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11267300000016

第16章 接物类(1)

事属暖昧,要思回护他,著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译文】属于隐私的事,要考虑怎样回护,不能有一点想对此进行攻击陷害的念头;对于贫寒卑微的人,要想着尊敬礼待他,要不得一丝傲慢、不可一世的样子。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

【原注】结冤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至谈闺门中丑恶,尤触鬼神之怒。切戒。

【译文】只要一件事关系到别人一生,即使亲眼目睹,也不能说出去;只要一句话会有损于自己敦厚的品格,那么即使是在喝酒嬉戏时闲谈,也要谨慎不要说出口。

严著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阳春,无人不暖。

【译文】严谨于自己的良心以抗拒外界的诱惑,应当像一团烈火一样,遇到东西就燃烧;对于周围的人要宽容,像一片阳春,温暖每个人。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译文】对待自己应当在没有缺点的情况下找到缺点,不只是修养德行,也是免于祸患;对待别人应当从他的缺点中找到优点,不只是心存厚道,也是化解怨恨。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

【原注】先哲云: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者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译文】事后议论别人的长短,吹毛求疵,不肯放过一点点,试着想想如果自己是他,未必能做到别人的万分之一;在一旁议论别人的优缺点,对别人的隐私刨根问底,不留余地,试着想想如果自己受了别人的毁谤,未必能安心承受。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译文】遇到事情只要始终能镇定从容,即使事乱如麻,最终也能处理清楚;待人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虚假欺骗,即使狡猾得像山鬼一样,也会献出诚意。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原注】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舍是无明道矣。

【译文】公正、诚实、从容不迫都能使人明晓事理。人好刚,我以柔胜之。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

人使气,我以理诚之。

【译文】别人性格刚硬,我就以柔克刚。别人使心计,我就以诚意感化他。别人动怒,我就以理说服他。

柔能制刚,遇赤子①而贲、育②失其勇;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③拙于词。

【注释】①赤子:简称“赤”,指婴儿。清陈元龙《粤西旧无育婴堂创建告成有作》:“圣治重仁育,保民如保赤。”②贲、育:指孟贲、夏育二勇士。③仪、秦:指张仪、苏秦二辩士。

【译文】柔能克刚,所以当大力士孟贲、夏育遇到小孩子时,他们就失去了勇力使用之地;木讷能制服能言善辩的人,遇到木讷、沉默的人,辩才苏秦、张仪也无话可说了。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译文】使天下有智慧的人感到困窘的,不是聪明是愚笨。使天下雄辩的人词穷,不是善辩的人而是木讷的人。使天下有勇力的人折服的,不是勇力而是怯懦。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译文】用忍耐之心了结天下的麻烦事;以淡泊之心平息天下争斗心。

何以息谤?曰无辨;何以上想?曰不争。

【译文】如何平息毁谤?即不去辩白;怎样消止怨恨,即不去争夺辩解。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译文】别人诽谤我,与其与他争辩,不如宽容他;别人侮辱我,与其提防他,不如能化解怨恨。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译文】在是非圈中,别人用嘴说,我用耳朵听;在热闹的场合中,别人向前进,我则退后。

观世间极恶事,则一咎一慝,尽可优客;念古来极冤人,则一毁一辱,何须计较!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译文】看到人间极坏的事,则一点责备,一件邪恶之事,尽可以宽容;想想古往今来多少蒙受冤屈的人,一些诽谤,一些侮辱,有什么好计较的!你的理对,我的理错,我让着你;你的理错,我的理对,我宽容你。

能容小人,是大人;

能培薄德,是厚德。

【译文】能容忍小人的人,是襟怀大度的人,能培养德行差的人,是厚德之人。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译文】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但只要看每件事都肯吃亏的人便是君子;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小人,但只要看每件事都好占便宜的就是小人。

律身惟廉为宜,处世以退为尚。

【原注】二者乃崇德安身之道也。

【译文】律身只有廉洁最好,处事要以忍让为好。

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

【译文】心存仁义,勤俭持家,待人处事要忍让。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底,减三分让人尝。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译文】路窄的地方,留一步让别人过;味浓郁时,留一些让别人尝。处理难处理的事,要有力量而没有怨气;与难相处的人相处,要知心肚明而不说。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贫民不可威也。

【译文】穷途末路之敌不能追,隐约其辞的话不可深究,对贫苦之人不要施之以威逼。

祸莫大于不化人,而有化人之辞色;耻莫大于不恩人,而作恩人之状态。

【译文】最大的祸患是和人没仇,却作出一副仇人似的言语神色;最大的羞耻是没有施恩于人,却作出一副恩人似的姿态。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原注】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译文】恩惠害怕先对人有利后对人有害;威严害怕先松后紧,不能一以贯之。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原注】陈榕门云:恩威乃治世大权,自上及下,离此二字不得。一不慎重,威不足惩,思不足劝,海之何及!又云:人知威胜之弊,而不知恩胜之害。威胜者,可求以恩;恩胜者,以制以威。用恩威者,可以鉴矣!

【译文】善于使用威严态度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施恩的人不乱施恩惠。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原注】陈榕门云:宽厚而权常在,则人无所恃;精明而体贴人情,则人有所容。此中有大学问,大经济。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鸳处。

【译文】宽厚的人,不使别人有所倚恃;精明的人不使人无地自容。

事有知其当变,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当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驭之而已矣。

【译文】有知道事情要变化而不得不顺其自然的人,这是善于挽救罢了;有知道某人该退隐却不得不用他的人,这是善于驾驭罢了。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原注】吕新吾云:水激横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译文】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轻易发怒,这是听人说话的最大忌讳;劝人从善不能过于激烈,越激他他越暴躁。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我尽言。

【译文】做事要留有余地,劝人从善千万别把话说尽。

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原注】陈榕门云:至理名言,可为涉世龟鉴。

【译文】尽我所能施恩于人,就可以广修德性;留不尽的人情给别人,就可以成全朋友之义。

古人爱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恶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译文】古人教导别人多发自爱心,所以别人乐于改过自新,亲视教导者,那么其教导也易于发扬广大;现今人教导别人多出于恶意,所以别人甘心自暴自弃,仇视教导者,那么其教训的话,必定不被对方接受。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

乐道己喜,何如乐道人善。

【原注】陈榕门云:同一闻过道善之事,就人己间易地出之,便是圣狂之别。世之人喜闻人过,而恶闻己过;乐称己善,而恶称人善。

试思这个念头,是君子乎?是小人乎?

【译文】喜欢打听别人的过失缺点,不喜欢听说自己的过失缺点;乐于说自己的优长,怎么如说别人的优长?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

【原注】师其言者,为其言之有益于我耳!苟益于我,人之贤否奚问焉?衣敝帛者市文绣,食糟糠者市粱肉,将以人弃之乎?

【译文】听别人说话,必定看他的实际行动,这是选拔人才的方法;学习别人的话,不过问他的行为,这是择善之法。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原注】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译文】议论别人的缺点,应当探究他的原意,不能仅仅拘泥于他的行为;吸取别人的优点,应当依据他的行为,不必深究他的动机。

小人亦有好处,不可恶其人,并没其是;君子亦有过差,不可好其人,并饰其非。

【译文】小人也有优点,不能因讨厌他这个人而连他的正确之处一起抹煞;君子也有过错,不能因为喜欢他这个人而连他的错处一起掩盖掉。

小人固当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和。

【原注】先哲云:不得已而与小人居,须要外和吾色,内平吾心,决无苟且之理。又云:党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译文】小人固然应当远离,但是绝不能直接把他视为仇敌;君子固然应当亲近,但也不可以曲意迎合。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原注】待君子易,待小人难,待有才之小人则更难,待有功之小人则益难。小人有功,可优之以赏,不可假之以权。

【译文】对待小人应当宽容,防范小人应当严密。

闻恶不可遽怒,恐为谗夫泄忿;闻善不可就亲,恐引奸人进身。

【译文】听说恶人恶事不能马上发怒,以恐被喜欢谗言的人利用以泄其私忿;听说善人好事不可立即亲近,以恐招致奸诈之人乘隙而入。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译文】先去除私心,然后才可以处理公务;先去除成见,才可以听进去别人的言论。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译文】修养自己的身心要以清心寡欲为要点,处事应首先谨慎言语。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原注】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译文】罪恶莫过于放纵欲望,祸害莫大于说人短处。

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①。

【注释】①金人:指慎言之人。《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译文】人生路上只有酒色陷阱,必须努力修行以成不受诱惑的铁汉;世上有许多是非的人和事,要像金人一样保持缄默。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阔疏;狃于评直者,发言多弊病。

【译文】专门论人是非的人,省察自己常常粗略疏忽;习惯于攻击正直之士的人,说话常常出错。

人情每见一人,始以为可亲,久而厌生,又以为可恶,非明于理而复体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人情每处一境,始以为甚乐,久而生厌,又以为甚苦,非平其心而复济之以养,未有不思迁者。

【译文】人情常常是这样:每次见到一个人,刚开始交往时觉得亲切,时间长了就生厌烦之心,又认为可恶,不是明白事理又能体察人情的人,没有不断交的;人情常常是:每次身处一种境地,开始以为快乐,时间长了就生厌烦之心,又以为很苦恼,不是能心气平和又不断修养德行的人,没有不想改变的。

观富贵人,当观其气概,如温厚和平者,则其荣必久,而其后必昌;观贫贱人,当观其度量,如宽宏坦荡者,则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译文】看富贵的人,应当观察他的气度,如果是温厚平和的人,那么他的荣华必定长久,后代必定昌盛;看贫贱的人,应当观察他的度量,如果是宽宏坦荡的人,那么他的福气必定会来临,他的家境也一定会宽裕。

宽厚之人,吾师以养量。

慎密之人,吾师以炼识。

慈惠之人,吾师以御下。

俭约之人,吾师以居家。

明通之人,吾师以生慧。

质朴之人,吾师以藏拙。

才智之人,吾师以应变。

缄默之人,吾师以存神。

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

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

【译文】宽厚的人,我学习他的修养与气量。言行慎密的人,我学习他的练达与见识。慈祥的人,我学习他的领导方法。节俭的人,我学习他的持家之道。聪明通晓事理的人,我学习他的智慧之道。纯朴的人,我学习他的精明不露。有才智的人,我学习他的应变之术。沉默少言辞的人,我学习他的修养心神之道。谦虚恭谨,善待下级的人,我学习他的亲近师友的做法。博闻强记的人,我学习他以增长见识。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原注】推此言也,可以取友,可以延师,可以联姻,可以荐士,可以听言,并自己立心制行之道,均由此五者得之矣。

【译文】居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贵看他所施予的,显达看他所举荐的,困窘看他不做的事,贫穷看他不拿取的。

取人之直,恕其赣。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敬,恕其疏。取人之辨,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构。

【原注】所谓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宜略短以取长,不可忌长以摘短。

【译文】取他的直率,宽恕他的憨傻。取他的纯朴,宽恕他的愚钝。取他的耿介,宽恕他的狭隘。取他的恭敬,宽恕他的疏漏。取他的辩才,宽恕他的放肆。取他的诚信,宽恕他的拘谨。

遇刚鲠①人,须耐他戾气②。

遇骏逸③人,须耐他妄气④。

遇朴厚⑤人,须耐他滞气⑥。

遇佻达⑦人,须耐他浮气⑧。

【原注】刘直斋云:凡与人交,不可求全责备,只该略短取长。譬如沙中炼金,所重在金。则一星之金,亦在所取,而忘其沙之多寡。苟所恶在沙,虽有金亦不见矣!

【注释】①刚鲠(gěng):刚强耿直。鲠,鲠直。同“梗直”“耿直”。②戾(lì)气:此处指暴躁的脾气。③骏逸:即“俊逸”,指才智过人潇洒而不受拘束的人。④妄气: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如:轻狂;狂妄;狂放。⑤朴厚:纯朴忠厚。⑥滞气:拘束、迟钝或固执而不知变通的样子。⑦佻达(tiāo tà):轻薄;戏谑。⑧浮气:虚浮不实的态度。

【译文】遇到刚强耿直的人,须要忍耐他的暴躁脾气。遇到才俊而洒脱的人,须要忍耐他的狂妄。遇到朴实憨厚的人,须要忍耐他的拘泥性情。遇到轻薄的人,须要忍耐他虚浮不实的习气。

人褊急①,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②,我平之以坦荡。

【原注】此炎热中,投清凉散也。

【注释】①褊(biǎn)急:心胸狭隘、性情急躁。《商君书·垦令》:“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②险仄(zè):形容阴险狡诈、心胸狭隘。

【译文】别人狭隘急躁,我用宽宏大量去承受;别人阴险狡诈,我用坦荡的心胸去平正。

奸人诈而好名,他行事有确似君子处;迂人执而不化,其决裂有甚于小人时。

【原注】我先别其为何如人,思所以处之之道,则得矣!

【译文】奸猾的人狡诈而喜好名声,他为人处事也有的确像君子的地方;迂腐的人而不知变通,其固执有时比小人更厉害。

持身不可太皎洁①,一切污辱垢秽②,要茹纳③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