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师告诉您的140个育儿法宝
11256000000121

第121章 孩子入园后父母应做的事情?

林女士:“孩子上幼儿园了,迈出了人生学习和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为了使孩子这人生第一步早好,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孩子入园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师来照顾和指导,因此家长最要紧的,就是学习怎样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展开教育,以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那么,孩子入园后,家长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一、与老师搭建合作的伙伴关系

孩子入园后,家长切不可做甩手掌柜,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全部转移给老师。也不能时不时没事就去幼儿园转,或是打电话询问。要充分相信老师,并和老师建立起合作伙伴的关系。幼儿园里培养的好品质、好习惯、好状态,家长要给予配合和呼应,在家也要求孩子如此保持。

家长和老师要相互多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上,家长要占主动些。比如:孩子吃饭穿衣、大小便上有什么问题,或者性格上胆小、羞怯等问题。这种积极的交流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适应得更好。老师也会给你一些建议,要耐心听取并给予积极的配合。

此外,幼儿园举办的各种活动,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帮老师树立威信

孩子刚入园时,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孩子常说说“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这样做的。”家长要帮助老师维护这一高大的形象,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批评、指责老师。

由于刚入园的孩子年龄还小,不能分辨一些事情的性质,家长不可偏听偏信,从而误会了老师,并对老师有意见和不满。当孩子说“老师今天没给我糖果吃”。家长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真是偏心”。家长应该说:“哦,可能是老师忙得忘记了呢!嗯,明天老师会记得的。”然后,再与老师沟通,向老师反应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切记,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维护老师的形象,否则孩子会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孩子学会自理和交往

刚入园的孩子,对所处的集体环境还不是很熟悉,还不善于与其他孩子交往。而老师要面对二三十个孩子,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能面面俱到,所以家长应教会孩子自理或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洗手、吃饭、如厕等,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平时,家长应该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并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来家玩,逐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教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要说得含糊不清。

四、多鼓励孩子

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进步,如:学会一首歌,学会涂颜色、学会纽扣子等,父母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孩子,并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使孩子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对不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询问消极的话题。如:“今天哭了没有啊?”“老师对你好不好?”等等,避免让孩子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对上幼儿园产生抵触。

另外,家长可将孩子在家里表现出的快乐的、可爱的信息传递给老师,增加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