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11266400000002

第2章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安得长者言》

读书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而且能培养人的精神,大概是(书中的)理义能够被吸收的原因。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安得长者言》

关起门来就是进入深山,读起书来随便什么地方都是净土。

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

——《二程遗书·卷十八》

凡是读史书,不但要记住事迹,而且必须要认识到治乱、安危、兴废、存亡的道理。

古人之言,学之多弊,不可不救。

——《关尹子·九药》

古人的言论,学习它的人由于常常不能真正理解因此产生很多弊病,不可不加以救治。

躬自写乃当十遍读。

——《桓子新论·闵友第十五》

手抄写一遍能抵得上阅读十遍。

读书有不解处,标出以问知者,慎勿轻自改窜,银根之误,遗笑千古。

——《荆园小语》

读书遇到不理解处,(应当)标出记号,以便向理解的人请教,千万不要轻易地自我改动,留下银朱批改的错误痕迹,会使后人耻笑的。

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荆园小语》

静坐自然不会出现胡作非为,读书就是树立品德。

每读一书,且将他书藏过,读毕再换,其心始专。

——《荆园小语》

每读一本书,就将其他书收藏起来,读完之后再更换,如此这样用心才能专一。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诗经·大雅·抑》

人们有这样的说法,真正聪明的人,表面若愚。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诗经·大雅·民》

既聪明又智慧,因此能保全性命。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卫灵公》

整天聚集在一处,说话不涉及正经事,好卖弄小聪明,是很难有成就的!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聪明的人不失掉人,也不会说出不妥当的话。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有是非之心,这是有智慧的开端。

人之有德慧术智者,恒存乎疢疾。

——《孟子·尽心上》,

人的道德、聪明、本领、才智,常常是伴随在同灾难作斗争中产生的。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荀子·天论》

能工巧匠也有办不到的事,大智慧的人也有考虑不周全的事。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称之为聪明;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称之为愚蠢。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

——《荀子·正论》

与浅薄的人不能探索深奥的问题,与愚蠢的人不能商讨谋略。

愚而自专,事不治。

——《荀子·成相》

蠢笨并且又专横,国家大事就处理不好。

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

——《荀子·仲尼》

聪明人办事情,即使办得很完满,也常常想到不足,因此能防止骄傲。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荀子·非十二子》

说话恰当,是智慧的表现;沉默的适当,也是智慧的表现。

知者明于事,达于数,不可以不诚事也。

——《荀子·大略》

聪明人清楚该做哪些事,精通事物的道理和变化的规律,要尊重这样的人,老老实实地向他们学习。

蓝苴路作,似知而非。

——《荀子·大略》

炫耀自己的聪明,或搞阴谋诡计,自以为高明,其实是最愚蠢的。

多言则文而类,终日议其所以,言之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圣人之知也。少言则径而省,论而法,若扶之以绳,是士君子之知也。其言也,其行也悖,其举事多悔,是小人之知也。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析速粹敦而不急,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荀子·性恶》

说话很多并且条理清晰,合乎礼义法度,语言千变万化,中心明确,原则坚定,这是圣人之智。话说得少,直截了当,有条理,有法度,这是士君子之智。说话荒诞,行为背离正道,经常犯错误,这是小人之智。口齿伶俐,但言语不合乎礼法制度;有点技艺,却没什么用处;反应敏捷,但是非曲直不明,只是以胜过别人为满足,这是贩夫走卒之智。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独夫之乐,贤者丧焉。

——《商君书·更法》

愚笨的人高兴的,正是聪明人哀痛的;狂妄的人欢乐的,正是贤慧的人悲悼的。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商君书·更法》

蠢笨的人事情成功了还不知道成败,聪明的人却能从事物发展的开端看到它的必然结果。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韩非子·喻老》

智慧就像眼睛一样,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虽很聪敏,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但却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他人看不清楚,只有自己看得清楚,这叫做明;他人听不懂,只有自己听得懂,这叫做聪。做事能够自我判断的人,可以做天下的帝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

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样才是真聪敏;不知道认为自己知道,这就要犯错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

聪明的人话不多,话多的人并不聪明。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大智慧的人,从容悠闲;小智慧的人,擅长区别。最有口才的人,言谈美盛;小有口才的人,说话烦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庄子·人间世》

美德的丧失由于追求美名,智慧的产生由于争强好胜。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列御寇》

手巧就多劳,聪慧就多忧愁,无能者却无所求。

去小智而大智明。

——《庄子·外物》

去掉小聪明才能显示大聪明。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庄子·外物》

聪明的人也有困惑的时候,即使有神机妙算也会有及不到的事情。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庄子·天地》

自知愚笨的人,并不是最愚笨的人;自知糊涂的人,并不是最糊涂的人。最糊涂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认清事物;最愚笨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聪明。

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

——《庄子·知北游》

读书多的人不一定真正明智,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

揭竿而求诸海。

——《庄子·庚桑楚》

拿着竹竿去测量大海的深度是愚蠢的。

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

——《庄子·庚桑楚》

智慧的人有耳闻目见的感性认识和有思虑筹划的理性认识。有智慧的人仍有其不了解的事物,就如同用眼斜视,不能看到事物的整体一样。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庄子·骈拇》

我所说的聪慧,不是说他能闻听到别人的什么,而是要能闻听到自己;所说的明察,不是说他能看清别人的什么,而是要能看清自己。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肩,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惟恐缄滕、扃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庄子·胠箧》

为了提防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盗贼,就必定要捆紧绳索,锁好锁环,这是平时所说的聪明。可是大的盗贼到来,就会背着柜子、提着箱子、担着口袋而去,只怕捆得不结实锁得不牢。那么以前的聪明,不就是帮助大盗积蓄财物吗?

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墨子·公孟》

聪明的人,必定首先考虑自己能力是否能够做到然后再去做。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修身》

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是嘴上多说;有能力的人不标榜自己的贡献。由于这个缘故,他们的声誉能够广为人知。

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

——《管子·枢言》

耳朵是掌管听觉的,听觉一定是顺从听见的,听见以后再加以衡量就叫聪明。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

——《管子·内业》

志气能保持,就能成就高尚品德;高尚品德成就了,智慧也就自然形成了。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

事物都有它不足的一面,聪明人也会有不明事理的时候。

智在于治大。

——战国·尉缭《尉缭子》

智慧在于用它处理大是大非。

专用晦昧,则事必悖。

——《尹文子》

如果独断专行又思想糊涂,那么事情就必然出错。

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

——《任子》

一个人的智慧,比不过众多愚昧之人。

勇武以强梁死,辩士以智能困。

——《文子》

勇士会因对手强暴而死,辩士会因对方更有才智而陷入困惑。

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于言。

——《鬻子》

愚蠢的人不会自称愚蠢,但是他的话语已显现出他的愚蠢。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

——《尚书·洪范》

容貌应该恭敬,言谈应该正确,看事物应该明察,听情况应该聪敏。

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也。

——战国·慎到《慎子·民杂》

帝王的智慧,做事未必都比群众更高明。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战国策·韩策三》

双生兄弟往往长得一样,只有他们的母亲才能区分;利与害也往往相似,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加以区别。

智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

——《战国策·燕策》

有智慧的人办事,能够转祸为福,转败为胜。

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功名》

用狸猫引出老鼠,用冰块引来苍蝇,即使做得很工巧也不能成功。比喻方法不当,就不会取得成效。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鬼谷子》

聪明的人不使用自己的弱项,而使用愚笨的人的强项;不使用自己的弱项,而使用愚笨的人的强项。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

——《鬼谷子》

与智慧的人谈话必须依靠渊博的知识,与知识渊博的人谈话必须依靠善辩,与善辩的人谈话必须靠抓住要点。

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鬼谷子》

口是心的门户,智慧和计谋都从口出。

智贵于众人之所不能知。

——《鬼谷子·谋篇》

智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发现普通人还未觉察到的问题。

知者除谗以自安。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聪明的人应该除掉那些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来确保全自身的安全。

事前定,则不困。

——《礼记·中庸》

事先计划好,做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询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询问是智慧的根源,思虑是促进智慧的方法。

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

——汉·刘向《说苑·反质》

聪明可以成就好事,但有时也会坏事。

智莫大于阙疑。

——汉·刘向《说苑·谈丛》

最大的智慧就是对疑惑不妄加臆断。

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汉·刘向《说苑·谈丛》

由于吃饭噎了一次,就断绝饮食;由于摔了一跤,就不走路了。比喻愚蠢之极。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汉·刘向《说苑·敬慎》

聪明并且又有才干还时时表现几分愚笨,一定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多听多记还持守几分浅薄的样子,知识必然更广博。

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多听并且加以选择,自然就会增加智慧。

不好问询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不喜欢请教他人,就是砍断了智慧的根源而堵塞智慧的源流,怎么能做人?

愚者有备,与知者同功。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愚蠢的人做事有准备,与智者有同样的效果。

巧者善渡,知者善豫。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灵巧的人擅长计划,聪明的人擅长准备。

执弹而招鸟,挥棁而呼狗。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拿着弹子来招引鸟,挥动木棒来呼唤狗。比喻做事方法不对,效果会适得其反。

树荷山上,而蓄火井中。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在山坡上栽培荷花,在水井里保存火种。比喻一种愚蠢的行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积聚所有力量去办事,没有一件不会胜利;集中众人的智慧去办事,没有一件不会成功。

狠者类知而非知,愚者类仁而非仁,戆者类勇而非勇。

——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

狠毒的人看起来似乎有智慧其实是没有智慧,愚笨的人看起来很仁慈其实是并非仁慈,耿直的人看起来似乎很勇敢其实是不一定勇敢。

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自己有才智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自己没有才智也不苛求于他人。

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厉害。

——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愚笨的人常常被细小利益迷惑,而忘记了大的祸害。

今有良马不待策而行,驽马虽两之不能走,为此不用策而御,则愚矣。

——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良马不需鞭策就奔驰前进,劣马即使不停鞭打也不会前进,因此,认为不用马鞭就能御马,则就愚蠢了。

智莫大于知人。

——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智慧没有比客观地了解人更大的了。

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地使蟹捕鼠,蟾蜍捕蚤。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运用小聪明去解释大道理,无异于用螃蟹捉老鼠,让癞蛤蟆抓跳蚤,都将是瞎折腾。

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之致也。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人与人的本性不会相差到一百倍,但聪明智慧却有相差到一万倍的,这并非是天生资质影响的,必定是另外有所凭借导致的。

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以致其功。

——汉·王符《潜夫论·实质》

智慧的人扬长避短,来取得成功。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汉·王充《论衡·解除》

世道衰落的时候人们相信鬼神,愚蠢的人喜欢借助求神得福。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

——汉·司马相如《谏猎书》

聪明的人在事情没有萌发之前就已预见,有智慧的人在危险没有发生之前就能避开。

小慧者不可以御大,小辩者不可以说众。

——汉·陆贾《新语·辅政》

小聪明的人不能抗衡大聪明的人,辩才小的人不能说服众人。

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

——汉·陆贾《新语·辅政》

聪明人的缺点,比不上蠢笨人的优点。

庸人安其故,而愚者果所闻。

——汉·桓宽《盐铁论·遵道》

平庸常常的人常常安于原有的生活方式,愚昧无知的人都是满足于过去的见闻。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汉·桓宽《盐铁论·忧边》

聪明的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智慧的人按照当世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治国方案。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髦也。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虽有舜、禹的智慧,但只沉吟不说话,不如聋哑人指手划脚。

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聪明办事,能使祸转为福,能使失败转为成功。

取火泉源,钓鱼山巅,鱼不可得,火不肯然。

——汉·焦延寿《易林·比》

如果在泉水的源头取火,在山顶钓鱼,那么既钓不到鱼,火也不会燃烧。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汉·乐府《满歌行》

聪明人不会发愁,由于需要做的事很多,很少有烦恼。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聪明人总是根据时势去谋划行动,愚蠢的人总是违背真理盲目蛮干。

深念远虑,胜乃可必。

——汉·马融《围棋赋》

如果深谋远虑,那么胜利就是必然的。

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扬汤止沸,抱着柴禾去灭火,这更加无济于事。比喻愚蠢之极。

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

——三国·蜀·诸葛亮《察疑》

白色的石头如同玉一样,愚蠢的人把它当做宝贝;鱼的眼睛如同珍珠一样,愚蠢的人把它当做珍宝。比喻愚蠢的人对真的和假的没有鉴别能力。

聪明深察而死者,好议人者也。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

聪明好察又喜欢墨守成规的人,则喜欢评论人。

一言而有益于智者,莫如“预”。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颜回》

对于智者最有处的一句话,就是预先准备。

明莫大于自见,聪莫大于自闻。

——三国·魏·徐干《中论》

最好的视力是能看清自己所有一切,最敏锐的听力是能听清自己所发表的议论。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理。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