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妈妈:“嫣然四岁半,现在在学十以内的加减法。孩子学得不是很好,经常一头水雾,十个小指头勾来勾去,就是会算错。我脾气急,看她总算错,就训她。次数多了,孩子越来越迷糊了,有时一个题目也算不对。唉,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力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批评嫣然妈妈的教育态度。幼儿刚接触数学计算的时候,有些孩子老是搞不清楚什么是加?什么是减?不能很快算出1 2=3等,这是孩子学习计算的一个必经过程。如果这时父母不持理解的态度,一味责怪、训斥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计算教学中,重要的是将枯燥抽象的数字,结合现实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具体做法如下:
1、在快乐中学数学
案例中嫣然妈妈的做法,无疑是失败的。这个时候,妈妈应该说:“哦,没事。我们一起来算算。”然后辅导和启发孩子计算,当孩子算对了,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更不是负担。在培养孩子计算力的过程中,要先易后难,让孩子充分获得计算进步的成功感,获得成功的快乐,才能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家长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受和学习。比如:家里原来有3个人,今天来了2个客人,请孩子数一数,算一算,家里现在一共有几个人;爸爸、妈妈、孩子每人手里拿1个苹果,果盘里还有1个苹果,请孩子算一算,妈妈今天一共买了几个苹果等等。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
3、在游戏中学数学
寓教育于游戏中,家长采取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获得数学体验。生活游戏中蕴含着各种数学信息,如:玩扑克牌,找出3和4,要孩子算出来,并找出相应的扑克牌7;玩玻璃球,爸爸拿着5粒,滚走2粒,要孩子算出还剩几粒?这样边玩边学,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4、在操作中学数学
这点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计算,折小棍棍摆成一道道加减法算式一样。孩子的数学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孩子通过操作探索内化而成的。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任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在自娱自乐中,为孩子学习数学奠定基础。如:左边摆3块石子,中间放个加法符号,右边再放2粒石子,放个等于符号,一目了然,孩子知道等于符号后的答案。
培养孩子计算力的方法很多,只有父母善于挖掘和利用,循序渐进地不断深入,一定可以打开计算这扇芝麻门,门后是数学数字的无限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