偷见子发果然是真心,简直是受宠若惊了。

子发手下的官员、侍从们都劝诫说:“小偷是天下的盗贼,为人们所不齿,您怎么对他如此尊重?”

子发摆摆手说:“你们难以理解,以后就会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适逢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子发率领军队前去迎战齐兵,结果,连续交锋33次,楚军都败下阵来。

军帐内,子发召集大小将领商议退兵的策略,将领们想了好多计谋,个个忠诚无比,可是对击退齐兵却一筹莫展,而齐兵反而愈战愈勇。

面对紧张的形势,那个小偷来到帐前求见,主动请缨。小偷说:“我有个办法,让我去试试吧。”子发现没有什么好办法,也就点头同意了。

于是,夜间小偷溜进齐军军营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齐将首领的帷帐偷了出来,回到楚营交给了子发。子发便派了一个使者将帷帐送还齐营对齐军说:“我们有一个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前来送还。”齐兵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潜进齐营,取回来齐军首领的枪头。子发派人送还。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进了齐营,取回来齐军首领的头发簪子。子发第三次派人将簪子送还,这一回,齐军首领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齐军军营中议论纷纷,各级将领大为惊骇。于是,齐军首领召集军中将士们商议对策,首领对大家说:“今天再不退兵,楚军只怕要取到我的人头了!”将士们无言以对,首领立即下令撤军。

齐军终于退兵而走,楚营内大大嘉奖了那个立功的小偷,众将士无不佩服子发的用人之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才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待人才要辩证地看待。不要紧盯着人才的短处,而要善于利用人才的长处。同时,更要有大度的心态,善于容人之短。如果你能够宽容待人,收获必将更多。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回,子思向卫侯推荐一个人才,说:“这个人有军事才能,可以统率三万七千五百人。”当卫侯知道推荐的人就是苟变时,表示不同意,说:“这个人我知道,他在向老百姓征收田赋时,曾经白白吃过人家两个鸡蛋。”听到这里,子思说:“君主用人,好比木匠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合抱的大树,虽说烂了几尺,木匠也不会因此而把它丢掉。现在,正是战争纷起,需要用人之际,你怎么能因两个鸡蛋的事而丢弃一员大将呢?”一番话,使卫侯茅塞顿开,接受了子思的意见。

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一个人诸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必然有所长和有所短。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那么他也就没有优点。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是:缺点越突出的人,其优点也越突出。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在用人的时候能有“容人之短”的度量和“用人之长”的胆识,就会找到帮助自己获取成功的满意之人。

中尾原来是由松下公司下属的一个承包厂雇用来的。一次,承包厂的老板对前去视察的松下幸之助说:“这个家伙没用,尽发牢骚,我们这儿的工作,他一样也看不上眼,而且尽讲些怪话。”松下觉得像中尾这样的人,只要给他换个合适的环境,采取适当的使用方式,爱发牢骚爱挑剔的毛病有可能变成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创新的优点,于是他当场就向这位老板表示,愿让中尾进松下公司。中尾进入松下公司后,在松下幸之助的任用下,果然弱点变成了优点,短处转化为长处,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成为松下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人才。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一个人,容人之短,用人之长,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形成共创大业的合力。如果一个管理者,老是挑剔下属的毛病,就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反感,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工作中的发挥,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统帅李将军手下的一个将领,因为不按命令行事,全盘破坏了李将军的计划。这个将领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李将军并非暴躁之人,这一次也忍不住大发雷霆。一个助手等他平静下来,恭敬地问:“您为什么不解除他的职务呢?”李将军转过头来,满脸惊讶地看着助手,说:“多愚蠢的问题——他能带兵打仗啊。”

鲁迅曾尖锐地指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灭;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有高峰必须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全能全才。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一个人有缺点,就埋没他的才能。

管理者用人时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事实上完美的人才是没有的,也正是这一缺陷考验着每一位管理者用人的才干: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只会用人之短,而不会用人之长;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则会用人之长,而不过分关注人之短。事实证明,在选用人才时,凡是能宽容其短处而大胆用其长处的管理者,多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