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落的文明
11249500000011

第11章 巴人失踪之谜

巴人,是中国人类祖先的重要一支。巴人在中华大地繁衍生息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灿烂的文化后,于秦末汉初,几乎是一夜之间突然集体消失了!他们去了哪里?在浩如烟海的史卷中没有任何记载,在惊世的考古中没有任何答案,留下的是一个世界之谜……

巴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从商末随周武王伐纣,春秋与秦楚抗争,到战国“七国称王,巴亦称王”,直至神秘失踪,几乎都与战争密切相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巴人遗址的发掘中,每一次出土的文物中都少不了大量的兵器、武具以及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商末,武王伐纣征用了巴人充当敢死队,这是巴人军队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这精彩的亮相立刻让天下为之动容,不仅因为他们的勇猛凶狠,还因为他们那独特的作战方式——歌舞凌人。他们训练有素、神威果敢,行进中槌击着铿锵有力的战鼓“淳于”,这是巴人特有的奇异乐器,声大如雷,厚重悠扬。它们在战场上被巴人武士用来配合雷霆般的歌声和整齐划一的舞步。这样的气势和威力在战斗中起到的作用恐怕不弱于利剑长矛,难怪纣王的军队刚一交手就望风而逃了。

周朝建立后,巴人受封子国,建都江州(今重庆),首领称为巴子,实行世袭君主制,从此巴国脱离原始社会阶段,正式以一个诸侯国跃然于中国历史舞台之上。到春秋时期,与巴国相临的楚国逐渐强盛起来。楚国对巴国垂涎三尺,两国爆发了几次大的战争。楚国曾一次次穿越天险三峡攻打巴国,巴国也曾长驱东下,一直打到楚国腹地洞庭湖。这时的楚国并没有得到多少便宜。到了战国七雄并起称王,巴国虽也脱离周室称王,但国势已日渐衰微,在北秦东楚的夹击之下,被迫向川东、川北和川南发展,进入三峡地区,溯江而上,逐渐征服和融合了当地的土著民族,控制了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东至奉节、西到宜宾的大片地区。

战国后期,巴国更见衰落。公元前316年,秦国开始统一大计,出兵先灭掉了蜀国。而后秦大将司马错挥师剑门关,大军直取巴国。巴人与入侵强敌经过大小数十次惨烈战斗,丢失了无数城池和大片土地后,十几万人撤到酆都(今丰都)。在酆都,巴人顽强地与秦军对抗,保护这一块最后的属于自己的土地。经过连番激烈战斗,付出惨重代价的秦军终于攻入酆都。然而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巴国首领和十几万军民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踪迹,留给他们的是一座空城,真正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酆都有了“鬼城”之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巴人失踪,标志着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的结束,更成了举世瞩目的历史之谜。

在三峡库区建设过程中,百余处巴人遗址和墓地把巴人文化从商周到战国的完整序列呈现出来,每一次考古发掘的结果都令人血脉喷张,激动不已。然而每一次又都增加新的谜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巴人考古工作,乃至最重要的发掘工作都已结束,却并没有找到巴王陵。

考古界一直没有认定巴人有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虽然考古工作发现了少量古代巴人图形夸张、线条流畅的画像、篆刻铭文、类似结绳的符号、器脊刻星座等,但只是疑似文字符号,且无法破解其含义,所以历史界和考古界对于巴人是否拥有过文字基本持否定态度。可这样一个和“战国七雄”并肩而立的王国,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是靠什么进行交流和建立国家的呢?简直是匪夷所思。

至于十几万巴人神奇失踪之谜,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苦寻穷究,锲而不舍,试图找出谜底,但都不得其解。宫玉海先生经过研究大量古籍,语出惊人,大胆断言中国巴人即是今洪都拉斯人的祖先——美洲印第安人。

在巴人战败后,因时间紧迫,分成若干支队伍分头迁徙。巴人有少部分留于川地,大多数曾迁往湘西,到达鄂东,更有迁徙至美洲,成为现今洪都拉斯土地上的印第安土著先民。宫先生认为陶渊明根据传说写的《桃花源记》,就是巴人“避秦”。然而桃花源至今仍未在中国境内找到,所以这个广阔而神秘美丽的地方就不排除在北美洲。甚至如今的西班牙、巴西都与中国古代巴人有关。

而最近陕西商洛地区考古专家在探寻商洛900多个神秘洞窟起源时,又有了巴人失踪的惊人发现。据了解,商洛发现的神秘洞窟均面山临水,故每每进洞,须越过湍急的河流。洞内呈长方形,四壁平整,人工开凿痕迹清晰。经大致测量,小的洞室面积有六七平方米,大的有十二三平方米。有的洞窟,竟然还分前室、后室,前室较狭,后室较大,两室之间有台阶相连,极似于今天的“套间”、“跃层”。而后室墙壁上,均凿有搭建木板的石槽。经初步分析,考古人员认为,洞窟防火放烟、冬暖夏凉的设计意图明显,应视为居住所用(极少数也有可能是存放尸体的墓室)。据考古专家介绍,考察中已发现有的洞窟内有悬棺遗迹,但因位置太陡、太高,目前还无从接近。专家说,所有洞窟都是在红砂岩上开凿的,虽然岩质脆硬,但要在半山腰上开凿,也并不容易,尤其以前的工具简陋,要一下下地开凿出一间宽敞的洞窟,非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其工程量的巨大,就是现在也是不可想象……

那么,如此大量的人工洞窟,究竟是谁开凿的?为什么要开凿它呢?考古专家在否定了大量可能性后,一个大胆的推想诞生了:神秘洞窟莫非是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巴人的遗迹?是他们的杰作?证据有很多。就目前已知的巴人习性而言,神秘洞窟的本身就与巴人在川生活习性有着许多相符之处。

除此之外,令考古人员更加坚信神秘洞窟为古代巴人遗迹的,是一些巴人文物的相继出土。这些文物与三峡地区出土的巴人文物几乎如出一辙,其器具上的符号惊人一致。商洛应居住过古代巴人的一支,随着更多的实物资料的印证,商洛有可能是古代巴人居住的重要区域。

对此,商洛考古界的许多专家学者深信不疑。翻开《隋书》其中一段:“周静帝大象二年,北之商洛,南至江淮,东西二千里,巴蛮多叛……”就明确说明商洛有巴人,而且,巴人好斗。现在有证据证明也许早在商代,商洛就有了巴人。而巴国被灭后,巴人又大批迁徙至商洛地区,开凿了大量的洞窟居住。那么商洛巴人为什么没有再成小国呢?专家认为巴人是为逃避强秦的追杀和西汉刘邦招巴人当兵作战。在休养生息中,大部分居于商洛的巴人随着通婚,渐渐与汉人融合。因此,“在巴国灭国后1000多年,这种融合应该已经将巴人与汉人的区别模糊了。从前不久商州东关发掘出土的唐代砖式船棺葬分析,当时的巴人应与汉人没有多大差别,仅仅在葬式上,还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而已。”不过,即使最终定论这些神秘洞窟就是巴人的遗存,就是他们所开凿,但他们究竟如何开凿、如何生活、为何消失在浩瀚历史中,也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

第二章 褪去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