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11248900000021

第21章 保护环境

一、什么是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就是人们自觉保育和爱护人类生存的情况和条件。所谓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的所有外界事业与力量的总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是指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生存环境,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理和土壤环境以及其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建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它包括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存在与灭绝,都与环境休戚与共。因此,人类想要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爱护环境,这也是保护环境的道德意义。

二、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何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护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保护环境,不仅对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改造社会,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物质基础。人类社会是一个与自然界处于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开放系统,人们的劳动过程就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既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能动性改造,又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就人对自然的依赖而言,无论是生产劳动的主体还是主体的劳动,都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有关物质条件,可以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从人类的生命和劳动所受的自然制约性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环境不仅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还通过生产劳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速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扩大了活动的领域,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变了环境的组成、结构和环境中物质循环关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但与此同时,由于价值观的原因,科学技术有限性的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人口过度膨胀、人们对环境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人们在对物质利益追求的过程中,过分向自然索取,过量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致使自然界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致使人们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只有保护了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维护了生态平衡,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类生活环境不被污染,才能努力实现人类与环境、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有的道德责任。随着科技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发展条件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72年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旨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世界大会,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强调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号召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怀地球这个小小的行星,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这是人类庄严的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1982年以来,先后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八项专门法律、法规,并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在全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把“保护环境”作为公民社会公德的重要规范提了出来。如今,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蓝天、碧水、绿地,已经成为积极、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重要指标。

三、如何做到自觉保护环境

1.树立环境道德观念

要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动物、植物的合理生存对于人类正常生存的极端重要性,把自觉地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作为人类共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人们遵循环境道德规范的实质,要求我们在正确处理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要有科学的态度。环境道德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应当确立起对自然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念,要认识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环境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实质上也是对人类本身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生命价值的重视。自觉遵守环境道德,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是对人类生存利益的关心,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有了这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有助于我们自觉克服对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错误态度,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共同行为准则。

2.要坚持环境问题上的人道主义原则

要坚持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的人道主义原则,把人道主义原则推广到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界中去,维护动植物的生存权利,努力创造条件使它们生殖繁衍,坚持共生共荣、和睦相处,关心和爱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把经济发展与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努力防止和避免对自然界只开发、不保护,激化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倾向。既要保持生态系统的供应能力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平衡,又要保证生物资源的不断恢复和繁衍,保持生物资源的一定数量和适宜的群体结构,保持生物间的相连关系。

3.要美化环境

保护环境是美化环境的前提条件,美化环境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目的之一。美好的环境不仅能给人带来物质上的满足,还能使人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要努力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环境的良好心理习惯,珍惜、爱护一草一木,植树造林,见缝插绿,爱鸟爱鱼,爱花种草,严禁乱折乱扔、乱抛乱洒、乱捕乱捞、乱砍乱伐,坚决反对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按规定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的污染;要自觉维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做一个美化环境的好公民。

4.要树立勤俭节约、永续利用的环境道德

无论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其实都是有限的,都不是可以无限制索取的。为了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我们一方面对现有的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循环使用;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实现消费的多样化和改变某些消费品的不足,减轻对某些自然资源的压力。树立勤俭节约、永续利用的环境道德,就要做到消费需要与保护自然资源相统一。一般来说,生态环境都有一个调节的阈限,如果人类的利用和索取少于或等于它的允许的范围,这个自然环境就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如果人类的利用和索取超过了它所能允许的范围,这个自然环境就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以往我们为了满足粮食的需求,就盲目地毁林开荒,围海造田,围湖造地;为了增加皮毛和肉类的供应,就过度放牧,滥捕滥猎;为了获得某种金属或矿物资源,就不顾污染和“三废”横流。我们已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树立勤俭节约、永续利用的环境道德,就要实现公平消费。这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公平消费,也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消费。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这一代人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及以后世世代代人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在享受自然环境恩赐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促进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