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11264600000005

第5章

——宋·苏辙《汉光武》

做事只要是出于公正,就成功多,失败少。

事之当否,众口必公。

——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一件事是对是错,众人的评论是公平的。

枉直未定,决于绳墨之平。

——宋·苏辙《傅尧俞御史中丞》

弯曲、平直没有测定,将取决于墨绳的公平。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宋·辛弃疾《沁园春》

怨恨没有大小,它的产生均是由于过分爱护;世间万物没有美恶,过分偏好就会成为灾害。

于上深有所望,于下深有所责,其处己则莫不恕也而可乎。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对上要求很高,对下要求很严,但对自己却很宽恕,这样是不可以的。

为政之在,曰公与清。

——宋·林逋《省心录》

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公正与清白。

附炎人所易,抱义尔惟难。

——宋·梅尧臣《闻尹师鲁谪富水》

趋炎附势人人可以做到,坚持正义却是很难做到的。

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诳。

——宋·梅尧臣《和元之述梦见寄诗》

心地正直,就连梦话都不骗人。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宋·梅尧臣《陶者》

挖尽门前的泥土做屋瓦,而自家的房子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十个手指都不沾泥土的人,居住的却是高楼大厦。喻指社会不公而导致贫富不均。

古人但问是非邪正,不问自家他家。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古人只问正确、错误、邪恶、正派,不问是自家的事还是别家的事。喻指处事公允。

贪污者,必以廉介者为不是;趋竞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贪污的人,一定会认为廉洁的人不对;奔忙竞争的人,一定会认为隐退的人不对。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宋·张栻《南轩集》

善于议论他人的人,自我检查时就常常疏忽。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置之,便私。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用公正合法的道理去办事,就是公正;以个人利益为准则去办事,就是偏私。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

人受到公平对待就不会有怨言,水平静了就不会流动。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宋·张俞《蚕妇》

那些全身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一定不是劳动人民。喻指剥削阶级社会存在的一种极端不公正现象。

权衡设而不可欺以轻重者,唯其平也;绳墨设而不可欺以曲直者,唯其正也。

——宋·范祖禹《唐鉴》

有了秤,而不能将轻说成重,将重说成轻,只因为秤是公平的;有了绳墨,而不能将直当曲,将曲当直,是因为绳墨端直。

惟公生明,偏则生暗。

——宋·王迈《存心以公之箴》

只有公正才会使世道光明,偏私就会使世道昏暗。

无愧于口,不若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若无愧于心。

——宋·邵雍《渔樵对问》

对自己的嘴无愧,不如对自己的行为无愧;对自己的行为无愧,不如对自己的心无愧。

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建好房屋的人却住不上好房子,而住好房子的人却不去建房子。喻指世道的不公。

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喜欢听正直的话,喜欢做正直的事,四周就会都是正直的人。

事惟公平,可以服人心。

——宋·佚名《州县提纲》

事情只有处理得公平合理,才能够使众人心里信服。

人虽至愚,贵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元·欧阳玄等《宋史·范纯仁传》

有些人尽管很笨,但批评别人却显得很聪明;有些人虽然很聪明,但对自己却常常宽恕,以致显得很糊涂。

是非与夺之间,贵乎一体。

——元·欧阳玄等《宋史·余靖传》

判断是非的界限,最可贵的是一视同仁。

公道先扬善,真才自拔尤。

——元·许有壬《送马明初教授南归》

办事公道首先应该宣扬好人好事,真正有才能的人则敢于揭露自己的过失。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元·施耐庵《水浒传》

农民在炎炎烈日下劳动,心里热得如沸水煎煮一样,而那些王公子弟却摇扇纳凉。喻指世道不平。

天下之事,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人世间的事,公理战胜强权是正常的,而强权战胜公理,则是违反常规的。

只愁堂上无明镜,不怕民间有鬼奸。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只担心判案的人不公正严明,而不怕民间是否有诡诈奸巧的坏人。

成败观人,百谤随之。

——明·海瑞《复熊镜湖军门》

以成功与失败来看人,各种诽谤就会随之而来。

不可以私意喜一人,不可以私意怒一人。

——明·胡居仁《居业录》

不要以个人意愿喜欢一个人,更不要以个人意愿愤怒一个人。

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

——明·方孝孺《牖》

窗户开得大,光线就会充足;人出以公心,就会时时做好事。

止斗而平其气,则斗可息;听讼而平其心,则事不冤。

——明·刘基《拟连珠》

劝阻争斗并能使怨气全消,于是争斗就能够停息;倾听诉讼并能够公正无私,那么行事就不会有冤屈。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明·李贽《焚书·复京中友朋》

贤明之人不一定非高人一等,普通之人也未必低人三分。

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

——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思想正直的人行为就会端正,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真心,直心也,匪直弗真。

——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真心就是正直的心,不正直就不会有真心。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为人处事心地公正,就会像烛光一样,四面八方没有照不到的地方。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人心好比水流的源头,源头清则水流就清;心地纯正,做事自然就会公正。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掩饰过失的人常常是逐渐为非作歹,偏听偏信的人时常为此引起纷争。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若人心公正无私,就可以经受得住人生路上的艰难困苦。

成败论千古,人间最不公。

——清·袁枚《成败》

以成败来评论历史人物,这是人世间最不公正的事。

阅世虽深有血性,不使人世一事磨锋芒。

——清·龚自珍《含纱宰五定九丈鼎宅少宰命赋诗》年龄虽大仍不失拼劲,不会因为人生任何一件事磨去锋芒。

千秋青史难欺。

——清·张廷玉等《明史·李应升传》

客观公正的历史是难以改变的。

偏生迷,迷生执,执而为我,不复知有人。

——清·张廷玉等《明史·邹元标传》

偏见会产生迷惑,迷惑会产生固执,固执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还有别人。

一叶不妨危地过,此心平处水皆平。

——清·蒋深《麻阳船口号》

一只小船不怕通过危险地带,只要心地公平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贫士之肠习藜苋,富人之口厌膏粱。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贫富》

贫穷之人吃惯了野菜,富贵之人却吃腻了肥肉米谷。喻指世道不公平。

责人不肯恕,责己每自匿。

——清·朱经《责己》

指责别人不肯饶恕,批评自己却遮遮掩掩。喻指对人严对己宽。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做事不应只求速度,更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反而不能顺利完成,贪图小利则难以成就大事。

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荀子·天论》

品德高尚的人办事按正常原则,品德低下的人办事只图功利。

利夫秋毫,害靡国家,然且为之,几为知计哉?

——《荀子·大略》

利益像秋毫那样微小,但危害却足以灭亡国家,这样的事都要去做,难道算是精于权衡轻重吗?

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

——《荀子·不苟》

看到一件事情可以从中获得好处,那么必须先想想它会有什么坏处。喻指做事不可见利忘害。

朴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

——《荀子·荣辱》

纯厚朴实之人常常满足于得到的利益,放荡凶暴之人常常遭受危害;满足于得到利益的人常常安乐,危害别人的人常常忧虑危险;安乐的人常常长寿,忧愁危险的人常常过早地死亡,这就是安危利害的通常规律。

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韩非子·十过》

只顾眼前的小利,那么大利就会因此而失去。

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韩非子·观行》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害,任何生物都有生有死。

事起而有所利,其归主之;有所害,必反察之。

——《韩非子·内储说下》

事情发生如果有利益,应该归事主享用;如果有害,必须调查追究获取利益的人。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只要有利益存在,老百姓就会趋之若鹜;只要能够名声远扬,读书人便会视死如归。

小利害信,小怒伤义。

——《管子·问》

贪图小利会损害信誉,较小的发怒也会伤害道义。

偷得利而后有害,偷得乐而后有忧。

——《管子·形势》

偷来的利过后必会有害,偷来的欢乐过后必会产生忧愁。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

——《管子·禁藏》

利益所在的地方,虽然是在一千太高的山上,人们也一定能够上得去;虽然藏在深深的水底下,人们也一定能够进得去。

螳螂捕物,鹊随其后。

——《庄子·山木》

螳螂一心捕捉食物,却忘记了鸟鹊在后面正准备捕食它。喻指见利忘害。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庄子·让王》

当今世界上那些世俗之人,大多不惜危害身体或抛弃生命而贪求身外之物,难道不可悲吗!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庄子·让王》

当今世界上的人身居高官尊位,都把失掉高官尊位看得很重。看到一点儿利禄,就可以轻易地牺牲自己生命,这难道不是糊涂吗!

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墨子·大取》

断手指是为了保存手腕,是舍小以取大,取小害避大害。

争鱼者濡,争兽者趋,非乐之也。

——《列子·说符》

捕鱼必然沾水,捕兽必要奔跑,这是迫不得已的。喻指人有时为获取利益必然要付出代价。

舍亲就疏,舍本就末,舍贤就愚,舍近就远,可暂而已,久则害生。

——《关尹子》

舍亲求疏,舍本求末,舍贤求愚,舍近求远,暂时可以这样,时间久了便会损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