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11266300000006

第6章

大凡善恶之人,各以类聚。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一般好人和坏人,总是同类聚集在一起。

勿以恶小不去,善小不为。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张玄素传》

不要因为小的坏事就不除掉它,也不要因为小的好事而不去做。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

——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善与恶是不同的,就像火与水不能互相包容一样。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人做好事,百件不算多;人做坏事,一件就不够了。

好德乐善而无求。

——宋·王安石《吴学士转官》

崇尚美德,乐于行善,而没有过分的要求。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犹吾身。

——宋·王安石《众人》

自己地位是高是低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自身的美恶。

高功后毁易,德薄人存难。

——宋·王安石《寓言》

建立了大的功劳后容易遭至诽谤,品德低劣的人在世上难有立身之地。

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存在的,有阴就有阳,有善就有恶。

谗言巧,佞言甘。

——宋·林逋《省心录》

谗言都很巧妙,奸佞之言都很甜蜜。

猛虎能食人,不幸而遇之,必疾走以避;小人能媚人,人喜与之亲,不幸而同利害,必巧为中伤。

——宋·林逋《省心录》

猛虎能吃人,如果不幸遇到它,一定要飞快地逃避;小人能阿谀奉承人,人们都喜欢跟他亲近,但如不幸同他发生利害冲突,必遭到他巧妙的中伤陷害。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宋·林逋《省心录》

说人家的短处不能叫直爽,帮助人家干坏事不能称作道义。

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宋·林逋《省心录》

用蜚语伤害人比刀斧还要锋利,用阴险手段毒害人比虎狼还要凶恶。

小人诈而巧,似是而非,故人悦之者众;君子诚而拙,似迂而直,故人知之者寡。

——宋·林逋《省心录》

品德低下的人奸诈而机巧,看不清真面目,所以能讨人喜欢;品德高尚的人诚实而笨拙,似乎迂腐守旧,其实为人耿直,所以能理解他的人就少。

舍善不为,谓之自贼。

——宋·林逋《省心录》

放弃好事不去做,可以说是自己毁坏自己。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马走坡,虽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宋·林逋《省心录》

做好事就像背着重东西爬山,志向虽然坚定不移,而力量犹恐达不到;做坏事就像乘良马跑下坡路,虽然不用鞭子赶,而脚步还是止不住。

君子好誉,小人好毁;君子好与,小人好求。

——宋·邵雍《君子吟》

君子喜欢赞誉他人,小人喜欢诋毁他人;君子喜欢给予他人,小人喜欢向他人索取。

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堂堂八尺身躯的男子汉,不要听三寸之舌的谗言。这些人舌上有利剑,杀人不见血。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行一日好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在世上只要活一天,就做一天好人;即使只做一天的官,就做一天好事。

善无不学,故悉有众善;恶无不劝,故不弃一人于恶。

——宋·周敦颐《爱敬》

行善之人没有不坚持学习的,所以有很多长处;做恶之人没有不加以规劝的,所以不把任何一人推向罪恶。

不肖之人,己不能忠而忌人之纳忠,己为不善而能败人之为善。

——宋·宋祁《直言对》

品行低下的人,自己做不到忠心,反而嫉妒别人献出忠心,自己不做好事却破坏别人做好事。

凡变律乱常,则不当乎人心;虽百人之誉,不足于胜一人之毁也。

——宋·晁说之《晁氏儒言》

在社会混乱不堪的时候,人心是不可不防备的;就是有百人称赞,也胜不过一个人的诋毁。

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一辈子做好事都感不够,一旦做了坏事一件也是多余的。

一毫善行皆可为,毋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一点点的好事都应该做,不要求取利益希图报答;一点点的坏念头都不要有,要知道你怎样对待他,他就会怎样对待你。

汙俗之溺人也,甚于渊水。

——宋·吕希哲《吕氏杂记》

污秽庸俗的话能淹没人,比深潭里的急水还厉害。

有毁人败物之心者,小人也;操誉人成物之心者,义士也。

——宋·胡宏《知言》

有诋毁别人、败坏事物之心的人,是小人;拥有赞赏别人能成就事物之心的人,是有道义的人。

欲为君子,终身乃成;欲为小人,一朝可就。

——宋·刘炎《迩言》

想做有德行的人,必须终身努力才能做到;要当缺德之人,一个早上的时间就可做到。

含血喷人,先污其口。

——宋·僧晓莹《罗湖野录》

口里含着血去攻击别人,先玷污的是你的嘴。

不善操舟者,恶河之曲。

——宋·周密《癸辛杂识》

不善于划船的人,责怪河道是弯曲的。

木心不直,则脉里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树木的心不直,它的纹路就偏斜,用来做弓虽然强劲,但发射出去的箭却不能射中目标。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积累善行在自身,就像人一天天长高而自己却感觉不到一样。

同恶相济,自绝于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共同作坏事还互相帮助,这是自绝于苍天。

乘人之危,非仁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趁别人遭受危难去勒索伤害,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金·王庭筠《谒金门》

尽管枝头已经无花可以落下,但东风仍然在一个劲地吹。喻指邪恶势力摧残忠义之士。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元·施耐庵《水浒传》

做好事很难被人知晓,做坏事却很快传播千里。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元·关汉卿《窦娥冤》

做好事的反而遭受贫穷与困苦,寿命也短;干坏事的反而享受荣华富贵,寿命也长。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元·马致远《荐福碑》

善恶到头来都会有相应的报应,其差别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被恶人磨。

——元·佚名《桃花女》

有才能的人之中还有更有本事的人,邪恶之人必定会被更邪恶的人磨难。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元·佚名《来生债》

做好事会有好报应,干坏事会有恶报,一时还没报应并不说明没有报应,只是报应的时候还没有到来罢了。

莫道亏心事可做,恶人自有恶人磨。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不能说亏心事是可以做的,要知道邪恶之人自会有更邪恶的人来折磨他。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从古到今,请不要干缺德事,没有谁能逃得过惩罚的。

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善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得到幸福,作恶积累到一定限度后就会遭受祸患。

蝮蛇口中草,蝎子尾后针,两般犹未毒,最毒负心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蝮蛇口中含的剧毒草,蝎子尾后的毒刺,这两种东西都不是最毒的,然而最狠毒的是忘恩负义之人的心。

黄金铄众口,白玉生苍蝇。

——明·吴承恩《杂言赠冯南准比部谪茂名》众人的诽谤可以熔化黄金,白玉也能繁殖苍蝇。喻指谣言可畏。

苍蝇集秽,蝼蚁集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苍蝇会集于污臭之地,蝼蚁会聚集在臊腥之处。喻指恶人依附恶势力。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言语的可恶之处,没有比造谣诬陷更大的了;做事的可恶之处,没有比苛刻更大的了。

五狼一羊,羊能无伤乎?众恶一心,心能无亡乎?

——明·方孝孺《杂问》

五条狼一只羊,羊能不遭到伤害吗?众多的恶人都怀着一种恶念,人心还能不衰亡吗?

见人不善,莫不知恶;己有不善,安之不顾。

——明·方孝孺《幼仪杂箴》

看见别人的错误,没有谁不感到厌恶的;但自己有了错误,却泰然处之且毫不介意。

耻恶则善生。

——明·焦竑《焦氏类林·警悟》

如果对坏事感到羞耻,那么善良之心就会产生。

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入,乘隙而入。

——明·刘基《诚意伯文集》

谗言不会自己来,是因有了疑惑才产生的;离间不会自己到,是乘人的裂痕而来。

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

——明·刘基《郁离子》

品行低下的人不得志时垂头丧气,一旦得志便趾高气扬。

为善勿怠,去恶勿疑。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做好事不要懈怠,清除坏事不要犹豫不决。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警戒》

一丝邪恶的欲望不能节制,必定会招来滔天大祸。

掩耳偷铃,踢天弄井,露面贼不自省。丑声,贯盈,迟和早除邪佞。

——明·冯惟敏《朝天子》

掩耳盗铃、踏天弄井、拦路抢劫却又不自省。丑恶的名声,恶贯满盈,早早晚晚会要被铲除的。

剪草除根,拔茅连茹。

——明·冯惟敏《朝天子》

对恶人要连根铲除,对贤者要拔茅连茹。

揣歪,使乖,枉自把心田坏。

——明·冯惟敏《朝天子》

心里怀有歪门邪道,干着邪恶之事,白白地把自己的心田弄坏了。

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明·佚名《名贤集》

多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干坏事必遭到坏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