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11256800000019

第19章 汉族节日(15)

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传于我国各地。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传说,东汉时期,蔡伦造出了纸张,很受欢迎。他的弟弟蔡莫粗粗地学习了几天造纸技术,便自己开了一个造纸作坊,因技术不佳,造出的纸十分粗糙,卖不出去。他的妻子出了一个主意,自己躺在棺材里装死,让蔡莫在棺前烧他自己造的纸。邻居们前来吊唁时,突然听到棺内的喊声:“快快让我出去j快快让我出去广大家急忙打开棺材,一看,只见蔡莫妻子睁着双眼,慢慢说道:“阳间烧纸,阴间就会变成钱。我接到丈夫送给我的好多钱所以我又回来了。”人们见蔡莫妻子返回阳间是蔡莫纸的灵验,因此凡办丧事的人家纷纷抢购以盼亲人重新回到阳间。蔡莫曾卖不出去的劣等纸便成了畅销物。农历十月初一是蔡莫妻还阳的日子,以后,每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到祖坟前烧纸钱上供,怀念祭奠。

牛王神生日

四川等地汉族民间节日。当地民间认为,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王神的生日,各个乡村都要在这一天举办“牛王会”,演戏娱乐庆祝。这一天,当地乡民把糯米做成的糍粑粘到牛角尖上,并让牛歇息一天,喂精草好料。到了晚上,各家则纷纷牵牛到水田边上,让牛在水田倒影中欣赏角上的糍粑,据说这样牛会很高兴,如果牛角上不贴糍粑,牛便会十分悲伤,甚至流下泪来。

炉节

江南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十月初一举行,农历十月时,天气逐渐凉了起来,已经不宜吃冷食,民间纷纷在炉节这天,开炉做烧饼。他们把头一炉烧饼供奉祖先,然后各家各户把自己制做的烧饼相互赠送、品尝。哪一家制饼技术高,做的烧饼最好吃,人人便纷纷前来请教、学习,遂形成节日。

暖炉会

中原地区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届时,民间开始点炉取暖。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一边喝酒,一边烤肉吃。进入十月,天气渐冷,为了强身御寒,人们开始增加富于滋补性的饮食,民间这种冬季进补的习俗,逐步演变成子暖炉会。据说,暖炉会从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

十月朝

江苏省武进县三河口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十月初一举行。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未登基之时,率军打伏,他的父母大人都死于战火之中,无处寻尸。等朱元璋称帝以后,常常怀念起双亲。因父母无尸体,他感念父母不能在阴间接纳香火朝供,就颁布命令,举国在农历十月初一抬城隍菩萨到各地境内的孤坟祭礼,让父母也能得到祭礼。于是这个习俗便沿袭下来。当地汉族百姓每逢农历十月初一都举行城隍神祭坛活动。现在这个节日已失传。

十月旦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汉族地区民间节日。当地有句俗谚:踏梯摘茄子,把扇吃馄饨。说的是当地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

每到这天,家家动手包馄饨,吃馄饨。刚捞出的馄饨热气腾腾,人们用扇子扇风来冷却后再吃。因此邻里亲朋之间互赠蒲扇、纸扇成为时尚,文人们还要在扇面上题写一些关于吃馄饨的诗句,增添情趣。

十月招

浙江省磐安县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当地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有迎百子灯的习俗,遂形成节日。当地人认为百子灯象征着吉祥,更意味着子多福多。人们遂用红、绿彩纸裱糊成百子灯,用针在上面刺凿加工而成,形态各异。

十月初一晚,子灯棚到处可见。人们把各自的花灯高悬在门口竹竿上。每根竹杆上有一串灯,一根竹杆便是一棚灯。当万家灯盏齐明时,火树银花,群星争辉。人人喜笑颜开,观赏灯盏,祝愿家中人丁兴旺,平平安安。

祀靴节

旧时汉族民间卖鞋人节日。民间相传,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靴子的生日。故旧时汉族卖靴子的商人,每逢此日必要筹集资金,摆案设香,祭奉礼品,参拜靴神,以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卖靴人以是日为靴生日,预集钱供具祭之,以其阴晴卜一冬寒暖,多验者”。他们还根据这天天气的晴阴,预卜冬季气候如何。

闯王庙会

湖南省黔阳一带民间节日。传说李白成生于二月初二,死于十月初二。因此,闯王庙会每年分别在这两天举行。庙会期间,人们穿着新衣裳,涌向罗公山上的闯王庙内,在闯王神像前烧香点烛,叩拜祭祀。庙旁,傩戏、阳戏、傀儡戏班及杂耍艺人竞相献艺,卖油发灯盏粑、篾编、纸泥面具的小贩摆摊叫卖,十分热闹。

水仙尊王祭

台湾汉族民间节日。台湾省人尊奉大禹、伍员、屈原、王勃、李白为水仙尊王,十分信仰这5位流芳百世的伟人。又因他们的传说都与水有关,而认为他们都变成了水神。大禹治水,建立功勋;伍员、屈原感伤国事,伍员浮于鸱夷,屈原自投汨罗;王勃溺死于南海,李白捞月于水中。当地汉族群众每年农历十月初十祭拜这5位水神。届时到水仙宫进香叩拜。祈求仙人保佑出海安全,遇到风暴能化险为夷。

迎佛节

浙江省金华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十举行。节日时,有吃麻糍的习俗,故又有别称麻糍节。

每到十月初十这天,人们结成队伍,敲锣打鼓,迎出自己所信奉的神佛。前有铜锣开道,后有吹打乐队,浩浩荡荡,队伍中有大纱灯、黄龙旗、黄罗伞。善男信女沿途顶礼膜拜,观者云集,十分隆重。

荣场庙会

浙江省磐安县玉山区荣场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当地流传,古时候这里常有野兽出没,践踏良田,伤人无数,成为大害。人们便常聚在一起,用竹竿挑起围裙,呐喊着冲上山,驱赶猛兽。渐渐演变为迎大旗活动。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当地汉民们烧香拜佛后,便开始迎大旗。大旗用60平方丈的布做成,上面绣着游龙戏凤;旗杆分二截,上一段是极长的毛竹,下一段是笔直的杉木,杆长7丈左右。届时,由40名青壮大汉负责将大旗竖起。他们在锣鼓声中紧密配合,拉索的拉索、捧杆的捧杆。当大旗竖起时,众人高呼,欢腾雀跃,鼓乐齐鸣,震耳欲聋,场面壮观。

赎魂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当地群众认为,人们终日辛苦,勤奋一生,最终会把魂灵累掉。尤其是青年人。因此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赎魂节。届时各家各户年高望重的长者蒸做糯米饭、舂馍,供拜神灵,为子孙们赎魂,祈求保佑后生们各个身强体壮、精力旺盛。

下元节

汉族民间节日。旧时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汉族群众要杀鸡宰鸭,备好美味佳肴,果品醇酒前去三官庙祭祀水神和先祖。在福建莆田等地,十月十五傍晚,每家都在田头祭水神,祈求水神开恩,保佑庄稼生长旺盛,不受灾害,平安过冬。祭拜时,虔诚之极。人们认为水神和先祖可以降福赐禄,恩泽百姓。

镇江下元节

江苏省镇江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当地人认为,农历十月十五是入冬的第一天,这天也是苍蝇返乡之日。故有在这天吃“红豆饭”的节日习俗。家家户户用红豆和糯米混在一块儿,一部分自家人吃喝,一部分分送给亲戚邻里。当地讲究吃红豆饭之前,在厨房案桌下放一杯水、一碗红豆饭,这是为苍蝇准备的,让它吃喝之后离开,希望它不再相扰。吃过红豆饭,人们便到城隍庙,观看城隍出巡,届时游神队伍抬着城隍神像,走街串巷。经过之地,百姓双手合十,默默祷告,求城隍爷保佑。这个节日现在已不流行。

祭陈姑娘节

台湾省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传说古时有一个姓陈的姑娘,长大后要被养父母卖到妓院。陈姑娘得知这一消息后逃出了家门。她跑啊,跑啊,突然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眼看追赶的人马就要来到,陈姑娘万般无奈,只好含恨跳河自尽。民间传说,从这天起,河水变得混浊不清。当地者百姓十分同情陈姑娘的遭遇。赞扬她的清白与刚烈,便为她捐资修了庙宇,并于每年农历十月十六陈姑娘跳河自尽的忌日前往祭祀。

戚宝寺庙会

江苏省溧阳县竹簧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到二月二十二日举行。届时,人们都按传统参加出会仪式。由乡民扮装成各路神仙,旁边鼓乐齐奏,披红挂绿的七、八匹报马充作前导,游行队伍在各村间出巡。夜晚,从附近来的各路艺人登台献艺,连演3天。

戚宝寺里,供奉着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时坚守南睢阳的张巡,当地人尊他为圣皇大帝。此寺毁于本世纪50年代一场大火。现在庙会已演变成了当地物资交流集会,但当年的出会仪式仍然保留。

感天上帝诞

汉族民间有祭拜感天上帝的节日。每年农妇十月二十五举行。旧时人们前往庙里,供奉祭品,燃香烧纸,行祭祀之礼,求他保佑。

感天上帝本名许逊。民间相传,许逊字敬之,号真君,南昌人氏。曾在一次打猎时,射伤一头小鹿,看见母鹿不顾危险舐拭伤鹿。许逊受到感动,便潜心读书,研究仙道。后义做了吴猛的徒弟,学习秘诀。在他42岁时,官至任旌阴县令,为官廉政,爱民如子,百姓无不爱戴,纷纷在各地建庙供奉他的神像。许逊后又弃官寻找得道的真湛母,被任命为天下仙人总监,到处降妖捉怪,为民除害。相传在他128岁时的八月份,玉皇大帝降旨,任命他为九州都仙太使,他便带几位弟子与鸡犬一道升天而去。民间还有一说,说许逊曾治好过晋朝一位得宠的皇后的病疾,皇上大悦,封他为真人。他死以后,又赐封号感天上帝。这个节日现在也不流行。

东节

汉族民间节日,即冬至节。每年农历冬至日,东北一带汉族、满族都有过东节之俗。这天家家户户用白面裹上肉馅蒸成肉馅馒头,或者包出饺子,全家人围坐一处吃饺子、肉馒头,俗称“蒸冬”。旧时,当地的商户官宦大多要把9个9笔画的字排成行,每个字的笔画中间都虚空,每天填上一笔,从冬至日开始,刚好到数九结束为止。民间称这一行字为“消寒图”。

福建冬至节

福建省汉族民间节日。当地相传,古时候有一个樵夫,一天上山砍柴时不幸失足落入深深的涧底。他呼喊救命,但因此地人迹罕至,无人相救。樵夫在深涧中靠着吃黄精姜免于饿死。前后在涧中偷生十余年,遍体生毛,身轻如燕,可以飞起。便飞出涧得以脱险。他返家之后,众人与他说话一概不应,只吃形似黄精姜的食物。人们为他特用糯米粉和水制成丸子吃。很久以后他才恢复人形,正常度日。因他落涧那天是冬至日,当地汉民便每在这天必制作小粉丸子,在冬至日清早,煮过后祀神祭祖,然后全家分吃。

腊祭

广东省湛江地区汉族民间节日。当地传说公元前111年,西汉将领伏波将军奉汉武帝之命,与杨仆率军平定南越叛乱,开发了这片落后地区。但在这次战争中,徐闻等地不少土著居民被杀害。因传说是冬至被害,所以当地汉族人纷纷在冬至祭奠亡灵,形成了腊祭节日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当地各户人家杀鸡宰猪,备下香烛纸锭,祭祀祖先,叩拜亡灵。各家设宴摆酒,款待亲朋及好友。

乌程立冬节

浙江乌程一带民间节日。每年立冬日以后天气转入寒冷,人们便不再像夏日那样常常沐浴了。于是在浙江乌程每年立冬日都要“扫疥”。就是用金银花、野菊花、茄根、干姜等煮成汤,掺上小沐浴。据说这样即使不常洗澡也不会生皮肤病。

常王讯

浙江省海宁县许村镇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三举行。当地相传,清朝初年,有两个押粮官,专管送粮进京,一个姓常,一个姓缓。有一年大灾,饥民无数。他二人不忍百姓受苦,擅自将官粮分给了饥民,但知罪不可恕,便投河而死。当地百姓感念二人恩德,建庙宇,供奉两人塑像,尊这二人为明王,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三祭拜他们。届时,香客云集于庙前,叩首祈祷。不少商贩在庙前摆摊设点,推销货物,各路艺人登台献艺,鼓锣齐响,舞龙灯、踩高跷等。

冼夫人诞

广东省茂名和平等地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举行。

相传冼夫人是隋初时候岭南少数民族女首领,广东阳江西人。她家世代是当地首领,统管十多万户人家。冼夫人自幼聪颖绝顶,学习兵书战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后嫁给了梁朝高凉太守冯宝。冯宝死后,她便助陈,统一了南岭,陈朝封她为石龙夫人。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她平定了王仲宣的叛乱,隋文帝又封她为谯国夫人。当地人怀念她的功德,便在她生日时搭台唱戏,表示敬意,遂成节日。每到这时前后几天,各地就开始演戏、进香,祭奠冼夫人。

冬至节

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冬至,就是冬天就要到来的意思。这一天,是“数力寒天”的开始。以农历十一月中旬的冬至到惊蜇后6天,9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订出的一个,也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十分重视冬至节,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是重新开始的象征。因此,值得庆贺。

冬至节开始于汉代,盛行于唐朝。这一天,北方要宰羊、包饺子吃,民间有吃了冬至的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南方等地在这天要做糯米粑子。苏州一带这天要全家团聚,吃冬至夜饭,出嫁的女儿不能留在娘家,像过大年一样。台湾省则有蒸九层糕及糯米做成的鸡、鸭、牛、羊等来祀拜祖宗的风俗。

冬防节

江苏省一带农村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开始,正月十五结束。在此期间:各村村民严防火灾发生。每天夜晚都有人敲着梆子高声叫喊于街头巷尾:“寒冬腊月,火烛小心,水缸挑满,灶窝扫尽”。提醒村民们当心起火,好安心过冬,迎接新春佳节。

吃五豆节

河南省南阳一带汉族民间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腊月初五。届时,家家户户用绿豆、黄豆、红豆、蚕豆、豌豆一起放入锅中,蒸煮后食用,俗称吃五豆节。这个习俗相传始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曾吃五谷,百姓效仿他,演变沿袭下来。

腊八节

汉族传统民间节日。腊八,古时叫做腊日。古人在冬天将尽时,用猎物祭祀祖先神灵,叫做“腊祭”。原先,腊祭日期不太固定,到了南北朝时,才定为腊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