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师告诉您的140个育儿法宝
11256000000036

第36章 孩子为什么会口吃?

一位焦心的爸爸:“孩子学说话时发现口吃,我认为是学说话的一个过程,没当回事。现在孩子3岁半了,还是那样口吃,我后悔死了,现在该怎么办啊?”

“口吃”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结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流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说话时某些字或音的重复和拖长。3—5岁的幼儿口吃的发生率最高,但绝大多数能自然缓解或被纠正。

一般地说,幼儿口吃产生的病因有生理和心理上的,但具体可以归纳有以下几点:

1、突然的精神刺激,情绪过度紧张。如受惊吓、过分的受罚、父母去世、离异,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恐惧,不安,使儿童产生语言障碍,导致口吃。

2、自卑心理,敏感多疑。一些孩子由于自以为不足的心理产生自卑的情绪,变得非常敏感和多疑,常常害怕别人讥笑,嘲讽,结果越敏感就越恐惧,越焦虑,结果说话吃力,紧张得语言不流利。

3、模仿他人口吃。口吃的感染性很强,和口吃的人经常接触,孩子感觉口吃的人说话特别好玩而互相模仿,因而学会口吃。

4、父母对孩子言语能力的形成操之过急。当孩子学话时,父母把孩子学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看作是口吃,操之过急,忙于矫正,采取恐吓手段逼迫孩子学话,使孩子紧张,说话时压力很大,而形成口吃。

5、父母强迫左撇子改用右手时,往往也会发生口吃。

根据以上的几种情况,父母可以分析一下您孩子的自身情况,再定夺纠正的方法。帮助孩子矫正口吃,首先是消除口吃孩子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给予示范,并进行反复练习。一般的方法是:

一、多鼓励,给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就要多关心鼓励孩子,告诉孩子,矫正口吃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要有信心和恒心。平时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合适的语言,并鼓励口吃孩子能经常同说话流畅的同伴们一起玩,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

二、多交谈,给孩子创造机会。父母一定要耐心、细心多与孩子交谈,说话的速度略慢,边说边问,引导孩子答话。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指责他的缺点。让孩子多与陌生人接触,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群体活动,锻炼孩子内向、羞怯、懦弱的性格减轻紧张情绪。

三、多关爱,给孩子缔造温馨。家长要多关爱孩子,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能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责和埋怨,甚至争吵。更不可在陌生人面前批评或模仿、讥笑口吃孩子,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出丑。发现孩子有模仿口吃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并讲清道理。

总之,口吃并不是无法矫正的,许多孩子的口吃行为,在长大以后就会自行减轻或消失。如果家长再配上以上的一些指导,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变得口齿清晰、表达流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