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当地汉民每年农历七月三十都要插线烧香、放河灯。人们把自己做的灯笼点着后放到河面上,让它随波逐流,孩子们沿着河堤奔跑欢笑,高声大叫。据说这样可以超度河里的鬼魂。节日起源于佛教,但这一天济南大明湖北岸北极庙里道士也超度此魂。他们穿上法衣,把彩纸制成的船放入湖里,在船前焚烧“疏头”后烧纸船。观看的人,数以千计,道士们这天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现在这个节已失传。
大圣寺庙会
江苏省溧阳县竹箦一带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举行。届时,由各村百姓分工扮演不同的会中角色。翰里宋人扮五福堂;东下梅人扮灵宫堂、本堂、七生堂;牛郎庙人扮三殿堂;前后村人扮蛮家堂。每村的出会队伍都配备有大小锣鼓、长柄喇叭。出会时,各村队伍汇集在一起,锣鼓大作,万众欢腾,异常热闹。此会本世纪50年代停办。
拜香会
江苏省南京等地汉族民间节日。当地传说,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菩萨诞辰日,故每到这天,当地百姓烧香许愿。传说地藏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圆寂而弥勒佛未出的时候,曾起誓普渡众生,拯救受苦的人,后成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患病的人让他的子女、妻子到寺庙里进奉祭礼,虔诚叩拜。若病人痊愈,则要在七月食斋沐浴。女子在这个月不能梳妆,要披发一个月。病好了的人要穿“罪衣”“罪裙”,从家里持香一直跪拜到庙里,十步一拜者是许下十年愿的,许五年愿的就五步一拜。这个节日现在已渐失传。
九华山庙会
安徽省凤阳一带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举行。据凤阳地方县志记载,唐永徽四年时,年仅24岁的新罗僧人金乔觉到了安徽青阳县,在这里的辟地藏王道场修行长达75年,99岁那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坐化。人们看他与佛经中的地藏王相象,便称他为“金地藏”。因金乔觉也在风阳九华山上修行,人们便在此为他建庙,塑有泥像。每逢农历七月三十举行庙会。届时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清咸丰时,庙宇毁于兵乱战火,人们就对天而拜。现在,九华山庙会已演变成规模很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届时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南丹七月会
广西南丹等地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举行。届时,当地的汉族及部分壮族中未婚青年集聚到州主的大厅堂屋,分立在两边,各成一排。厅堂内铺着大地毯,女子穿上青布花的大长袖衣裙,用青绢作盖头,手拿着小青盖。男子则穿戴皂衣帽,挽着发髻。然后主持人从两队中各推一位青年出来,把这男女青年推倒在地毯上,让他们拥抱在一起,嘴里嘘气,如果两人嘘声相合,就可以成为伉俪;如果声音不合,就再另找他人相配,俗称“听气”。当地结婚必须要经过听气后方被公众所承认。否则私自成婚都论以通奸罪。现在这个节日已不存在。
义乌斗牛节
浙江省义乌一带民间节日。当地神庙每十年举行一次斗牛节。斗牛一般从秋季开始,称为“兴案”,到次年秋季结束,称为“出案”。每斗一次牛要十天。斗牛必须在龙、虎日开始,称作“开角”。斗牛所用的牛是一种未阉过的黄牯牛。它膀阔颈短、峰高尾小,凶猛无比。斗牛场设在几亩水田上,比赛双方设龙门,上面扎上红布,牛从龙门出入。角斗开始前,为牛换上萱麻软鼻,灌上一些老酒,在牛眼睛上还要搽上菜油。斗牛结束以后,获胜的牛可以出售,价格倍增。卖斗牛时,主人要设宴款待买主,买卖两家以牛亲家互称。卖牛家叮咛买主要悉心照料,要求以大麦、豆浆、嫩草饲之,有时还要喂牛以鸡蛋、红糖。
天医节
流传于山东省临朐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举行。这天清晨,当地人们纷纷来到豆田,细心收集豆叶上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据说,这天的露珠是龙王洒下的汗水,用它做的饭可以医治百病,用它与老桃叶一起煎熬的汁膏,可以化解胸膈满白龙庙会
江苏武进县横山桥一带的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举行。旧时,当地的男女老少佛教信徒们,于农历七月三十日,便提前到白龙庙,燃香叩拜,虔诚之至。念佛诵经直到第二天。八月初一庙内香会鼎盛,河滨堵满了前来祭拜的香客乘的船。称河滨口为“烧香滨”。人们祈求白龙神赐恩降福,一年内事事顺心,无病无灾。届时,附近各地的艺人前来献艺,大戏三天不断。比武、杂耍精彩引入。除香客、艺人外,还有不少商贩、江湖郎中到这里招揽生意。当地的人在庙会期间要设置酒筵,款待客人。现在白龙庙会已成为物资交流集市。
大清明节
广东省嘉应等地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举行。当地客家族为了和睦成员关系,缅怀祖先列宗,每年农历八月初一都杀牲祭祖。他们设香案,明香烛,施祭礼,在祖墓前顶礼膜拜。然后家族成员聚在一起共餐佳肴。可利用此机会调解家族内部矛盾、解决族内同宗纠纷。
压脾日
黑龙江省双城一带汉族民间节日习俗。他们认为,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治疗有腹部病患的儿童,最有效。届时,患孩的父母把灶内的灰渣掏出来,铺洒在村内十字路口上。再把生病的孩子脱去衣服,放在灰土上,身体俯卧。认为这样必能除病,故称这天为“压脾日”。
灶君诞
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民间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初二为灶君的诞生之日。灶君即“灶王爷”,汉族民间尊奉他为灶神。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的属下。玉皇派他监督凡间人家的行为是否端正,行善,主管人家的日子平安。每年年底,要向玉皇报告一次。所以人们每逢灶君诞日这天,供上祭品,烧纸钱、放鞭炮,拜灶君。也有的地方在十二月初九祭灶君。还传说灶王爷是个好色之徒,为取悦于他,有的地区有妇女在灶边洗澡的风俗。(盘古皇诞)流行于广东省花县一带的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二举行。届时,人们纷纷前往盘古皇山麓的盘古神坛祭祀。盘古神坛建于清嘉庆年间。神坛内塑有盘古皇像。盘古皇山腰有一泉,名“龙口泉”,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圣水”。相传可以治病。这天,人们祭拜完盘古皇后,还用所带器具盛满龙泉“圣水”带回。
夫人会
江苏省吴江一带汉族民间节日赛会。每年八月中秋举行。赛会从农历八月十三开始,为期10天。从八月十三起,各村锣鼓作响,十四、十五出会时,金锣开道,监察神像、安乐神像、广佑王神像被人抬着紧随其后。浩大的仪仗队之后,有数百信徒手持塔香,虔诚地跟着队伍前进。队伍之中有各种打扮的,穿红披绿、穿囚服戴枷锁的。还有许重愿而自罚的人,在肉里插铁钩吊香炉,以表示他的虔诚。队伍最后有两人提着重十几斤的大锣边走边敲,要敲13下。到十六夜的出会,便叫夫人会。这次出会的主持是众人推选的神夫人,队伍行至谁家,人们则献上纸花,夫人的女仆马上给神夫人插在头上,到第二天再把这花还给原主。人们以为这样可以避邪。庙会期间日夜有大戏,家家挂彩灯,十分热闹。
胡公生日
浙江省金华一带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三举行。当地民间相传,胡公本名则,永康人氏,宋仁宗时兵部侍郎。他为官廉正,爱惜民众,免除婺州一带人丁税,百姓无不爱戴,尊胡公为保护人丁的神。胡公死后,人们在他的家乡永康县云岩建庙塑像,供奉纪念。因胡公生日为农历八月十三,故浙江金华一带汉民于此日纷纷祭拜。众人云集永康云岩,沿途香客川流不息,摩肩擦踵。他仰头戴鲜花,身携黄色香袋。人们称之为“云岩客”。隆重的祭祀必不可少,唱戏、斗牛等文娱活动也吸引了无数围观者。
迎大纸马
浙江省磐安县墨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十年一次的农历八月十三隆重举行相传:迎过大纸马,必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届时,人们请来众多道士念咒作法,之后鸣锣敲金,鞭炮齐鸣,声音震耳欲聋,场面十分壮观。大纸马用木、纸、竹等材料裱糊而成,高4丈左右,气势雄伟。马的四肢是用树干制成,马耳则有5尺多长,马尾用重40斤的竹丝制成。光制作大马的骨架用的毛竹就千余斤。马脚下是木轮,直径2尺5寸。马身是用白纸和彩纸糊成的,还配有马鞍。大纸马的制作之绝令人赞叹。迎纸马时,待给大纸马开眼以后,成千上万的香客焚香明烛,供奉祭品,顶礼膜拜,祈求事事如意。现已不多见此活动。
湖北八月节
湖北省部分地区汉族民间节日。据传说农历八月十四这天戴上眼明囊,可以不害眼病。眼明囊用绵绸缝制,届时馈赠给亲朋好友。当地人在这天都要在孩童的额头点小红点,俗称天灸。据说这样可以除妖避邪,赶走瘟神。
中秋节
汉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原称秋节,因为这一天属于秋季的正中,所以又叫中秋节。
汉代时,秋节在立秋之日,宋代以后,开始以中秋为节了。
中秋佳节,我国民间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祭月、赏月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明月今宵多”。每当月亮升起,清辉洒满大地,人们在露天摆上桌凳,把月饼、石榴、枣子、梨、苹果等圆形食品、水果供于桌上,祭祀月亮。尔后,全家人围桌而坐,在丹桂花香中共赏明月。这天,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也要尽量赶回家中,和家人团聚,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人们之所以把中秋作为团圆的象征,一是古代战火连绵,人民妻离子散,渴望阖家团聚,就常常以月寄情,思乡思亲。二是因为古代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识,常把月圆月缺应为悲欢离合的象征。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人们编织出了诸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
在中秋节,人们还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作为应节美点,其形取月之圆,其馅尽美之味。关于月饼,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元朝末年,各地灾荒严重,人民纷纷反抗。为了秘密联络群众,泰州张士诚把写有八月十五杀敌起义的传单制在月饼里,群众吃到月饼时,就都知道了起义的时间了。从而一呼百应,举行了民族大起义。据说,现在月饼背面中间贴的小方块纸,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故事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机智,也表明了月饼早已成为中秋节时民间的必食美点。现在,月饼的品种很多,其中尤以广式、京式、苏式和宁式月饼最为著名。
有些地区还有在中秋节走月亮、唱月饼、拜兔儿爷的习俗。这天晚上,苏州妇女,三五成群,盛妆出游;山东等地,每家把自制的月饼放到麦秸编成的圆垫上,让孩子们一边唱,一边吃,并比赛各家月饼的优劣。陕西等地,男子在白天要爬山、划船,女子则在夜晚吃西瓜。北京则有中秋之夜,拜兔儿爷的习俗。由于中秋节是在大秋之后、粮食入仓之时,因此,人们欢度这个佳节,改善生活,饮酒赏月,也是表达庆祝丰收的欢悦之情。
山歌节
汉族客家人传统节日,流传于广东梅县地区。梅县是广东民间传说中刘三妹的故乡,当地老百姓十分喜爱唱山歌。过去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乡亲都要集会联唱山歌,或打擂唱歌。1984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把这一天(农历八月十五)定为当地的山歌节。每到山歌节,梅县汇集了四方歌手,男女老少人人引吭高歌,山歌联唱、山歌打擂台、山歌剧表演等等群众性的唱歌活动,使梅县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歌声之中。
八月会
又叫“调声节”。海南岛儋县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青年男女在镇上欢聚,互赠月饼、花巾等礼品。到了晚上,他们纷纷涌进村边赛歌场,进行调声对歌活动。对歌时,各方由“调声头”(歌头)主唱,其余的人帮腔。赛歌场上,这方唱,那方答,一人唱,万人和,气氛热烈,规模盛大,往往通宵达旦。歌唱内容有情歌、盘歌、生产歌等。
亮子会
湖北省武汉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届时,当地汉族百姓要去木兰山朝拜真武帝君。因要步行前往,且路途遥远,人们先要祈脚力。善男信女们请道土设坛打醮,求菩萨赐给力量,腿脚灵便,能按时到达木兰山。之后,人们举着亮子神像,背着“朝山进香”字样的黄布袋向木兰山进发。沿途当领头人喊“匍匐叩首”时,不论老幼一律叩拜。当地长辈人说这进的朝拜必须谨言慎行,如有不俭,必招致真武君降罪。故进香的信徒各个面目严肃,虔诚之至。现代已不流传。
太爷庙会
江西省丰城县泉港镇汉族民间节日。每年从农历八月十五开始举行,为期近二个月,涉经数十村,热闹空前。八月十五始,人们抬着太爷神轿从泉港村出发,先后经子港、潭埠垅、溟塘、车坑、板桥、周家山、于家村、高埠、徐家、白富、上裕山、下渭山、唐郎垅、小幕鄢家、刘家村、周家村、小鹿坑、尧家冈、清溪、柴狗窟到双古下村。神轿每到一处,当地村上都搭台唱戏。由当地青年男女穿戏装扮成传统古剧中的人物,有“天女散花”、“小放牛”、“二进宫”等等,人们用这种形式迎接神灵。
延年祀
浙江省丽水龙泉、云和、青田、温州等地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届时,各家各户用火调制姜糖,摆上香案,祭祀宗祖,然后再分给全家人吃。据说吃了这糖可以延年益寿。因而这个节就叫“延年祀”。这天,年轻女子穿着素雅洁净的衣服,到清溪门水边洗手。明月升空,皎洁照人之时,她们三三两两在江边徘徊,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避祸。
宁波中秋节
民间节日。浙江省宁波一带汉族每年农历八月十六举行。届时,人们设案供香,祭拜祖先,对月饮酒,汔舟月色之中,并以月饼馈赠亲友。
宁波中秋佳节为什么在八月十六呢?有不少传说在当地流传。一说是元朝末年抗元将领方国珍占据浙江一带时,下命令推迟到八月十六过中秋,因这天是他的生日,从此沿袭下来。在奉化一带则传说:明代有个叫赵文华的官吏,本是浙江慈溪人,他回家乡过中秋,路途遥远没能在八月十五赶到,奉化人便推迟一天过中秋,而传至今日。还有一说是:南宋孝宗时右丞相兼太师史浩,原是宁波人,把每年中秋节都从当时京都临安(今杭州)回家过节,与百姓同赏明月。宁波百姓十分尊敬他。一年,他从临安往家赶路过中秋时,不幸从马上摔下,人和马都受了伤,不得已在绍兴耽搁了一夜,十六到了明州,即今日宁波。家乡父老一直在等他归来同过中秋,于是便在十六一同过节。自此,宁波中秋节延后一天。
游石湖
江苏苏州民间节日。石湖在苏州城西南,上方山东麓,广阔达25里。湖上有座桥,名杏春桥。每当中秋月圆之时,银光洒在湖面上,月照之下,杏春桥九环洞每洞影中都有一轮明月,九月成串,蔚为奇观。当地汉族群众每到农历八月十七、十八纷纷结伴前往石湖。月夜之时,湖上船只星罗棋布,船上彩灯高悬,歌笙管乐不绝于耳。还有武术、杂技等精彩表演,引来远近无数游客。众人乘兴来到这里,赏景观月。
观潮节
浙江省杭州湾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杭州钱塘江有大海潮,巨浪排空,潮声如雷,极为壮观,许多群众纷纷前来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