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11265000000006

第6章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每次出外都担忧伴侣,安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

乐同于人,敬慎着于己。

——唐·白居易《策林》

有欢乐与别人同乐,别人会敬重你。

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知己者不一定非得相认识。

人以义来,我以身许。

——唐·柳宗元《祭万年裴令文》

别人对我仗义,我就应该为别人献身。

与害偕行兮,以死自绕。

——唐·柳宗元《哀溺文》

与坏人在一起,等于自己困死自己。

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

——唐·柳宗元《宋清传》

如今有些人相交往,往往趋炎附势,见谁的地位低下就抛弃谁。

易为之嫌,不足贬也;易为之誉,不足多也。

——唐·刘禹锡《观博》

容易做的事情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不值得批评;容易做的事情结果令人满意,不值得称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让人在面前称赞,不如背后没有人诋毁。

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

——唐·韩愈《五箴·言箴》

不懂得如何说话的人,怎么才能和他交谈呢?知道如何说话的人,即使不发一言意思早已经表达出来了。

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帝京篇》

黄金销毁了交往的人变了,由贵到贱可以看出人们的交情是否经得起考验。

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

——唐·骆宾王《萤火赋》

声响必然合应于同样的声音,为人之道必然偕从于同一类人。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唐·骆宾王《咏怀》

不要将只有知己才听得懂的乐曲,向一些不懂音乐的人弹奏。

居必择地,行必依贤。

——唐·皮日休《足箴》

居住必须选择地方,做事必须依靠有德行的人。

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唐·张九龄《敕渤海王大武艺书》

记住他人的长处,忘掉他人的短处。

薰莸不共器,枭鸾不比翼。

——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

香草与臭草不能放在一个器皿里,猫头鹰与凤凰也不能比翼齐飞。

此生何处不相逢。

——唐·杜牧《送人》

此生还有相逢的机会。

世人不解结交义,唯重黄金不重人。

——唐·高适《赠任华》

天下的人们不理解结交的含义,往往是只看重钱财而轻视人的情谊。

邻富鸡长住,庄贫客渐稀。

——唐·姚合《原上新居》

邻居富有连鸡也长住,家境贫困连客人也稀少。

结得百家怨,此身终受殃。

——唐·王梵志《五言十首》

与众多人结下怨恨,自己到头来终会遭殃。

迩谀佞者,积危殆之本。

——唐·柳泽《谏覆斜封疏》

亲近甜言蜜语的人,是积聚危险的根本。

己是而彼非,不当与非争;己非而彼是,不当与是争。

——唐·马总《意林》

自己正确而对方有错,不应当去和他争辩;自己有错而对方正确,也不应该去和正确的人相争辩。

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宋·苏洵《远虑》

一百人称誉自己对其不加以亲密,一百人诋毁自己对其不加以疏远。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苏洵《远虑》

知道了就没有不说的,要说就不会不说完。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如果交往中能很快与人熟识的人,那么与人疏远也必定很快。

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

——宋·苏轼《答黄鲁直书》

这个人假若如同精美的金子和白玉一样,那么他不去亲近别人别人也会去亲近他。

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死事传序》

君子对于他人,喜欢成全他的一切,而不苛刻他人是一个完美的人。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

用自己的心去猜测别人的心。

人不可与不胜己者处,钝滞了人。

——宋·朱熹《上蔡先生语录》

人不要与智商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否则会使人变得呆滞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章句》

用他自己的做法,来整治和要求他自己。

君子处身,宁人负己,己无负人;小人处事,宁己负人,无人负己。

——宋·邵雍《处身吟》

君子要求自身,宁愿他人对不起自己,也不愿自己对不起他人;小人处理事情,宁可自己对不起他人,也不愿他人对不起自己。

贤人好正,奸人好邪,好邪则竞,好正则和。

——宋·邵雍《邪正吟》

贤德的人喜欢正直的人,奸邪的人喜欢不正直的人;喜欢不正直的人就互相争斗,喜欢正直的人就相互和睦。

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凡是评论一个人,必须首先称赞他的强项,这样,他的弱项也就不言自明了。

君子因誉而情疏,因诤而友密。

——宋·崔敦礼《刍言》

品德高尚的人对恭维自己的人疏远,对直言劝谏的人亲近。

善者亲之,以治吾不善;不善者亲之,以成吾善。

——宋·崔敦礼《刍言》

接近善良的人,是为了改正自己不好的方面;接近不善良的人,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美德。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也;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

——宋·崔敦礼《刍言》

称誉别人而别人也称誉你,这是自我称誉;诋毁别人而别人也诋毁你,这是自我诋毁。

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宋·吕本中《官箴》

处事的人不要把聪明摆在最前,最要紧的是竭尽全力。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宋·李弥逊《春日即事》

车马不到门可罗省的地方,白日在鸟声中自行关门。比喻无人来往。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宋·张先《木兰花》

人们都喜欢花好月圆,但花好月圆时常常又要分别了。

忿怒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

——宋·袁采《袁氏世范》

愤怒的时候,最忌讳指出对方隐匿忌讳之事,说出他父亲祖父的丑恶。

己未善,则舍己之未善而从人之善;人有善,则取人之善而为己之善。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自己有缺点,就舍弃自己的缺点而吸取别人的优点;别人有优点,就吸取别人的优点作为自己的优点。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和气地对待民众,宽厚地对待下级,仁慈地对待别人,这才是品德高尚之人。

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元·高明《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

上山擒拿老虎容易,开口求人却十分难。

须知四世三公业,不在人情冷暖间。

——元·王恽《题袁安卧雪图》

要知道做到世代都能建功立业,就不能整日陷入天伦之乐中,应该坚持上进。

得志笑闲人,失脚闲人笑。

——元·张可久《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得志时嘲笑别人,落魄时别人也会笑话他。

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

——元·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府十咏》

为人要知道满足,什么地方不能生活安定?

彩云易散,皓月难圆。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好看的云彩易飘散,皓洁的月亮难常圆。比喻别时容易,相见时难。

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别人求我很容易,我求别人却很困难。

大海浮萍,也有相逢之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大海里的浮萍也有相聚之日。比喻人终有团圆之时。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门内的人品德高尚,门外有德行的人才会来。

千金只为买乡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用千金购买作所只是为了选择好邻居。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世上万般哀苦的事,不过是生离死别而已。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贫贱时亲戚也疏远,富贵时他人也来高攀。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满意的客人来了心不厌烦,与知己说话不嫌冗长。

处世以讥讪为第一病痛。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处事以嘲笑别人为第一大忌讳。

知己知彼,不独是兵法,处人处事,一些少不得底。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知己知彼,不仅仅是兵法如此,也是处人处事,一点也不能少。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明·吕坤《呻吟语摘·识见》

和别人相处不可以任性,要了解别人的心情;办事情不可以由着自己的见解来,要了解事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