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师告诉您的140个育儿法宝
11256000000135

第135章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有家长说:“孩子见别人玩什么就想买什么,我已经给他买了一盒18色的水彩笔,他在幼儿园看见有小朋友用的是24色,也吵着我买,后来看见有小朋友买了油画棒,又吵着要买。我没同意,他后来为了买油画棒,居然把水彩笔全弄丢了。”

孩子都喜欢比:对比和攀比。因为孩子是世界的生客,通过“比”,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方法。一般不满2岁的孩子只会对比,还不懂得攀比。他们对不同事物进行相互比较,来区别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不同点,找出其特有属性,获得概念;通过相同事物的相互对比,来区别大小、长短、好坏……作出判断。到2岁以后,孩子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概念,会作一些简单的判断了,才慢慢地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类比。这时候,孩子会向爸爸妈妈提出“我也要……”这一类要求来了。面对孩子因攀比而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时,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应正确引导,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长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对孩子的爱,于是通过满足物质愿望来表达。家长应该知道,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能绝对服从的,要视情况而决定。如这位家长所说的情况,就不能再顺着孩子的意了,如不断给予满足,将不断深化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平常要给予适当引导,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如《骄傲的大公鸡》、《灰姑娘》等,让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曲直,真善美丑,让幼儿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攀比的心态,引导孩子向好行为攀比。例如比写字,看谁写的字最工整;比勤劳,看谁最爱劳动;比爱心,看谁最爱关心帮助别人……作为家长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不时时处处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对消除幼儿攀比心理也有一定的作用。适当打消孩子的欲望,让幼儿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知道没有得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知道每样东西的获得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的到的。在幼儿为了得到他想要的物品而抛弃已有的同类型物品时,家长不能满足幼儿的这种要求,让孩子懂得去珍惜。家长平时要加强对幼儿进行节约朴素的美德教育,让幼儿了解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困难,温饱困难,用的物品都很差,从而让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

也可以采用适当的奖励措施。当孩子提出更高目标的需求时,家长也不必一口否决,可以对孩子提出进步目标,当孩子有进步时,再用奖品的形式奖励给孩子。这样一来,既让孩子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又让孩子有了前进的动力。当然,能用精神奖励时,要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