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落的文明
11249500000009

第9章 真假史前文明

最近,有一则消息说,乌鲁木齐第11中学退休教师海涛收藏了一件两亿年前形成的“鞋印”化石:在一块岩石板上,赫然印着一个26厘米鞋印的后半部分,还有一只13厘米长的古鳕鱼化石。据海涛老师说,通过化石背面的受力情况可以分辨出这是被一只左脚踩过的痕迹,而生活在晚中生代二叠纪时期的古鳕鱼化石,则可以证明该化石距今已有两亿年。还称,这一发现对达尔文进化论关于鸟类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学说形成挑战。

如果“鞋印”化石是真实可信的,说明在两亿年前不仅已经有了人类,而且已有了高度的文明。但是,根据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人类是在几百万年前才开始从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学者方舟子撰文称:如此重大的发现,却没有经过任何真正专家的鉴定。在报道中只有发现者本人的介绍……如果海涛手上的化石由古生物学家作出专业鉴定的话,那么相信其结果或者是伪造的,或者是其他古生物化石被误认为“鞋印”。

科学研究有一条被普遍接受的原则: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非常确凿的证据。进化论是被生物学界一致接受的科学理论,有无数确凿的证据。想要推翻进化论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不是靠一个不专业的发现者的自我宣扬和不专业的新闻报道就能证明的。

除了现在的“鞋印”化石,以前还出现过很多荒谬的关于史前文明的理论。

外星人教会埃及人制作木乃伊

瑞士人埃里奇·冯·丹尼肯在其著作《众神之车》中称,埃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乘以10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事实并非如此,胡夫金字塔高481英尺,乘以100亿倍得出91098485英里,而日地平均距离约为9300万英里,两者相差200万英里左右,这对星际旅行者来说可算不上准确。

在谈到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时,冯·丹尼肯声称,有关过程是由外星人教给古埃及人的,目的是保存那些埃及统治者的遗体,以便外星人再次光临时可以让他们复活。因此,外星人首次提出了“保存机体细胞使死人在几千年后能够复活的大胆设想”。问题是古埃及的祭司们在做木乃伊时会将尸体的内脏掏空,把心、肺、肝等器官都装在罐子里,还会用镊子从死者鼻孔中把脑子取出来。人被这么折腾了一通之后,恐怕是没什么复活的希望了。

外星日历

作家亚历山大·马歇尔认为,旧石器时代的欧洲遗留下来的一些刻有花纹的骨头、鹿角和象牙工具,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他提出,这些早期日历是基于月相循环变化而制作的。

丹尼肯照例一惊一乍地问道:“石器时代的人为什么要关心天文现象?据说古人总是为了得到充足的食物而无休止地忙于打猎,到底是谁让他们造这些东西的?是否有人教他们怎样进行这些远高于其生产力水平的观察?他们作这些记录是不是因为等待着什么人从宇宙中来访?”冯·丹尼肯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找到答案。

这些东西中最出名的一样,大概要算在法国南部发现的约有3万年历史的鹿角饰板,这件古物上面刻着约70个凹痕,排成一条蜿蜒的弧线。从鹿角的中央出发,沿着弧线看过去,会看到某种粗略的图案。每个凹痕都像是圆的一部分,它们似乎沿弧线前进方向先不断扩大,变成一个完整的圆之后转为缩小。这些痕迹序列显然与月相十分相似,尽管仍存在某些争议——古人要在这块东西上表现的是否是月相。

从这块板子以及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其他类似东西来看,古人很可能认识到了月相的循环变化。但同样有趣的一个问题是,这块鹿角板子像不像外星人的日历呢?

观察夜空中月相变化,并得出结论认为月相不是随机的,而是有规律、可预测的,这的确需要智慧。但要记住,古人非常适应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他们也非这样不可。他们的生存依赖于对自然的观察,而自然中充满可预测的周期循环。日夜交替,永无休止,这种循环显而易见。春去夏来,秋冬相继,随后又是一个春天,我们的史前祖先认识到并遵循、依赖着这个循环。在比3万年前早得多的时候,他们的脑子就发展到同我们的一样大了,并且跟我们一样聪明。事实上他们可能是发现了月相变化是自然界中的另一种循环,并把它记下来,也许是当做某种日历使用。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并不那么让人意外。

古代电油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筑路工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挖掘出一个巨大的古代坟墓。古墓惊动了伊拉克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他们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发掘。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考古学家们不仅找到了许多文物,还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锈蚀的铜管和铁棒。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威廉·卡维尼格这样描述:“陶制器皿类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夹杂一点淡黄色,边沿已经破碎。上端为开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有一个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顶端有一层沥青绝缘体。在铜管中又有一层沥青,并有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棒。铁棒高出沥青绝缘体1厘米,由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覆盖着。”后来,卡维尼格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巴格达出土的陶制器皿,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碱溶液,就可以发出电来。”

后来卡维尼格带着巴格达电池悄悄地返回了德国。他用带来的陶制器皿、铁棒、沥青绝缘体和铜管组合成了10个电池。几个月后,卡维尼格在柏林公布了更为惊人的消息,他说:“古代人很可能是把这些电池串联起来,用以加强电力,制造这种电池的目的在于用电解法给塑像和饰物镀金。”

这一论断震惊了考古学界。如果承认这是一个古代电池,那就意味着,早在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波斯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电池了。这比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第一个电池早了2000多年。

对于此事,有人指责卡维尼格是骗子、神经病,考古学界的争论更是激烈。

事实是,“巴格达电池”出土时无疑并未产生任何电力。一些现代实验发现,在瓶中注入合适的电解质(能够导电的液体),可以产生微弱短暂的电流。然而,任何两种不同的金属浸入电解液都会产生这种现象,也没有迹象表明瓶子里装过电解液。能够根据现代知识用它来产生微弱的电流,仅此并不能表示它在过去的功用就是如此。这件东西的确很古怪,但并不能表明古代人用过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