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11266800000006

第6章

——唐·张九龄《远佞第二章》

忠言不容易被听取,甜言蜜语容易被听取。

甘则易悦,直则难入。

——唐·张九龄《亲贤第一章》

甜言蜜语就容易取悦,忠言不顺耳就很难听取。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唐·温庭筠《原隰荑绿柳》

刚长大的黄莺将要飞出山谷,还要在树枝上栖息一下。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

人之有过,则面折之,而退无后言。

——唐·房玄龄《晋书·崔洪传》

他人有了错误,应当面批评,不要在背后议论。

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

——唐·孟郊《赠主人》

让一斗水流入大海里,不如让它流入枯干的水池中。比喻救急于危难之中。

激切即似讪谤。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激烈而切中要害的言辞常常被认为是诽谤。

曲言恶者谁?悦耳如弹丝。直言好者谁?逆耳似长锥。

——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有谁讨厌谄媚的话?它如同弹琴一样悦耳动耳。有谁喜好耿直的话?它如同长锥一样刺耳。比喻人的通病是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

自当舟楫路,应济往来人。

——唐·张众甫《三州渡》

自己掌管着舟船,应当接送来往的行人。比喻助人为乐。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唐·郑愔《咏黄莺儿》

如果不凭借高风,如何能高飞呢?比喻不借助他人帮助则很难取得成功。

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困。

——唐·李咸用《古意论交》

为正义事业要勇于献身,在他人临危时应当慷慨资助。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唐·苏拯《医人》

古代的医生看病首先治病人的心病,心病治好了药效自然就灵了。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唐·李肇《唐国史补》

他人有急难时,应拿出全部钱财去救助。

药不毒,不可以蠲疾;词不切,不可以补过。

——唐·柳泽《谏覆斜封疏》

药效的威力不大,就不能够去除疾病;言词不恳切,不能够使人补救过失。

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

——唐·王建《求友》

不是贪图求取名誉,可贵的是能够相互帮助去掉彼此的缺点或过失。

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邻居应该相互往来,互相帮助。

贫亲须拯济,富眷不烦饶。情知苏蜜味,何用更添高。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贫穷的亲戚必须救济,富足的亲人可以不必帮助。明知道苏蜜很甜,何必再增加它的甜呢?比喻应当帮助有急需之人。

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遇到问题必须互相商量,筹划事情不要独断专行。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共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李百药传》

能与别人共享快乐的人,别人必然会为他分担忧愁;能和别人共享安稳生活的人,别人也必然帮他拯救危难。

俯己就人,则易为功;仰人以援己,则难为力。

——宋·苏轼《进策别下·省费用》

降低自己的身份去靠近人,就容易成就事业;等待他人来帮助自己,就难以如愿。比喻帮助他人或接受他人帮助都应积极主动。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交情浅却言辞深,这是君子所应戒止的。

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

——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操守如同寒松不屈不挠,忠言如同苦口的良药不甜蜜。

直道正言,石投水而必受;淫辞诐行,雪见而自消。

——宋·王安石《贺吕参政启》

正直的言行,如同石投水一样被接受;不正的言行,如同雪见阳光一样自然消亡。

良药不甘口,厥功见沉疴;忠言初厌之,事至悔若何。

——宋·欧阳修《橄榄》

良药苦口,其作用在于治重病;忠言一听就厌烦,等事后悔恨又有什么用?

言不激切,则听者或未动心。

——宋·欧阳修《论契丹侵地界状》

如果言辞不激烈恳切,那么听的人就不会动心。

用意深而劝诫切,为言信而善恶明。

——宋·欧阳修《魏梁解》

用意深刻而劝戒切中关键,言辞诚恳而善恶就会明辨。

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宋·欧阳修《为君难论下》

奉承的话迎合人意容易使人高兴,耿直的话不好听容易触人发怒。

忧人太过,以德取怨。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批评他人太过分,是用德招取怨恨。

同恶相济,自绝于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干坏事的人互相勾结,就会无药可救。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常常听到他人的批评,缺点就会日益减少而吉祥就会到来;喜欢听到他人的赞扬,声誉便会日益下降而灾祸也将到来。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宋·林逋《省心录》

把财富留传子孙后代,倒不如用它去周济困难的人。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

——宋·林逋《省心录》

为了一时的快乐花费千金,不如救济挨饿受冻的难民。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

——宋·林逋《省心录》

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规谏就表示感谢,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善者,访而亲劝之,使勿怠;恶者,喻而戒之,使自修。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奇节》

对于善良的人,要亲自去鼓励他别松弛;对品质不好的人,要告诫他加强自我修养。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说别人的短处不叫耿直,帮助别人做恶事不叫义气。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言语难入。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规劝人不能光批评他的过错,要先肯定他的长处。人高兴就能听进意见,生气就很难听进任何建议。

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

——宋·陈与义《又登岳阳楼》

洞庭湖千里水平如镜,却只有在君山的陪衬下才风光壮丽。比喻事物都需要辅助支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施耐庵《水浒传》

在路上看到不公平的事,便冒死挺身相助。

遇急思亲戚,临危托故人。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

遇到困难时会想起亲戚,面临危险时会求托朋友。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元·高明《琵琶记》

接受了他人的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

有难必救,有恩必报。

——元·欧阳玄等《宋史·李谷传》

他人有困难一定要去救助,他人对自己有恩惠一定要报答。

拯溺救焚之际,必以任人为急。

——元·欧阳玄等《宋史·李光等传》

救援溺水、助人灭火的时候,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事一样急。

可以隐夺,难以正格。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如果公开地规谏就会很难奏效,可以隐蔽地去改变他人的意志。

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救人要在有急难时,施舍应当在人的困穷之时。

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一闻过矣。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如果要求批评自己的人一点过错都没有,那么一生都不会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一次过错。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给自己提建议的人,不一定都是没有缺点错误的人。

爱人不以颂而以规。

——明·海瑞《赠王朋江升宁波府太守序》

爱护人不是称颂而是规劝。

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明·王阳明《传习录》

朋友之间应该指摘批评少,诱导鼓励劝勉多才行。

任己者术穷。

——明·刘基《郁离子·任己者术穷》

只相信自己,办法必定有穷尽之时。

任事者,当置身利益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做事的人,应该把自己置身在利益之外;提建议的人,应该置身在利害之中。

劝人生,济困扶穷。

——清·曹雪芹《红楼梦》

人生在世,应该济困扶穷。

以善规人如赠橄榄,以恶诱人如馈漏釜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

以善规劝人像赠送橄榄一样,以恶去诱惑人像送人漏锅一样。

劝人息争者,君子也;激人起事者,小人也。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劝人停止争吵的人是君子,激将人闹事的人是小人。

见人做不义事,须劝止之;知而不劝,劝而不力,使人过遂成,亦我之咎也。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看见别人做坏事,要劝阻制止,如果知道了而不劝阻或劝阻不力,使他犯了错误,这也是自己的责任和过错。

不闻逆耳之言,过在友与。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没有听到过批评,这是朋友的过失。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宣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他人有求于我,如果不能答应,就应该直截了当说明原因,千万不要含糊,以免误了大事。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作经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肯定行不通的事,就不要随便去做;肯定不听劝告的人,就用不着去浪费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