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11248900000031

第31章 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传统道德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勤俭,即勤劳与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财力。

坚持勤俭持家,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毋庸讳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生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富裕。我国虽然地大,但物质资源却并不多。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其他物质资料,如水、森林以及许多矿产等,也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分析我国国情时所指出的:“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从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至今经济技术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全体公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建设富裕家庭的条件。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要坚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

一、合理安排家庭消费

勤俭持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消费,做到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妥善安排好家庭生活。收入常常是固定的,而支出则是有弹性的,在这里,对家庭经济的科学管理就是很重要的了。手艺高的裁缝会“量体裁衣”,精明的理财人则会“量入为出”。在家庭消费水平上,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吃饭、穿衣看家当”,量力而行,不要片面地去追求高消费、赶时髦。否则“寅时吃了卯时粮,到了月底饿肚肠”,入不敷出,长期下去,债台高筑,那就谈不上幸福生活了。

衣食住行,要合理消费。俗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先核算一下家庭的收入,然后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比如,基本的生活开支、住房问题的解决、生养的时间、供养父母的费用、智力投资、人情来往等等,都要做到合理安排,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管理资金,重大的经济开支,要全家共同商量,如购房问题等。此外,合理的家庭消费还必须尊重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满足他们的要求。要树立民主理财、集体当家的思想,尤其是与公婆或岳父母同住在一起,三四代人同堂的复合家庭,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家庭消费中,每个家庭都会遇到婚丧嫁娶的开支,我们应提倡节俭,做到文明简朴。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大事,合理的花费是必要的,但是,那种大操大办、挥霍浪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的女青年把经济条件置于感情之上,把自己当做高价商品,“待价而沽”,向男方提出种种要求,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有的青年大办婚事,讲排场,摆阔气,耗尽父母多年积蓄。有的人父母在世时不敬不孝,父母去世后却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几万元,以示“孝心”。群众说得好:“样子要做在老人生前,不要做在老人死后。”提倡婚丧嫁娶要从简,并不是淡漠人情,违背道德良心,而是纯朴、善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二、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坚持勤俭持家的美德,必须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人民的富裕程度都还不高,特别是在当前住房、医疗制度改革的形势下,加上日益走高的教育费用,绝大多数家庭都感到经济压力很大。所以,在家庭消费上,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向生活水平高的家庭看齐,超前消费等等,势必会严重脱离家庭生活的实际,造成经济紧张,甚至会导致家庭经济的崩溃。大量事实表明,好吃懒做、挥霍浪费、奢侈淫逆必然会导致家庭震荡、分裂,甚至家破人亡。在新时期,我们要用更大的热情去追求家庭经济管理的艺术,给“勤俭持家”赋予更丰富和更科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