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11248800000002

第2章 汉字与八卦

寻根认祖

点评姓名,离不开汉字,研究汉字,必求之于八卦。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寻根问祖,自然要寻访人文始祖伏羲的圣迹了。伏羲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古凤台。笔者于2001年夏季路经圣地,又恰逢地方政府在古凤台为修建伏羲庙而举行的奠基典礼,虽大雨滂沱而来人踊跃。笔者有幸得到一方印有八卦图的白色手帕。上有文字,乃是在当地流传了几千年的民歌。现抄录如下:

第一首:太吴山下,一笔一砚,一墨一架,一手一洞,年代久远,赫然耸立,人文始祖,由此而生。(按:文中的笔、砚、墨、架、手、洞都是那里的山形)

第二首:古凤台,地方碎,伏羲皇帝头一辈,身穿龙背一身黑,伏羲生在古凤台。

第三首:太昊山是八卦山,伏羲出生是圣山。八个棱子九个弯,弯弯都有龙眼泉。龙眼泉,不一般,汲一泉涌九泉。伏羲出世本无田,无衣无食无房间。喝的是龙眼水,吃的是龙卦籽。先穿龙背叶,后穿桑叶衫。窑洞无底留人间。

由于雨大,笔者没能到离古凤台不远的“画卦台”和“龙马洞”去。世事苍桑,那里原有的几条大河,包括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渭河,虽河面宽阔,但早已河水干涸,偶尔一线之水,也是污浊不堪。龙马是不来嬉水了。

画卦台,就是伏羲画八卦的高台。龙马洞传说就是背着“河图”从黄河上游钻出来的那个龙马,但“龙马负图”是大禹王时的事,不知怎么在这里有它的洞,世事变迁,黄河改道也不知道多少次了,这只能留给考古学家去慢慢考证吧。

伏羲画八卦,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但八卦是如何在伏羲的头脑里构成的呢?让我们先看一看“尚书”的第一篇“尧典”,为了省事,我们只看译文的大意。尧之前还没有历法,尧命令羲和氏,顺应上天推算观测日月星辰天象之运行情况,来制定历法,教农民按此从事农业生产。分别命令羲仲在那里恭敬地接引并礼敬日出,细心观察日出的时刻,分别安排春天农作的次序。到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时候,在黄昏时星鸟出现于南方的天上,以此天象定准仲春(春分)。这个时候农民都在田野里干活,鸟兽开始交配繁育后代,再命羲叔住到南方交趾的地方,分别安排夏季农作次序,对太阳回归南方之极加以测定并礼敬。白天最长,黄昏时大火星见于南天,以此定准仲夏(夏至)。这时民间老弱依傍,丁壮下田劳作,鸟兽羽毛变得稀疏。分别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做昧谷,让他恭敬地为落日送行,观察日落时刻,分别安排秋季收获之次序。到了黑夜与白昼一样长,黄昏时虚星出现于南方天上,以此定准仲秋(秋分)。这时农民开始收割庄稼,鸟兽生出新的羽毛。再命和叔住在北方,地名幽都。分别安排冬季改岁更新变易之事。到了白日最短,黄昏时昴星见于南天,以此定准仲冬(冬至)。这时候农民活动在室内,鸟兽生出细毛。帝说:啊!你们羲氏和氏诸官员,根据观察测定,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要用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构成年岁。用以制定百官之职守,这样众多事务就可以兴办起来了。

八卦是字宙的“八大件”

这一段的原文,就不转载了,因为许多古字,电脑上没有,反添麻烦。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看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祖先,已具有多高的智慧,都是通过观察日月星辰运行,而找出自然规律,然后顺应这个规律,使生活过得舒服。由此观之,伏羲画八卦,也是从观察中得来的,“易经杂说”里这样写道:“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八卦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有八个东西,这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就是八卦,这个宇宙,就是一本《易经》。宇宙的现象都挂在那里。”

乾卦,代表天,天总在上面,就是到太空倒转头来,头上还是天,天一定是在头顶。

坤卦,代表地,别忘了我们人类文化是地球文化,地总是踩在脚下,它有引力吸住你。

离卦,代表太阳。

坎卦,代表月亮,这两个东西不停地旋转于天地之间,四个卦挂出来了。正由于日月之不停旋转,产生阴晴圆缺,于是阴阳相撞,产生雷电。

震卦,代表雷,雷电震动,风雷激荡,就有风。

巽卦,代表风。

艮卦,代表高山和陆地。

兑卦,代表海洋和河流。

在宇宙间,除了这八个大现象以外,再找不出第九个大东西了。这八个东西都是对立的,变化起来就无穷无尽,但有它的规律。可以说,伏羲是观察天地间对人类有直接影响的八大件,而画出八卦来,并通过对八卦的不同组合排列,而观察其现象上的变化。虽然古今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伏羲以他特有的智慧,通过不断的观察,把科学的无数法则,归纳又归纳,最后归纳为八个简单的符号,任何一物一事,都可以通过这八个符号的排演,而求出其法则来。大到泰山那么大,是一卦,小到一粒沙子也是一卦。有人会问:一粒沙子那么小,怎么也是一卦?是的,一粒沙子在宏观世界里,确是很小,但它在微观世界里,则是很大。正好手头有一个资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参考消息》2001年10月7日第4版,标题是“美国贝尔实验室新突破——电脑晶体管体积缩小至纳米”文章的头一句是这样写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研究出仅是沙粒一百万分之一大小的纳米晶体管。请看对于纳米来说,沙子岂不是一个“庞然大物”,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当然可以包涵一卦了。

八卦的排演是研究原子的序列

贵重的一块黄金是一卦,龌龊的一泡牛屎也是一卦,这又不好理解了。不用愁,这个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庄周,已解释过了。《庄子》里有一句话,这话他也不轻易讲的,只因有一个人向他发问,庄子天上地下都说遍了,他还要问,庄子就说:“道在屎溺”,用白话文说,就是尿里屎里都有“道”。这样说,有些人可能还不理解,不但不理解,可能越来越迷惘了。那只好借助科学实验了。前面已经提到,物体形状、颜色的不同,若拿到物理实验室去分析,只是构成物体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呈现了形状、颜色等等的差异。如构成钻石的原子是和构成煤炭的原子一样,只不过是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已,这是现代科学帮助了我们对物质的了解,而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原子的组合排列不同,现象也变了,作用也变了,数学也变了,效果也变了!这样说,如果还有人理解不透,下面再举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我们把甲乙丙三个人比做原子,甲是厂长,乙是主任,丙是工人,这是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种排列下,甲原子是主导,厂内人员凡是和他关系密切的,都会得到提拔或照顾。现在把这三个“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一下,丙当厂长,甲乙下车间当工人,排列一变,领导方法必然变,作用也必然变。生产效率也必然变。当然,这是人事的法则,但事虽不同,其理一也。所以说一事一卦,一物一卦。生物细胞为什么能自我复制,原子为什么只能以限定的轨迹行动?可以说生物细胞也是一卦,原子也是一卦,前者的自我复制,后者的以限定的轨迹行动,都是自然的法则、宇宙的规律,而不是什么其他的力量在操纵。再扩大到一幢房子、一个战场。这幢房子是一卦,那个几十万人的战场也是一卦。堪舆学家是以一个卦和这幢房子重合,来看这房子是不是能“聚风藏水”,如其不然,他则运用“移形换步”之法改变布局,变动家俱的位置而趋祥纳吉。古时将帅,特别是儒将和军师,则是以一个卦和那个战场重合,观察山林丘壑,险阻平坦,水流风向以找出生门和死门。清朝大将胡林翼,精通“易”理,每于驻军之处,夜坐帐中,以整个战场为八卦,摄心归一,体察卦象,时常深夜传令,调兵出击,累立战功。有一次与敌军隔沱河对峙,两军相约,各距沱河十华里,由于双方兵力相等,故相持近月,各俟战机。一天夜里,胡林翼忽然下令,提兵十万,多带弓箭,急奔沱河,结果发现敌军大队人马正在趁河水低落期进行强渡,胡军万箭齐发,一时尸拥河堵,敌军几乎全部被射死。战后部将问:“距河十里,又无探马来报敌情,大将军何以知道敌军正在渡河?”胡说:“贵在审机。我当时见一个甲壳虫忽地落入我面前茶碗中、又迅速爬出,同时由于心静,听到沱河方向的上空,隐约有大批野鸭飞鸣,故断定必是敌军大队人马在夜渡沱河,来偷袭我军。”一位副将说,“我们都以为将军天天夜里在排八卦卜算哩,”胡林翼说:“善易者不言卜,那只是以卜谋生的人,装模作样罢了。”

八卦其实是宇宙的“软件”

“易”后来发展到一种“梅花易数”听来人的声音,一句话就知道问卜的结果,这种卜卦的方法,就是根据问卜的时间、空间,当时环境、景物,问卜者的身份以及所问的事情等等因素。以“易经”的数理推算出来,既没有什么稀奇,更无所谓迷信。乡下有些老者,精通一点天干地支常识的,以历书上的日辰所属,一般都能知道数日之内的天气阴晴情况,以所谓“木撞土”。看是“公撞母”,还是“母撞公”,以确定阴晴。都是按照古人留下来的一套公式来推算的,他本人则不知其所以然。其中一个“数”字起很大作用,中国人往往说:“大数难逃”,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数”字在控制它,数字达到一定时候,非变不可。我们的寿命,岂不也是数;数满了,见阎王,谁都没办法改变这个“数”。科学、医学这么发达,没办法让人不死,自然界中,社会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其实毛主席对这些东西很有研究,据李银桥回忆,主席晚年经常开玩笑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他在中年的著作中,经常谈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问题,量达到一定数字,质就变了,看似“突变”,实是“渐变”。主席是政治领袖,他不能多谈这些事,那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的事,没有古文基础的人,根本无法和他说,说了,他还认为你也信神哩。所以孔老夫子从来不说怪诞、暴力、捣乱、神怪之事,用文言说,就叫“子不语怪、力、乱、神”。主席也是不语怪力乱神。他只是告诉你,“由量变到质变”。所以学“易经”先要知道它的三个内涵,理、象、数。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有理也必有象,每个现象都有它的数。“易经”就是把这些东西,归纳到八个符号里来,作为最宝贵的遗产,留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这八个符号就是整个宇宙的“软件”!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

所以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赞“周易”为“万有概念宝库”、“永恒母题”。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他的文集第一卷中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圣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们的祖先,在国外这些大科学家中,受到如此之重视和尊敬,而我们这些炎皇子孙们却有些人“放着自家山上的宝藏不采,偏要跑到别人家的山上去砍柴,”岂不谬哉!

聪明的读者们,您在看过这篇寻根认祖的文章之后,是否也为老祖宗在国际上享誉之高而精神一振呢?是否也想把老祖宗的法宝请来一用,扫除心理上的障碍,步人人生旅程的最佳线路呢?那么好,笔者向您提示:画龙只在点睛,您只须在两字之间寻求突破,牵一发可动全身,中国有句俗话:“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狱”,天堂地狱都在向你招手,那就看你这一念之间了。

汉字与八卦的关系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从“一”开始。

“说文解字”第一篇:“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没有“一”也就没有万物。

“尚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专一执守,才能不失中道。

“孙子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心无二用,二用则乱,一心一意,自有妙用。

读者如果到过甘肃天水市的伏羲庙,可以看到有幅“一画开天”的巨幅画像,普天之下,只有伏羲出生地的天水伏羲庙,才有这张画。

没有“一”,哪有一切!以现代科学家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奇点”就是“一”,没有那个“奇点爆炸”就没有世界。

生命,也是由“一”开始,“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它是一切生命的开始。

汉字,当然也是由“一”开始,可谓“一画开字”。汉字不仅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而且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因她源于八卦,故具有八卦之象的全息功能。若从仓颉造字的黄帝时代算起,有五千年历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谦虚;若从伏羲画八卦时开始算起,则有七千年的历史,而伏羲还并不是我们最老的老祖宗,以前还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这只有在伏羲故里深山老林的老人们才津津乐道此事。在全国旅游圣地,麦积山石窟附近的交龙灵山,有一座规模颇大的“三皇殿”,三位老祖宗,天皇,地皇,人皇和女娲娘娘,还满面慈祥地坐在高台之上。这三位最老的老祖宗之前,还有一位老老祖宗盘古氏。据《辞源》载,作为神话人物的盘古氏,在位一万八千岁。《辞源》把盘老祖宗列为神话人物,也只是代表《辞源》的看法,应该说是后人把盘古神化了。据一位不愿扬名的国学大师说,现在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谦虚一点好,等几年他要站出来提供证据,中国的历史有二百多万年!唉,这个不说,就说五千年文明史吧,五千余年,一脉相承地流传至今,中间虽经无数次的朝代更递,虽经过外族入主中原,汉字不但没有因为外族的统治而消亡,相反将外族文化溶入到汉文化之中。(当然不是指文字),正如常秉义先生在他《周易与汉字》一书中所说;“这是因为汉字在完成‘成命百物’的历史使命时,与中国史前文化中枢易学符号发生内在联系的结果。换句话说,汉字的发明,使中国易学的符号系统,实现了从抽象数理符号卦爻称号、到具体物名文字符号汉字符号的过渡。中国易学的卦符是一种象;主审者理、明理者象、对待者数、流行者气。这是中国易学的合理内核。汉字的发明,产生了一种能与语言相结合的、成为能书写具体事物的名称、表现具体名称对象事理的符号。所以、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常秉义先生还有一个与萧启宏不谋而合的卓见,他们对汉字的形象、音韵、阴阳、向背之义作了如下的深刻地剖析:“汉字易符学认为,同形同宗,同音意同。把字形和字音都看作是象。形是象的阳面,音是象的阴面。字与字之间,都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互为其根、分层扩展的关系,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八卦次序图的结构模型。”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①易学理论是中国传统理论的基石。

②汉字在易学思维的全面影响下,形成了道器浑一、阴阳合一、五常统一、形意象一、象数归一的表意表音文字。

如上所述,汉字的源头就在八卦之中,因而汉字也就蕴含着八卦的全息:天、地、太阳、月亮、雷、风、高山、陆地、海洋、川泽,也可以称之为“宇宙间的八大件”。这“八大件”的全息及其法则不仅可以从八卦中获得,也可以从汉字中获得。

汉字的神秘与玄妙

笔者仅就手头的存书,想查看一下古代各大家、对仓颉造字,有什么不同的记载。《辞源》这样记着:“对仓颉、也作苍颉,传为始创汉字者。”《吕氏春秋》更简单,只四个字:“苍颉作书。”《说文解字注。序》(钱大昕)记道:“仓颉初作书,依类相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太平御览》引《书断》云:“苍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采乎众形,合而为字,是日古文。”《淮南子。本经训》写得有些玄乎了:“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写得更玄乎的是《汉学堂丛书》辑《春秋元命苞》的一段文字:“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罔,龙颜侈哆,四月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古人笔下写的所谓的鬼、神并不是现代人头脑中的那种鬼神。笔者曾有过经验,一次读《唐诗》读到大诗人杜甫诗时,其中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之句,便大发感叹,这样的大诗人,怎么也讲鬼神。后来看北宋的大科学家、文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才知道自己知识贫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乌鬼并非鬼,而是一种捉鱼的鸟,即鸬鹚,同时《梦溪笔谈》中说,那地方过去还有一种鬼户(即当时之夷人),他们的首领叫做鬼主。由此看来,《春秋元命苞》所说的天、鬼、龙,未必是我们所认为的天帝、小鬼和神龙。但不管怎么说,文字出现之后,对世界万事万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无可置疑的。从2001年11月13日《参考消息》所援引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0月27日一期文章中我们看到,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对古埃及的一组象形文字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巨大的风筝可以将几吨重的石头吊离地面,从而论证古埃及的金字塔,是靠风筝修建起来的。这讲的是可见的文字传递信息的功能,那么不可见的呢?笔者摘录一段现代出版物的文章供大家作为神话来欣赏: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习禅录影》第233页有这样一段记录:“明末朱舜水先生(明朝末年的一位名人)乘海船去日本,遇到大台风,看到前面两盏红灯,据说即是海妖来覆灭船只。他立刻取纸笔大书一个‘敬’字,焚化后投人海中,即时风平浪静。”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

当然这种近乎神话的记录难免有夸大之嫌,但是汉字的伟大生命力,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验证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犹如夜空灿烂的明星,然而不少这样的“明星”在光辉了二三千年之后,便悄然陨落了,追溯世界文明古国所有象形文字,诸如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都曾使用过的楔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丁头文字,印度的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虽然都曾辉煌几千年,终于都消亡在中世纪,成为历史的陈迹。惟有中国的汉字,虽经历频繁的朝代更迭,虽经历无数次的饥荒和战火,虽经历社会制度的天翻地覆的改变,乃至残暴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立文字的蒙古汗国的入主中原,汉字仍然与日月同在。汉字之所以亘古而不变,弥久而常新,正如常秉义先生在他所著的《周易与汉字》的前言中所说:“因其不是单纯的文字符号,其中蕴藏着使人类社会思维不断升华的‘生生之谓易’的太极阴阳一分为二的法则。”这种思维观念从造字之始就融于汉字结构笔画之中。因此可以说汉字不仅负载着古代科学技术信息与文化哲学观念,而且还是‘穷神知化’道学思维的产物。可以说,汉字是在《易》学思潮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汉字有其独特的内涵,用它能表示事物的隐显向背之情,盛衰沉浮之性。它将象数、文义融于一炉,其中一字一句,乃至一笔一画都能代表某种“场”及某种信息。由于它具有这种“全息”特性,所以能“执简驭繁”,成为古今遵循的治学之道。(《周易与汉字》常秉义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汉字是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

汉字楷书的“永字八法”,即点、横、直、钩、挑、撇、折、捺,可以认为是对构成八卦的长长短短三十六画的概括再概括,归纳再归纳的高度综合。澳门大学施议对副教授,在香港《明报》月刊辛巳年11月号文章中,亦即标题为《国学如今第一人》这篇文章中说,东方学者之为学,主综合,故能神明变化。这一高论,与上述常秉义先生的论证,可谓相映生辉。前者的“穷神知化”和后者的“神明变化”把汉字的历劫不衰,生生不已,超越时空,特别是在当今电脑文字中的独领风骚的功能,的确是形容得令人手舞足蹈,赞叹不已,就是歌颂它与时空同在,共日月常新也是不为过份的。共所周知,在当今世界上,汉字已成为输人电脑速度最快的文字,同时它还可以提高电脑的存储量,在能讯和加密电讯中,同一信道中用汉语传输的信息量与信息密度要比英语大得多,成为最广泛应用的热门文字。而且据专家说,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电子计算机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英文字母组成的键盘。这样,象、数、形、声兼备的汉字,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这些事实,完全证明了汉字是“愈用而愈明,弥久而常新”的超时空文字。

凶恶的鳄鱼怕汉字

世界上能“弥久而常新”的,只有日,月,山,河,风,雷,雨,雪了,每天早晨太阳东起,都给人们带来新的一日;月亮每月初三都是新月如钩;山野每年春天都是新枝绿叶;小溪里每逢雨后都是新水潺潺,风雷霜雪年年有,哪有春雷是旧声呢。汉字不正也和这“宇宙八大件”一样吗,就是那么简单的八划,便构成了无数个字,这无数个字又组合成无数个词,穷天地之造化,做大块之文章。大文学家韩愈的一篇《祭鳄鱼文》,鳄鱼尽皆爬走。文天祥的一篇《正气歌》,感天地而泣鬼神,那么仓颉造字感得天雨粟,鬼夜哭也就不为稀奇了。

话说仓颉庙

话说回来,文中既有史实,又有传说,还有神话,那么到底有没有仓颉其人呢,文字真是由他一人创造的吗?从许多可靠的史书看来,仓颉是确有其人的,而且不久前陕西还在修建仓颉庙。但根据河南省乐县的《南乐县志》记载,南乐县的吴村(古称吴妻村)是仓颉的故里,汉朝有个汉武帝罢绌百家,独尊儒术,凡是习儒家经典的人,都优先当官。所以念书的,当官的都特别怀念造字的老祖宗仓颉。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所以人们就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仓陵,“周围数里,敕建御祀”。后来仓陵,规模越修越大,每朝每代都增添新的建筑,全国各地读书人那么多,哪能都到河南省南乐县去朝拜仓陵仓庙呢?于是从庙门那副对联上,悟出一个道理,那庙联是这样写的:“法身无相,岂借庙以居;应物有形,故随缘而化。”人们知道了神并没有形状,哪里会住在寺庙里呢,但只要哪里有人相信他,他就会在哪里随缘而化现。悟出此理后,全国各地都修建起仓庙,供人们去拜祭,称之为“圣庙”。每年正月二十四日为仓神庙会,那些读书人,不管风霜雨雪,这一天是一定要去仓神庙拜祭一番的。这种情况到了宋朝、明朝发展到了极至。宋叶梦的《石林燕语》第五卷,记载当时盛况:“京师百司胥吏,每至秋,以醵钱为赛神会,往往因剧饮终日,苏子美进奏院,会正坐此,余尝问其何神,日:‘仓王’。盖以仓颉造字,故胥吏祖之。”

过去有“惜字会”的组织

中国人不忘本,还表现在“惜字”上,对文字符号十分敬重,家家都有“惜字篓”,凡写过字的纸,不能乱扔,一定要放在~陪字篓里,直到国民党的警察局,还设有一、二个人在街上专门捡字纸,字纸多了怎么处理呢?在沿江、沿河一带,人们把字纸烧成灰,用干净纸包好,有坐船的人来讨,据说把字纸灰丢进江里、河里,能镇风浪,不会翻船。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则在山上或空地设一“惜字冢”,人们把字纸埋在那里。那些私塾的老夫子吓唬孩子们说:“乱丢字纸,则要害红眼病的,糟蹋字纸,眼会瞎的,”所以过去小学生根本就不敢用字纸揩屁股。有一个传说,听起来非常可怕,说是某地三年没下雨,那些绅士们都在议论可能出现了“旱魃”,这期间有位读书人借“兰若”以读,“兰若”就是庙的别称。七月之际,大火西流,天渐凉了,晚上他在楼上凭栏远眺,月色如银,一片寂静,猛听咔嚓一声,把他吓了一跳,抬眼向响处看去,见高坡上有一口黑色棺材。只见那棺材盖离棺而起,滴溜溜打着漩儿,转了一会儿便自落下。棺材里忽地跳出个人来,这书生却也胆大,不躲不逃,偏要看个究竟。那人跳出棺后,转身四顾,正与书生四目相对。那人眼射绿光,全身红毛,不着衣服,一眼看见楼上书生,便长啸一声,向楼下而来,却不是一步一步地走,而是双足同时跳跃,一跳八尺宛如跳鼠。书生倚仗楼高,料他无法跳上,便抽出随身佩剑,舞动示威,那人丝毫不怕,眼看已跳到楼下,双足立定就往上蹿,一蹿才尺把,二蹿二三尺,三蹿五尺高,两条红毛大手快要抓到栏杆了,书生用剑刺下,剑被夺去。又拿笔墨砚池往下乱打,也是一一都被顺手接住。书生慌乱之间,抓起一个纸包向那人头上砸去,正好砸在那人头上,那人便颓然倒下,再也没爬起来。这时书生大叫,庙里和尚,四邻八舍一齐跑来,和尚识货,一见地上躺着个红毛怪物,便知道那就是所谓的‘旱魃’,说是人死不埋,久则成为此物,此物一除,雨水立即便至。和尚又问书生,有何法术杀死此物,书生如实相告。和尚拍手笑道:“造化造化,这个纸包内乃是字纸灰,是划船的老李前天来要的,幸亏他没有当天拿走,也是你这书生福大,用它把‘旱魃’打死。因为字是仓圣人所造,故字纸灰有镇邪之力。”此传言经播散开去,各地便纷纷成立“惜字会”,每逢会期成千上万人烧香礼拜,以示对文字的尊敬。清朝的潘荣陛,在他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着清惜字会的情况:“香会,春秋仲月极盛。惟惜字文昌会为最。俱于文昌祠,精忠庙,金陵庄,梨园馆及各省乡祠献供乡会,动聚千人。”文中的精忠庙,便是岳飞庙。岳飞是武将,似乎与文字关系不大,但别忘了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正是这四个字使他功垂后世名扬青史。

用字、惜字、敬字到神话汉字

人们由“用字”到“惜字”,由“惜字”到“敬字”,由“敬字”到“崇拜字”,由“崇拜字”到“神化字”,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字被那些搞迷信的人所利用了,于是围绕汉字而兴起的方术活动也就产生了,道教中的“符”便基于此,他们将汉字加以彻底变异,曲曲弯弯,龙腾蛇舞,儒仕讥之为“鬼画符”。画得越离奇,显得越神秘,虽然造符离不开汉字,但却尽量画得让你看不懂,只有细心辨别分析才能看出汉字的影子,据说这种字符作用非常之大,贴在门上可避凶神恶煞,贴在床上可保夜夜平安,如果生了病,不必去看医生,而去“服符水”。就是由书符者画一道符,焚烧后将灰和于水中,由患病者一口吞下,吞的时候还要想着一道白光从口而入,然后全身都变成透明的白光,于是病就不治而愈。这又叫“丹书吞字”,因为画符都要黄表纸,而符是用朱沙画的,是红色,据说可以包治百病。《太平经》卷一八中说:“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决于丹书吞字也”,这种吞符水的习俗在民间很是普遍,至今在交通不发达的贫困地区仍很流行,当然它害得人也不会太少。据清朝褚人获所撰《坚瓠集》第四卷载称:宿州天庆观,雍熙中,回道人访观主不遇,题二诗于门。其一云:“时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乃玉柱篆,往往为人刮去,煎汤治病,而字迹复生。

玉柱篆是写字符常用之体,所以人们把它当作字符,刮去治病,由此可见文字之功效。说来也巧,笔者写至此处时,恰有友人送来一份参考资料,在其“科技版”中,登载一则来自日本的报道,说是日本阜县保健研究所发现一种生长在东南亚的乔木,属婆罗双树科,木材高大,它的皮具有高效克癌的功能,二三年内将被制成药品或保健品投放市场。因此笔者认为《坚瓠集》所记载上述之事也许有之,能治病的当然不是那个什么玉柱篆的符,可能是做门的木材里面会有一种治病的化合物。至于那最后一句话“字迹复生”是骗小孩子的话,但字迹复生肯定是事实,因为刮字的人刮的只是字,所以越刮字迹就越深,也越清楚,怎么不是“而字迹复生呢”。《坚瓠集》是清朝褚人获撰的,笔记体,共六十六卷,褚人获颇负才名,是名士,他不会妖言惑众的。

据说仅仅是两个字,一用就灵。但笔者疑虑,若是四位搓麻将的朋友都掌握这一秘诀,那又赢谁的呢?不过也好,大家不输不赢,倒也免伤和气。这秘方也非独钟情于赌徒其他人也可分享,现抄录于下:(《坚瓠集》卷二)“山行念‘仪方’二字,可却(驱也)蛇虫;念‘仪康’二字,可却虎狼:念‘林兵’二字,可却百邪。夜行念主夜神咒日:‘婆珊婆演帝’,可避恶梦。赌博时念:‘伊谛弥谛’‘弥羯罗谛’万遍,则赌博必胜。”又渡江河者,朱书“禹”字佩之,免风涛。这里所引有的是咒语,有的是字符,如大红之字‘禹’。禹字符在“张小二三下九江桥”的故事里,被渲染的神妙无边,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心跳神摇。

可见在字符中,汉字的神秘作用被极度膨胀,一字治百病,一字压千邪,真是妙美至哉。提到‘禹’字,笔者又不由得想起了“张小二三下九江桥”的故事,却也颇能发人深思,据说九江桥下(即今之江西省九江市),大禹王治水时,压着一个“水怪”在那里,那水怪有宫殿,只因大禹王写了一个字符,即禹字、压在那宫殿的前面,所以那水怪不敢出宫殿,只在那里睡觉。九江市有个水性极好的赌棍,名叫张小二,曾下水去看过,那宫殿的门半开着,里面陈列着金银珍宝不知其数,但那水怪就睡在珍宝旁边,张小二怎么也不敢妄动。一年之后,张小二输得倾家荡产,且赌债越来越多,张小二便铤而走险,想把那水怪宫殿里的珍宝取出几件,便潜水而下,侧身进入宫殿,见到水怪睡得正香,便看准一个金杯,伸手拿了过来,那金杯之下还压着一张纸,上面有个鲜红的字,张小二心想,这可能是张‘银票’便顺手带了过来,他也知道这金杯一时不好出手,便到一个‘当坊’里去“当”。因非寻常之物,伙计便请来年纪最大的当坊老板,老板用放大镜仔细一看,大惊失色,忙叫备轿,进入县衙,因县长大人是他老友,事关全县人的性命,他如何不急,进得县衙,便向县长说,这九江桥下的水怪,压了几千年了,全靠当年大禹王写的一个‘禹’字,用金杯压在那里,所以水怪不敢兴风作浪,现在有个人拿这金杯和那禹字符到我当坊去当,假如那水怪恰恰这时醒了,一看压他的禹字符不在了,水怪会立即出宫,整个九江县就会被淹没了,县官大惊,慌忙拜问有何良计,当坊老板说,当今之计,只有派衙役将那人捉来,多给钱财,叫他把金杯和那张符放回原处,不一会,衙役将其捉来,县官升堂一问,那人自供名叫张小二,因为输得太多,只好冒险一次,当坊老板说,现在县长给你还清赌债,安排你生活之计,你立即将此二物送回原处,如果惊醒水怪,他一定会问:现在谁人掌管天下?

你就是说大禹王掌管天下,然后立即上岸领赏,张小二遵命,二下九江桥,将金杯和禹字符放回原处,果然惊醒了那水怪,水怪问道;现在谁人掌管天下?张小二赶快答道,是大禹王掌管天下,那水怪睁眼看了一下那金杯下压的禹字符,叹了一口气,又闭眼睡了。张小二上岸来领了赏钱,也就走了。一年以后张小二旧病复发,又赌得昏天黑地,故伎重演,又潜入九江桥下将那金杯和禹字符一齐偷出,又到当坊去当,当坊老板一见,又气又急,又跑到县衙,向县长说了此事,并建议一个办法以绝后患,县长点头同意,这次由当坊老板付给张小二金钱,叫张小二赶快将金杯和禹字符放回原处,另外县长派一个懂水性的衙役,尾随张小二下水并授之以计,张小二也知符和金杯必须送回原处,将钱放妥后便潜入水中,放好金杯和禹符后,转身出了宫门,那衙役挺起尖刀将张小二一刀捅死,水怪闻到血腥之味,大叫一声,翻身便起,眼看便要水势滔天,长江下游将成泽国,这时那禹字符忽地放出万道霞光,射向水怪,水怪的双眼如同针刺,闷哼一声,倒到石床之上。张小二三下九江桥的故乡,也就结束,这故事突出了禹字符的威力,同时也提醒世人不要贪得无厌,而断送了身家性命。

以上这些传闻,多被文人写入书中,再加一番宣染,便显得有声有色,虽趣味性浓,却少有实用价值,但笔者最近有一个奇遇,倒是真人真事,患绝症者也不妨一用,以收起死回生之效,时间在2001年十月中旬,忽有一位远地大仙幕名来访,此人我早有所闻,女性,五十余岁,书画,医药,诗词歌赋样样皆能,中央电视台及甘肃省电视台对她均有近期报道,寒喧过后,便问来京还有哪些事要办,她说是给肿瘤研究所一位医学教授的岳母治病,笔者知道,大仙治病,虽也用中药,但以“字符”为先导,而且还要挥舞令旗。点数十支红烛,如诸葛亮所用“禳法”一般,在古代或偏僻的边远地区、倒也不以为怪,但京城里一位肿瘤专家,却要请大仙来为自己的岳母治肿瘤病,岂非是莫大的讽刺,好在同来一位记者,认识这位专家,在大仙为专家岳母“如礼如仪治过病后,便悄悄向专家探玄索隐,以求妙秘。”专家说,此事要绝对保密,以防被人误解而使他丢脸,他说学医者若不学心理学,那是机械唯物主义,心理治疗对于病人,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有一定之功效。他接着说:因为他岳母是一位普通老人,但也能知道病症进入晚期,医药无能无力,求生的欲望使她转求仙方,恰好甘肃一位朋友介绍某大仙久负盛名,连国外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均请她看病,为了安慰岳母,为了使岳母获得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所以就不惜代价请来某大仙,记者朋友当然要追问究竟了,专家说他岳母由于得到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持,病情确有好转,若问能再活几年,只有等几年后才知道。但关键在于患者。若患者是位机械唯物主义者或彻底唯物主义者,“符”自然也就失去功效了,彼此频道不投吗。

一字退敌的由来

字的功效,有时还显示在军事战争上,笔者看过一本叫什么文集的书,记不清书的名字了,书中记载一位将军,用一个“鲍”字打败了敌军,是古今战争史上一个绝妙的战例。事在满清一代,曾国藩统帅苏、浙、皖、赣四省兵力镇压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鲍超,安庆之役,鲍超的部队被韦昌辉围困,鲍超左冲右突难出重围,而韦昌辉兵力四合,困守在潜山的鲍超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鲍超命令文书赶快写告急公文向曾国藩求救,文书按照惯例,先写战况后写要求,一个时辰还未写好,俗话说,救兵如救火,鲍超一把夺过笔来,在一张纸上飞快地写个大大的鲍字,然后在鲍的四周点上无数的黑点,不到三分钟就点好,定神一看,东南角上的黑点点比较稀,就命令一员偏将等夜幕落下时从东南方潜出,幸好瞒过敌人耳目,到达安庆的曾营,火烧火燎地说快派救兵,曾国藩问:告急文书何在?偏将便将鲍超画的鲍字呈上,曾国藩一看已知鲍超处于万分危急之中,这一个鲍字,无数黑点一定含藏有军事机密,曾国藩是何等人物,定神一看,见那鲍字的尾巴向上向左绕过头顶直指鱼头,而东南角的点点比较稀少,便立即调兵三万,反走铜城、绕过怀宁,沿天柱山山脉、由潜山县之东南进军策应,因为鲍字最后一笔,即包字的尾巴指向鱼头,鱼字的第一笔为东南角、暗示鲍军主力已调向东南,而东南之黑点点较少,暗示潜山县之东南山区,韦昌辉布署的兵力较少,果然不出所料,曾鲍两家兵马内外夹攻,从东南打开缺口。曾向鲍超说,你为何写个鲍字,而不写超字或火字呢?因为救兵如救火,火学笔划又少,完全可以写个火字,以示万分火急。鲍超说,当时未加思索,拿笔就写个鲍字,曾国藩说好,此乃“机”也,第一鲍字十六划,按八卦的乾卦十六变,这叫“飞复”,有突变之象。第二,你的姓属土、而韦姓属水、乃土克水之象,以前你驻兵潜山县城,潜水旁,韦又属水、水势浩大,土反被淹,现在韦军主力当已进入潜山。潜山县四面皆山,水已呈受困之象,而且我带来的三万兵马是军中之精锐,你的兵士受困多时,有复仇雪耻之志,兵心皆可一用,从你写的鲍字上看,尾笔已扫过头顶,一往一返乃自然之理,应当回尾一扫,所谓“无平不坡,无往不复也”,故我们应以少数兵力,多打旗号,继续后撤,而将主力隐于山中,待三更时分,兵发潜山、活捉韦昌辉。

韦昌辉当晚虽未被捉,却是败得异常惨痛,战争史上,遂留下这个“一字退敌”之美名。

与此相媲美的,还有官司场上一字换一命;官场上一字换千金,考场上一点夺头名的奇闻佚事,其情节跌岩起伏,真有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奇不可测之趣味。而另有一节使人矫舌不下,且乐得前仰后合的,莫过如三位勇士各以头面上一个器官换取一个汉字的大胆创举。笔者将根据时间之是否许可,一盘一盘先后端上桌面来以飨诸位读者。

动一笔。白银五百两

先从官场上说起,民国初年,上海县的黄浦江口发现一具死尸,人命关天,县长赶快呈文上报,恰好上级一位官儿回省路过上海,上海县长便请他将公文带去,车马已经备好,那官儿正在路中,这时,县长的一位朋友原省府秘书长来县衙月旦(月旦就是现在所谓砍大山),因他早已退职,逍遥山水,信步游玩,到得县衙见有公文在桌,便取来一看,见那上面写着“黄浦江口发现死尸一具”,心中一动,暗想五百两银子可以到手了,因他比县长官大,见识自然要高一筹,再者官场上朋友,讲义气者很少,多以利害为前提,于是叫来县长,问他这县长可是不想干了?县长大惊,说老兄此话从何说起,他指着公文上那个口字说,黄浦江口发现死尸一具,这黄浦江口难道不是在你上海县境内!你县境内发生命案,你不查明上报,却将这命案推给上司,要你这县长何用?你这公文早晨送到,不到中午就会撤你县长的职!一番话吓得县长面如土色,要想再重新改写时间已不允许,何况上上下下都知道,尸首是在黄浦江口发现,又怎能移尸别处而嫁祸于邻县呢?越想越怕,越怕越急,人急智生,忽然想到老秘既能看出要害,必有补救之法,便一躬到地,请老秘以友情为重,设计转危为安。老秘笑道:朋友有互助之谊,不过知识产权是要等价交换,但黄金有价字无价,虽说无价,也有约定俗成之说,不是说一字值千金吗,看在朋友份上,就以千金一字计价吧。按公文数字之多少,有帐算不弯嘛,县长一听,这分明是趁人之危,大敲竹杠,转眼之间,十万纹银便要忍痛割爱了,无奈只好满口答应下来,老秘诡秘地一笑,扯过公文,拿起毛笔,在那黄浦江口的口字上方点了一点。笑问道,价钱反悔也不?意在点破县长,使他能豁然而悟。须知官场上虽说爱财,但为民父母,总还要粉墨一番,以示大人大量。谁知这县长却是靠走关系上台,胸无点墨,脑似木瓜,一迭声说不悔、不悔,老秘轻叹一声,转又莞尔一笑,那笔锋便从那一点处如铁钉般穿过口字,笔锋一敛一提,那口字立即变为中字,县长一见,大呼上当,早知如此简单,何劳老秘动手,只这轻轻一笔,就敲去我十万白银,我堂堂一县之官,这“冤大头”当得好惨。老秘朗然笑道,我何曾未提醒于你,我在那口字上点一点时,已向你明白提示:这笔锋只要向下一带,口字立刻变为中字,黄浦江中发现死尸一具,尸从上游飘来,你在江中捞起,尽职尽责,谁又找你瑕疵?我点下之后,停笔不动,让你考虑一下,你连说不悔不悔,待我中字写成,你却连呼上当,难道还想赖帐不成?况且,我岂能真要你十万纹银,只不过教导于你,这字么,在无能之辈手中,写一万字也不名一文,而在智者笔下,则一字可值千金,向你适当收费,是要你不忘此事,今后好刻苦读书,以期有所进步。现在事已办妥,按照古例,当然仍按千金一字计价,不过事有折衷,我为你改动一字,其实只有一笔之劳,看在彼此友情深厚,收你五百两银子算了。于是县长付款,老秘收钱,一宗“知识产权”的转让,在没有任何公证之情况下,一大一小两位官儿,便私下里在黄浦江拍板成交。

从世俗看来,运字之妙,达到这种程度,也可以说是登堂入室了,其实不然,若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看,这是对字的亵渎!玩弄字句,游戏文字而已,真正的高手,是从字中看出人生的运势;是从字中看出历史的进步,甚至运用字的音韵、内涵,使人从中得到启示,得到智慧,得到振奋,培养情操,培养道德,培养志趣而使人趋向事业的成功,生活的美满。

汉字中的时代信息

数千年来,汉字的形与音也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有变化,但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有变化,按东汉许慎在《说文·序》提出著名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可见每个字各有所属,换言之,即是某个字有其代表性,而某些字则被其代表,通过某些字的结构上的变化,既可以察知其所象之物或所象之事的过去,亦可以审知其所象之物或所象之事的未来,试举数例以说明之:

马,这是简化了的马字,从这个马字的改革,首先可以看到它本身所起作用的改变,自古以来,马在人类发展史中有它不可磨灭的功绩,主要表现在战争上,有兵必有马,马和兵是联系在一起的,而马之所以能起作用,在于其四条善于奔腾的腿,骅骝也好,绿耳也好,赤兔也好,汗血也好,都是靠那追风赶月的腿,部队的兵种,骑兵是一个主要兵种,然而在1955年的汉字简化,又称文字改革时,繁体马的四条腿没有了,代之以一,预示着马在今后的战争中不再是重要因素,大概在九八年前后,作为我国五大兵种之一的骑兵,划上休止符。当然这是简化汉字的工作班子所始料不及的。

门,这是简化了的门、而繁体的门是两个户字,象征着人家的门都是双扇的,改繁体的门为简化的门时候,绝未想到近20年来城乡高楼林立,一概都是单扇门了。

电,古时雷电是自然现象,必有雨字头,阴阳之气在高空磨擦、才有闪电,现代不同了,人工发电,不必有雨字头了。

出,古字是两山相叠,意为出门艰难,简化的出,是山字上加两个长短不同的横,到过西北高原上的人都知道,山上都有了公路,所以山上的长横代表公路,短横代表汽车,出门有公路又有汽车。

党,繁体的党为“尚字下面加个黑字”,上古的党,含有贬意,(《尚书》洪范:“无党无偏,王道平平”。)三代以来,党是民间基层组织,孔子说:庙堂序爵,乡党序齿。近代的党则是指对某一主义有共同信仰的团体、所以下面的黑字改为兄序的兄,大家既是同志,当然要和兄弟一样,不能再黑了。

妇,最妙的要算妇字的简化了,它象征着几千年的遗产继承法的变革!繁体的妇,是女字旁加个扫帚的帚,所谓“奉箕帚”女人只是干扫地之类的家务。简化后改为女字旁加一个横山,女人头上三座山——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倒了,而山的口是倒向女字旁,这是改字的工作人员无法想到的,九十年代国家颁布的《新婚姻法》有一条令所有男人感到吃惊的新法律,财产第一顺序继承人,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妻承夫业了。儿子早死,他的第一继承人也是母亲,同时娘家父母的遗产,妇女也有分享之权,这三座山中的哪座山倒了,山上的财产都要顺着即倒的山口流向女方。

繁体的“筑”下有木,现代建筑无须木;繁体的“击”下有手,出击必用手。与其说像一座导弹发射台,不如说像一架歼击机。

其实,这些都是敷浅的东西,字的真正玄奥之处,在于其神韵,神是神,韵是韵,二者并非一事。字有神吗?当然有。这只有靠比喻才能说得清,唐代大家柳宗元,是位反对神鬼之说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有篇文章,说到人之有神,犹如剑之有剑气,一柄上品宝剑,之所以能寒气逼人,是因为有这柄剑之故,若无之柄剑,寒气(剑气)何由而生:人亦然,活时,神有万般作用,死后,气化清风肉化泥。但人之神也好,剑之气也好,字之神韵也好,都是无法言说的东西,禅宗所谓“张口即错开口即乖”。大哲学家苏格底拉,是一位彻底悟透人生的伟人,有位高足一再求教,人生真谛到底是什么?他说,有机会时一定告诉你,过几天二人一起下海洗澡,苏格底拉向弟子说,来!弟子急趋向前。苏格底拉说,今日我高兴,你提出问题吧,这位弟子便将上次所问再问一遍,苏格底拉也不说话,一把将这弟子的头按入水中,弟子刚刚用力将头抬起,苏格底拉又一把将他的头捺入水中,如是者三,弟子终于领悟,拍手叫道,“我懂了也,我懂了也”。这就是中国禅宗的方法,这是无法言说,不可用语言表达的问题。但心理确很明了,即如老子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亦如《心印妙经》所谓“三品一理、妙不可言”。又如我送你一只梨子吃,问你可甜?你说甜、再问你甜的味到底如何?你无法用言语形容,你只能说甜。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再扩而大之来说,物体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行星为什么绕着太阳转?答复是万有引力:那么,万有引力的原动力何在呢?再问:粒子为什么有波粒二重性?为什么有运动能和结合能?这个能的原动力又在哪里?笔者于前年在自然杂志上看到一篇国外专家的论文,说是他发现了“孤粒子”,这种“孤粒子”运动起来,会引起几十公里以外的“孤粒子”与之相应运动,后来也未见到他的研究结论。我们都知道,有物质就有反物质。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物质遇到了反物质,就会烟消云散而消失了。当代西方文明的最大成就,是把局部分解成尽可能小的部分,如前文所提到的“纳米”,一纳米只等于一粒沙子的百万分之一,可谓小矣,然而离最小还很远,它还有直径,而中国的先哲们,早就指出有一种东西“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谓“其小无内”,就是没有直径,当然比“纳米”又要小得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易经》里找,到与《易经》八卦有亲缘关系的汉字中来找,或许不必被苏格拉底捺到水中也可以找出点头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