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11256800000016

第16章 汉族节日(12)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女节。每逢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都趁织女与牛郎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摆香案,供瓜果,穿针引线,向能织“云锦天衣”的织女乞求智巧。妇女们还用七根线、七枚绣花针,在月下比赛穿针。

有的地方还有扔健绳的习俗。人们相约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在屋顶或窗台上,好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搭桥。

听天语是七夕节的又一习俗。在夜深人静之时,妇女们三五相邀,躲在葡萄架、葫芦棚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七月也是多雨的季节,所以七月初七常常下雨。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见面时流下的眼泪。

拜床母

台湾民间传统节日。床母,即婴儿神,据说她能保护15岁以内的孩子。台湾省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节日这天傍晚,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要帮助孩子在床上供奉酒肉,并烧化金纸,祭祀床,祈求保佑。

据台湾当地传说,古时候有个叫郭华的书生,在赴京赶考路上,和一个卖扇的姑娘产生了爱情。后来郭华得急病死去了,卖扇姑娘把他的尸体埋在了自己的床下。10个月后姑娘生下了一个孩子,她经常在床上烧香祭拜,来安抚郭华的亡灵。他对乡亲们说,这是为了祭床母,保护孩子平安健康。以后人们都仿效她,慢慢形成了这个节。

香日

广西灌阳县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当地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织女将要与牛郎相会,白天,织女则坐在梳妆镜前,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用的胭脂香粉,纷纷落下,染得满天飘香,所以人们把这天叫做香日。这一天,妇女们要晾晒衣服和箱子,并要“晒香水”,即把几根青草放到盛满清水的脸盆里,放到太阳底下晒,据说洗丁“香水”,穿了“香日”晒过的衣服,可以避灾驱难,不生杂病,并且可以使夫妻像牛郎和织女一样恩爱和美。

贺牛生日

汉族传统民间节日,流行于山东一带。当地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结成夫妻,全凭老黄牛相助。人们感念老黄牛的恩德,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定为牛生日,并采取各种方式来庆贺。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喂牛精草好料,让牛休息一天,牧童们还从山野采来各色鲜花,插到牛角上,表达对牛的感激之情。

高二山头庙会

浙江省磐安县盘山区一带汉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届时,高二山附近的百姓抬着高二娘娘神像,到各村游行,举行迎大旗活动。各地的妇女也结伴前来寺庙焚香明烛,叩首跪拜,祈求神灵保佑。

庙会源于当地一个民间传说:过去在高二山上修行的高二娘,一生都吃野菜度日,后传言高二娘成仙,并与陈十四天仙龙母结拜为姐妹。有个商人专做靛青生意,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发现高二山顶有女人脚印,赶紧跪拜许愿,结果果真生意顺利,财源茂盛。这商人为报神的恩赐,建庙还愿,自此香火不断。逐渐形成庙会。

七娘妈生日

台湾省民间节日。当地民间传说,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娘妈的生日。届时,凡子女满16岁的汉族人家便要在这天祭拜许愿。许多地方还要请戏以使七娘妈欢喜。

七娘妈传说是儿童的保护神,她可以使无子女的女子授孕,还能为生病的孩子医治。故民间祭拜她的人十分虔诚,祈求子女健康平安,人丁兴旺。当地这天还有“七夕祭”、“乞巧会”等风俗。

香桥会

浙江省嘉县塘汇乡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当地有两座庙宇,人称一担庙,两座小庙由一座小桥相连,形似一副挑担。每到农历七月初七,附近的村民都到庙里祭拜。庙里主持提前用裹头香搭一座长45米,宽50厘米的三星桥。桥杆用较粗的官香,桥亭用檀香,桥面则用金黄的元宝纸铺成,做工极为精巧。这桥便是人们特意为牛郎织女相会而搭的。这天夜晚,群星闪烁,香桥在烛光中金光闪闪,耀眼夺目,人们观赏之后就将香桥点燃。待香桥燃毕才各自散去。

宜昌七夕

湖北省宜昌一带的传统节日。当地流传,当年秦国大将白起奉秦昭襄王命令率兵讨伐楚国,农历七月初七打到夷陵,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白起准备火烧宜昌。因看到城中的灯火,便打消火攻的念头,以使城中居民免遭大难。后人便于七月初七庆贺宜昌幸存,形成了宜昌七夕传统节日。每年七月初七这天,当地百姓用荷叶插上香蒲,再灌入灯油做成“荷灯”高悬在自家大门前。人们还聚集在一起高唱民歌,且歌且舞。天黑以后,天上明星闪闪,地上万家灯火,荷灯齐放,胜似图画。有《西陵竹枝词》曰:“荷灯四面接秋河,犹似秦兵驱绿萝。更说元宵风景好,竹枝歌续采茶歌。”

青苗节

江苏省武进县青龙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上旬举行。届时,当地汉族群众纷纷集资出钱,购买猪、羊、牛、肉、鱼、菜等供品,以一个村子或一个宗族为单位,祭拜神灵,虔诚祈求神、祖保佑庄稼茂盛、人丁兴旺,六畜免灾,五谷丰登。祭拜结束,村民饱餐一顿,再商议农事,准备秋收,人称为“瓦青苗”。人们还用征集的“青苗钱”请来戏班,搭台献艺,添色助兴。

立秋节

汉族传统节日。农历七月间立秋日举行。流行于全国各地。民间往往以立秋时在白天或夜晚,来预测天气的凉热。“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为了表示秋天的到来,立秋这天,人们纷纷戴上揪叶,一些妇女们还在鬓边插上用石楠红叶剪刻的花瓣。为了避邪降暑,免除秋后疟疾,人们还在立秋日用井水吞食七粒小红豆,这一习俗,目前仍在部分地区流传。

山歌醮

汉族客家人传统民间节日,流行于广东梅县、五华一带。每年农历七月十一至十六举行。这天,当地人要为五显帝君即传说中的火神做寿诞。一位民间女歌手,登上五华县古塔顶上,与八方歌手对唱应答,通宵达旦,观者如堵,气氛热烈,当地叫做“山歌醮”。这个节日蕴含着驱灾避难的意思,后来逐步发展为民间歌会。

麻谷日

辽宁省铁岭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到十五举行。在过去,凡是家中亲人去世不到3年的,亲友必须在这天向丧人家主送上香纸果品,以此表达吊唁、安慰的意思。而丧人家也要自备祭品祭拜亡灵。因为正值新麻谷即将登场,人们这样做,表明不忘死去的亲人。十四这天晚上,人们用纸制成彩灯、彩船,放在路边或抛入河中。僧道这天要诵经念佛,以超度长廊亡灵。在十五那天前往墓地祭祖扫墓。这天人们吃馒头包子节令食品。

吹古笛节了

广东化州北部山区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举行,以驱妖避邪,迎接丰收。簕古笛用丹屋竹制成,底部用竹篾编成喇叭口,为当地百姓喜爱的独特乐器。

平时,人们很爱吹奏簕古笛,到了每年七月十四,吹簕古笛达到了高潮。小孩子起早就吹起了笛子,不少人还摆擂比赛,看谁的笛声响亮,吹的时间长;许多人还吹着笛子从村头走到村尾,又从村尾走到村头。这是当地最热闹的一天,笛声往往响到深夜。人们认为,吹笛可以避邪气。节日这天吹笛子的人越多,越热闹欢腾,来年就越有好年景。农历七月十四,也是男女定情的好时机,姑娘们偷偷听着小伙子奏出的笛音,默默挑选着自己的意中人。

田了节

广东省东莞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举行。清朝屈大均《广东新浯》中记载:“芦管吹田了,中含祝岁辞,初秋几望日,早稼始收时。”每到这天,人们在水边搭台唱戏,夜晚燃烟放花,围观人数众多。儿童们欢欢喜喜,蹦蹦跳跳,争吹芦管,当地管这叫“吹田了”,十分热闹。

惠州中元节

广东省惠州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举行。当地居民多从广东北部南雄等地迁移而来。传说当初元朝大军即将抵达南雄,南雄的居民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四行祭礼,拜祖先。十五便向南迁逃至惠州一带。这个习俗便沿袭下来。当地居民每到七月十四家家户户挂纸钱,“吊田钱”,祭拜祖先。妇女要请仙姐,施以钗钿,仙姐要由当地盲人的妻子扮装。男子们则结坛度水,受白牒黄诰。

麻姑节

河北省东部地区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要煮肉,蒸馍馍。

民间传说麻姑是秦始皇的女儿,脸上长满麻子,但心地十分善良。秦始皇为了加快修筑长城的进度,派了大批士兵当监工,还用棍子支住太阳,使民工们不能休息。民工们不仅三天才吃上一顿饭,其中不少人还被打得皮开肉绽。但秦始皇还嫌进度慢。就命麻姑到工地催逼民工。麻姑十分同情民工,苦苦哀求父王,请父王放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至少也要放松对他们的看管。秦始皇听后大怒,认为麻姑大逆不道,竟敢顶撞他。于是下令杀害了麻姑。这天正是七月十五。民工和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以后,就在每年这天举行仪式,来纪念这位好心的姑娘。

中元节

汉族民间宗教节日。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又叫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

盂兰盆为梵语音译,是救度亡灵倒悬之苦的意思。传说释迦牟尼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就求佛救母。释迦牟尼叫日连于农历七月十五,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说这样可以解救母亲。佛教徒于是兴起了“盂兰盆会”。

农历七月十五,恰是道教中元节。道家以三元为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别称。中元节与正月十五上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分别为三官大帝的诞辰。相传中元节时,地官来到凡间,考察核定人们的善恶。该节至唐宋时成为民间节日,节俗与清明节相似。人们在这一天,将麻、谷、秫扎在一起,挂在大门,或到坟上去祭奠祖先。有些地方,在这天晚上还要放“河灯”,相传可为屈死冤魂引路。河灯多为竹篾编织的莲花灯笼,灯笼中点亮蜡烛,在水面飘流,有时多达干百盏。中元节,在麦收即将开始之前,也含有庆丰收之意。

中元节在发展过程中,与盂兰盆会等节俗相混,成为汉族民间最大的鬼神祭祀节日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过这个节,但在广西等地,至今仍有过中元节的习俗。

宁波鬼节

浙江宁波一带民间节日。当地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是阴曹地府放鬼之日,十五人们便要请巫师、僧道来祀鬼。遂成节日。当地汉族百姓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沿街摆亡门板或米筛,用蓝饭碗盛12碗饭菜放在上面。城内的店铺门口要挂蜈蚣旗,焚烧纸马、纸船、纸衣、纸钱。农户则用草绳编制小船,把灯火放在上面,放在江面上,任其顺水而逝。有的地方这天还要燃放焰火。

普渡会

福建省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以避祸免灾。举行普渡仪式时,在搭起的极大的彩台上摆列着许多桌子。桌子上面陈列许多古董和珍奇之物。个个件件都极有价值。一旁坐着神道,长爷矮爷在下面坐着。僧尼诵经不已,鼓响钟鸣,丝竹齐奏,声音充斥,震耳欲聋。还有一种叫狼丈的独特乐器,声音悲凉,极似狼嗥。远近群众前来观赏,人数众多。普渡会用以娱神,一切费用由居民捐助。当地俗谚有:“普渡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渡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之说,故人们鼎力相助,不吝钱财。

荣城中元节

山东荣城一带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城里要有城隍出巡,仪式,人们到城隍庙焚香求福。把城隍像放在花轿上,青年人抬着巡街游市。锣鼓开道,边有伞盖,所经之处鞭炮齐放,围观之人无以数计。据说城隍出巡,要打开鬼门关放鬼出狱。城隍巡行到北门外后便返回庙里。这时已值天黑,四处灯火高照,城隍被映衬得红光满面,人们则说这是城隍喝醉了酒。这天,家家还要设祭拜祖。祭品除果品、菜肴之外,还必不可少西瓜山。西瓜山是把西瓜切成齿状。祭拜过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分享祭品。城里还要请些有名的演员唱戏助兴。现在这个节日已不流行。

祀孤魂

浙江省杭州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祭祖仪式由道士主持。入夜,在村口设案进香,搭起孤魂台,供上牌位。盛16碗新鲜蔬菜,每碗都插上鲜花,平分放在两张桌子上。再摆上瓜果及牛、羊、猪等祭品。道士念咒作法,到凌晨三、四点钟,用瓢盛上米粉羹倒在路边,再插柱香,烧纸马和鬼革鞋。祭祀完毕,道士和祭拜组织者一起分食祭品。这天夜里小孩子要“玩香球”,就是举一个小南瓜,上面插着香火,满街玩耍。这个习俗是为了免除鬼怪打扰众人而设的。

订亲庙会

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民间节日。传说大夏王在这里征战,其爱女因病而死。他便为爱女在黄河边上修建了一座佛塔。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后生看见云中一位美丽的仙女,含笑向他招手,便觉脚下生云,随仙女飘然而去。民间遂认为,这一带是择配佳偶的吉祥之地,逐渐形成了订亲庙会。

庙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入及七月二十三举办两次,后一次规模较大。赶庙会的人们,先早早来到黄河边止的白浮图寺。小伙儿赶着毛驴,带着礼品,姑娘们都梳妆打扮一新。媒人先向相亲的双方介绍情况,双方基本同意后,再到订亲庙会上见面。庙会上,相亲的两家人围坐在一起,一块吃着双方带来的食物,一边拉着家常。青年男女则悄悄互相观察。如两家没有意见,则再由媒人出面操持两家的婚约、婚礼等事项。

白云诞

广州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举行。相传秦朝郑仙医术很高,在广州白云山一带行医,为老百姓治病解难,很受欢迎。有一次,他在白云山蒲涧危岩边发现一种十分名贵的药材。秦始皇知道这件事后,强迫他采来进贡。郑仙拒不从命,被迫于农历七月二十四跳崖自杀。他刚跳下崖头,一只仙鹤翩然飞来,驮着他飞到天上成了仙人,所以这个节日又叫郑仙诞。这一天,广州一带的人们相约前往白云山祭拜,有的还到蒲涧洗浴,以消除病痛。

烧狗屎香节

汉族民间节日。流传于浙江省湖州一带。据说为纪念元末张士诚的。张士诚与朱元璋曾在湖州打了一场大仗。张兵败被杀害。当地百姓因支持张士诚,朱元璋当了皇帝后,遭加重剥削。百姓们更加怀念张士诚。张士诚小名叫“九四”,与“狗屎”谐音。所以在七月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在门前烧一堆狗屎模样的纸火,来寄托对张士诚的怀念之情。

郊天

四川省渠县一带汉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举行。届时,夜晚村民在香案上摆上各种供品,焚香明烛,叩首祈祷,行祭祀的大礼,求上天保佑平安健康,人丁兴旺,粮食丰收。农户们并根据当夜空中色彩和图案变化预测来年庄稼收获情况。

济南放河灯

山东省济南一带汉族民间宗教节日。相传地藏王菩萨立地成佛那天是农历七月三十。他发誓要普渡众生,于是这天就成为人们超度“亡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