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11248800000010

第10章 26种取名改名艺术方法

一个动听、响亮的名字能使人终生感到骄傲,充满自信,而一个不理想的名字,则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压抑、自卑,情绪沮丧。人们往往愿意结识拥有好名字的朋友,常常引以为自豪。好的名字不易被人忘记,足以说明:好记和上口的名字对人的交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名字对人生的发展不无关系,可激发向上,催人奋进,抑或自甘消沉。因此,要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就必须掌握一些起名的方法和技巧。

时间取名法

按照婴儿的出生时间起名在我国传统上很有意义,象征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已占据了一个点。这种时间起名法也经常得到应用。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字伯虎。他生于1470年,按干支纪年为丙寅年,故其父为其取丙寅年的“寅”为名,寅属虎,取字为“伯虎”。

利用孩子出生时间起名,细分起来,包括利用年月起名、日时起名、季节起名、节日起名和时代起名等。

利用年月取名,主要是指我国一向有使用“六十甲子”干支纪年的传统。把年月按顺序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搭配,成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纪年形式。如公元1470年为丙寅年,1471年为丁卯年,1998年为戊寅年,1999年为己卯年。十二地支与我国传统的十二属相相配,其表示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运用于支纪年的方法起名的如常辰龙、刘寅虎、吴长癸、林申花、赵庚辰、李辛、王乙等。

父母还可以按照孩子出生的月份不同为孩子起名。在我国每个月份可以说都有自己的称呼,并且同一月份称呼也不尽相同,只要善于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不同含义。

如每年农历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又称为孟春、首阳、新正、复正、元月、初月、孟阳、开发、早春、征阳等。

第二个月为建卯,又称仲春、夹钟、竹秋、仲阳、令月、花月、如月、杏月、大壮、同月等。

第三个月为建辰,又称季春、末春、暮春、莺时、蚕月、辰月、桐月、樱笋等。

第四个月为中吕,又称阴月、麦月、建已、孟夏、初夏、维夏、槐月、麦秋、乏月、梅月等。

第五个月为午月,又称薄月、皋月、炎月、天中、建午、小刑、仲夏等。

第六个月为暑月,又称旦也、末月、菏月、莲月、焦月、秀月、伏月、季夏、征暑等。

第七个月为初秋,又称上秋、首秋、兰秋、建申、兰月、霜月、新秋、杏月、瓜时、巧月等。

第八个月为桂月,又称壮月、仲秋、南吕、建西、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等。

第九个月为菊月,又称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无射、凉秋、正秋等。

第十个月为坤月,又称玄月、阳月、正阳、建玄、孟冬、应钟、上冬等。

第十一个月为子月,又称龙潜月、畅月、复月、建子、黄钟等。

第十二个月为末冬,又称残冬、暮冬、建丑、季冬、大吕、腊月、临月、冰月、严月等。

这些名字既可以直接使用,又可以对比参照使用。比如说十一月出生的男孩子可以起名为有“冬”字的名;也可以给女孩子起有“月”的名字,多给人很美的感觉。

以出生时辰来起名,是将一天进行分解,分成早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夜晚等几个阶段时间。如著名相声表演家侯宝林先生乳名叫“小酉儿”,是因为他出生于农历十月十五日酉时。明史专家、原北京市副市长邓拓乳名是邓旭初,是因他出生在清晨而起的。文学史家杨公骥的乳名叫“正午”,这一名字来源于他1921年1月16日午时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利用孩子出生的日时起名,也是指利用日、时的别称起名。其中日的别称主要是指旧时的干支记日法。至于“时”,是指我国民间在传统上习惯把一天分作十二个时辰,并以十二支进行起名,即:子时(约相当于23-1时)、丑时(1-3时)、寅时(3~5时)、卯时(5~7时)、辰时(7~9时)、巳时(9~11时)、午时(11~13时)、未时(13~15时)、申时(15~17时)、酉时(17-19时)、戌时(19~21时)、亥时(21~23时)。这些时辰还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失、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别名。根据孩子出生的准确时间,你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的各种叫法和别称为孩子起名了。

地名取名法

用地名作名字是比较常见的起名方法。这种起名方法既简单又有一定内涵。所用的地名往往是出生地。这种名字是用出生地的简称、代称以及出生地的特性,再加上配字组成的名字。当然,如果你不是这个地方出生的,喜欢这个地方,或者与这个地方有缘份,也可用这个地方作为名字。用地名作名字,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有,一直延续到今天。许多著名的学者的名字都与地名有关。如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生于江苏兴化县,可他并未用“兴化”作名字,而是从该县护城河上的一座无名木板桥那里选中了“板桥”二字为名。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其“白石”二字借用了离家不到一里路的小驿站“白石铺”这一地名。****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其“独秀”二字源于他家乡的一座山名——独秀峰。

大文豪郭沫若,其故乡有两条河,一条叫沫水,另一条叫若水,为了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他起名沫若。

借地名而起名字不乏怪诞手法。天性幽默的电影导演谢添,其名字就采用了此种手法。谢添原名谢洪坤。洪坤二字拼音字母的声母分别为H、K(hongkun),这两个字母合在一起,为一个躺着的“天”字。再加上他又是天津人,故取名“谢天”。根据“天”字的谐音,他取“添”代之,故成了“谢添”。以演反面角色而著称的电影演员陈强在为儿子起名字时,采取了另一种怪诞手法。原来,他在1951时曾随中国艺术团访问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回国后,他的大儿子出世了,为了纪念在布达佩斯的成功演出,他为其长子取名“布达”,颇有预言家风采的陈强,把匈牙利首都名字后两个字留给了次子,到1954年,老二“佩斯”诞生了。

著名作家老舍的大女儿出生在山东济南,老舍便为她起名为“舒济”(老舍本姓舒)

著名女歌唱家关牧村,其名字也是取自她的出生地河南省新乡市牧野村。牧野村也简称牧村,是著名的“牧野之战”的旧址,以“武王伐纣,前徙倒戈”的历史事件而著称。

也有以某地的别称或美称而命名的,如********译为汉语为青城,该市便有人以“青城”为名;包头誉称为“草原钢城”,昆明有“春城”之名。以孩子的出生地简称名再加上有一定意义的字取名,效果则更佳。如我国排球女将张蓉芳的出生地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又名“蓉城”。“蓉芳”既点出了出生地,又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涵。因为“芳”作“香”讲,也有“美好”之意。

有的父母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可以在给子女取名中加进籍贯地名,如怀粤、念楚、忆湘、爱京、知闽、慕宁、望琼等。还有的父母将孩子的出生地和籍贯结合起来为孩子起名。总而言之,利用孩子的出生地和故乡名取名字,是取之不竭的好素材。

个性特征取名法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一个人的名字时,如果没有见到其本人,首先通过名字联想到这个人的特征、性格。一个人的名字就如同他的生活缩影,名副其实,即一个人的名字与他的整体形象吻合,才能让人感到舒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许多人的名字与其本人的个性特征相差甚大,有时连他本人也感到别扭。看起来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孩子,起了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或者一个有才气的文人起一个非常粗俗的名字等等,都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面对实实在在的孩子,如果我们事先没有为孩子准备好合适的名字,不妨以孩子的某些生理特征来调动我们起名的灵感。以孩子出生时的生理特征来起名,也是一种流传久远、至今仍余风不绝的起名方法。

个性特征的起名,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以人的外表相貌的特征为起名依据。如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她能歌善舞,舞蹈时动作矫捷,体态轻盈,据说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跳舞,犹如飞动的燕子,故起名“赵飞燕”。诗人李白曾作《清平调词》赞美之:“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代诗人孙鬓,博学多才,性格刚直,淡于功名利禄,以清贫自乐,他之所以名“鬓”,是因为有一部潇洒的胡须,而这“鬓”字正表露了他那洒脱的襟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根据婴儿出生的生理特征来取名的习惯。如晋成公出生时,因为屁股上有明显的黑块,就起名为“黑臀”;卫公子背部皮肤发黑,于是其长辈就给他取名“黑背”;孔子的弟子曾点,字皙,他生下来时皮肤白皙,上有星星点点的痣斑,故起名“点”,字“皙”。

****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因为他生下来时头顶上有两个发旋,母亲便给他取名“阿双”。上小学时,老师认为“瞿阿双”这个名字不雅,就取谐音为其改为“瞿霜”。瞿霜长大后,根据秋天才有霜降这一自然现象,自己便将“霜”字改为“秋白”。一个既典雅又有含义的名字,就这样从平淡的婴儿特征乳名中引申出来了。

二是以个人性格特点为名的。如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原名沈君默,寡言少语,不善词令。有朋友开玩笑说:“你既然默不作声,何必再开口”。意思是君默二字中已有“默”字但“君”字下面有“口”,与默不相称,显得多余。沈君默听后觉得有道理,遂将“君”字去“口”,更名为“沈尹默”。其实这不仅是他个性的表白,也含有更深的政治意义,当时国民党不许人们关心国事,那么还要“口”干什么呢?

在给你的孩子起名时,可以根据出生的季节起名字,是记住生日的好方法。按季节起名字也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起名字方法。如果起好了别有一番味道,富有诗意。下面是按春、夏、秋、冬四季排列下来的季度的不同叫法。

以春为例,好多人在给孩子起名时愿意选用此字为名,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总是给人生机盎然的景象,选用“春”字起名,往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春”再加上其它的能够连在一起的字组成一个词,作为名字。另一种是以间接地选用与“春天”有关的词语为命名方案。三春、青杨、韶节、阳节、艳阳、青春等。

以夏为例,选用夏来做自己的名字的人也很多,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夏季;有的是因为喜欢夏季,意味着热情奔放的人生;有的是觉得“夏”字比较文雅、不俗气,不管起名字的动机如何,炎热的夏季总是让人感到青春的力量。因此,用“夏”做名字的可以有不同的叫法。如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炎节、长赢等。

秋的叫法有三秋、素商、金秋、高商、商节、素节、秋高、素秋、秋实等。

冬的叫法有三冬、严节、元冬、九冬、青冬、冬辰、元序、卫冬、冬季等。

在出生季节起名法中,有的父母还喜欢把一年四季联系在一起起名,春秋、冬秋、夏秋、春冬、秋冬等等。有的还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孩子起名时的依据。如立春、雨水、春分、谷雨、立夏、小满、夏至、白露、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寒露等。

暗寓取名法

注重字义,是中国人起名的传统习俗。换句话说,在习俗上,中国人主要是根据字义来起名,即根据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念,根据不同的愿望、追求,根据不同的性格、爱好,起一个文字意义很好的名字。这就是说,讲究字义是起个好名字的起码要求。所谓名字的字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名字的本意,即具备实实在在的含意,这种含意大多包含着起名者的希望、追求、祝愿,也可能包含起名者的个性特征和爱好;另一方面,名字的字义还包括寓意,即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意。现在我们就起名时暗寓的含义作一番介绍。

如今起名俗气的原因之一,是太显露、直白,诸如“张伟”、“王刚”、“凤英”、“淑琴”这些最常见的名字,往往是一览无余,缺乏使人回味的余地。如有可能,读者不妨用暗寓命名法,当然这需要点文字功夫。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在宋亡后,他隐居在江苏苏州。诗作悲愤苍凉,抒发思念故国之情。画梅不画根,借题诗发出“宁可枝头抱香死,未曾吹落北风中”的悲壮呼声。他名“思肖”,就是思赵(赵宋王朝);他号“所南”,因南宋王朝地处江南;而且坐卧必向南方,表示不忘宋室。他的居室名叫“本穴世界”,把“本穴”一字拆开重新组合,就是“大宋”。

由于暗寓起名法巧妙地把自己的抱负、心态隐藏在名字中,不让俗人们晓得,有时也会触犯统治阶级,所以历史上有禁止人名寓有某种不利朝纲意思的命令。如宋代徽宗时,曾颁布“禁人名寓僭窃”的赦令。政和二年春,徽宗看到一批及第进士名单中有叫吴定辟、魏元勋的,很不高兴,下令将他们或者革去功名,或者降其等级。其实那名字并无恶意。所谓定辟者,辟就是君,定辟是底定君位,辅佐君王的意思,元勋即首功,如习语有“开国元勋”。这此名罕并没有什么犯禁之处,而且严格来说还算不上暗寓法,如果真要造反,完全可以伪装,不必明白显露。可是在宋徽宗看来,在天下太平之时,你想当开国元勋,底定君位,不是谋反叛乱吗?

更有一些官瘾、官欲者,仿佛因此而有了登龙术,纷纷在别人名字上做文章,向皇帝进谗言。政和八年,浮梁县丞陆元佐,也上书胡诌,说什么吏部有位官员的名字叫余大明,“大明”却是称颂周文王的赞词,所以这名字寓“文王之德”,并且还和“神明馆御殿”的名称相冲犯,他认为余大明寓意取代帝王。又说饶州乐平县有名叫孙权、浮梁县有名叫刘项的人物,都有霸王的念头,对皇上不利。而那位昏庸的徽宗皇帝也竟然恩准,下令稽查禁止。因此,在旧社会,这种起名法难以广泛使用;即便是用了,也不便说明,以致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暗寓式起名在现代社会同样用得不多,但若用得得当,便可点石成金,含义深远。如中国生物化学家、上海生物化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他的名字就很有意义。他原名彭加睦,1956年自愿申请到边疆工作,为了表示自己不怕艰苦、献身于祖国事业的决心,在申请书上署名“彭加木”要为上海与新疆之间架设桥梁,为边疆“添草加木”。从彭加睦到彭加木,虽然延用谐音只变动了一个字,但却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

有一对年轻夫妇为女儿取学名“臻颖”,取小名“走走”,前者是希望孩子将来聪颖活泼,后者的意思是祝愿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进。还有一位姓张的年轻人,为女儿取名“张梦蕾”,其基本含义是“张开梦中的花蕾”,同时具有希望孩子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意思。这一名字的来源首先是他家中养的一盆君子兰正好张开了花蕾,其次是他的爱人做了一个吉祥的梦,两件事情加在一起,便有了女儿的名字。

在字的寓意上思考时,要顾及到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如“白如冰”这个名字就是姓与名在字义上的最佳组合。“白”作为一个姓并没有什么意思,但将它与“冰”联在一起,就构成了“洁白如冰”这一高雅、深刻而又完美的寓意了,听到这名字,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并对之肃然起敬。

下面我们列寓意起名的几例供大家欣赏。

张仲谋,仲谋即足智多谋;

梁诚知,诚智即确实聪明;

张天禄、吴江禄,这两个名字都带“禄”字,古代官吏的俸给称为禄,以禄为名暗含两层意思,一是想仕途通达,二是想生活富裕。

程福斌,斌为美好之义,再加上福,就更加美好,更有福气。

谐音取名法

谐音起名法就是利用某些字词在语音上的音相同或形似这一特点,互相假借,表情言志。在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同声起名的有利条件,再加上人名主要用语称呼,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与本字同音不同字的意义,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庞博、钱芳、钱进等名与磅礴、前方、前进这些名字,除了广识博学、奋发进步之意外,还有暗示的另外一层意义。

不过,我们在运用谐音起名时,尽量避免不雅谐音。汉字非常丰富,同音而不同义的又特别的多。如“材”与“财”、“朱”,与“猪”、“死”与“石”、“石”与“屎”,“王”与“亡”等等。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有的名字看起来意思很好,也很文雅,但听起来由于字音产生不文雅的谐音、甚至与非常粗俗的词句类似,就会使人很不舒服。例如,“朱石”容易被嘲笑为“猪屎”;“博才”听起来像“破财”;王国钧听起来像“亡国君”;“韦君智”听起来就成了“伪君子”等等。

所以在起名时,既要注意谐音,又得讲究字音的雅韵。汉字的音韵是很有学问的。同样几个字,按音韵学的要求来组织将让人夸不绝口,反之就会嗤之以鼻。正如人们欢喜唐诗,觉得那是一种优美的享受,就是因为唐诗非常讲究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从而使诗歌富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在很多同音不同形的名字,听到就会令人联想翩翩,从而使名字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所以,名字的单韵比名字的字形、含义重要得多。汉代以来,人名所取字形都是固定的,但由于某一个人的名字的发音与某一物、某一事相同或相近,人们便利用这种谐音关系来开玩笑。但是,从正面意义来考虑,谐音也不失为起名的好思路,例如有人崇拜作家的生活和先行思想,为孩子起名为崔卓佳,名“卓佳”与“作家”属谐音。明清以来,文人喜用字号,一个名号用谐音法变化出众多新名来。有人讥笑这是写别字运动,但后来觉得这也是一条立名造字的途径,便纷纷采用。现举例以供大家起名时参考。

魏源,字默深,又字墨生

丁允,字继之,又作寄枝

钱观瀛,字子登,又作紫登

张贲孙,字绣虎,又字绣武

沈光裕,字仲莲,号种莲

周体观,字伯恒,又作伯衡

陈梓,字俯恭,又作敷公,号古民,又作古铭、菰缗

彭士望,字躬庵,又作公安

缪荃孙,改字筱珊,又作小山

李叔同,出家后法号弘一,又作弘裔

黄侃,号病禅,又号病蝉

王锡振,字少和,号少鹤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谐音起名法是在已有本名之后,另起字号或者更改原名时用,初看起来,似乎并不适合给孩子起名,其实不然,它既然是谐音,用法就很广泛,比方你的孩子出生时遇到一些有特殊标记的事物,如门前有棵槐树,屋后长有莲花,生时月光皎洁,或者暴雨如注,但你不想直接用它们来起名,那样会显得太直白、显露,这时你便可以用谐音法,既有一定含意,且又含蓄。比如鲁迅出生时,其祖父在京作官,接到孙儿出生的喜讯时,大约正有一位姓张的客人来拜访,他就用谐音法给鲁迅起名“樟寿”。当然在谐音时要注意合理性,不要在读音上发生误会。如鲁迅小时候名号“豫山”,取义于豫章,但绍兴话“豫山”字与“雨伞”同音,鲁迅上书房时,同学们老笑他,叫他“雨伞”。他听了不高兴,请祖父改名,将山字去掉,改为“豫才”。

文坛怪杰魏明伦,给其儿子起名魏来,给其孙子起名魏如来。从他起的这两个名字来看,其子魏来,与“未来”谐音,其孙魏如来与佛祖同名。

汉字特点法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种独有的方块字融音、形、义于一体,音清义深,美观大方而且还善于变化圆通。所以,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起名,既能含蓄大方,又能妙趣横生。

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其中合体汉字又占汉字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许多字都能被分解开来而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的。因此,人们就利用合体字的特点,点化出许多令人感兴趣又引人注目的名字。

(一)分解姓氏

把姓氏所用的汉字分解开来成为名字的一种方法。在我国的姓氏当中,像王、丁、于、马、山等笔画较少的姓氏字属于独体字,这些字不可以再拆分。不过像赵、吴、许、张、章等大部分姓氏都是合体字,并且都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正因为我国的合体姓氏有这样的被拆分的可能,所以从古至今,历代都有不少人把自己的姓氏拆开来作名字,如电影编导董千里、漫画大师雷雨田、作家张长弓,还有许午言、霍雨佳等。当代有些人受此种起名方法的启发,把姓氏与别的字合在一起组成名字,如王京琼、白水泉、田力男、马也驰、木林森、公羽翁、王文玫、石山岩等。

(二)巧取偏旁

把姓氏中的某一部分拆出来独立使用的起名方法。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有些人直接取出姓氏字的某个偏旁为名,如商朝宰相伊尹、宋代太学生领袖陈东、当代音乐家聂耳、青年歌手胡月等。

另一种利用姓氏偏旁起名的方式,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是把姓氏添加笔画取名。如林森、金鑫、魏巍、吕品、石磊等。这类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字,构成了汉字独特的视觉效果,易给人较深的印象。也有些人把姓氏略加变化而取名,使人初看似乎是双名,细看又不是的名字,诸如李季、崔嵬、陈阵等。

(三)组合姓氏

把那些可以组合在一起的父姓和母姓结合在一起的起名方法。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把父亲的姓氏和母亲的姓氏合在一起为孩子起名,被现代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广泛使用。

如父亲姓梁,母亲姓陈,于是给孩子起名为“梁陈”;父亲姓安,母亲姓康,就给孩子起名为“安康”。不过,像这种父母姓氏正好能够搭配的姓氏并不是很多,人们为了这一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可以想其它办法进行改组。如把后一个姓氏换成一个谐音字或在两个姓氏中间或后加上一个其他的字变通一下,这样起名的范围就更宽阔了,并且起出的名字会更加灵活、富有表现力。如父母姓氏相联分别是张文、孙陈、王胡、张任等,如果直接用这两个姓氏为名显然不大好听,如果变通一下,成为张有文、孙沉静、王弘、张任远等,名字就颇有一番诗意了。

在汉字特点起名法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叠音的方法来起名,这样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如杨扬、方芳、沙莎、丁丁等。

汉字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千变万化的妙趣,所以在起名实践中,只要围绕汉字的特点认真研究,仔细推敲,一定能起一个理想的名字。

巧用修辞取名法

我们可以从“王长寿”——“王松龄”、“李高耸”——“李云峰”这两组名字中得到一个明显的感觉,每一组名字中的前一个太直白显露,后一个较为含蓄生动。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是怎么形成的呢?从汉语的修辞角度来分析得出,“王松龄”、“李云峰”这两个名字分别用了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王松龄”象征着生命象青松一样长寿,“李云峰”比喻攀登事业的高峰直耸云霄。

在取名时适当运用修辞方法,可以使你取的名字更加生动、耐人寻味。下面就介绍一下取名时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些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用于人名,就是用与人的相貌、品格有共同点的事物来比拟起名者。比如漂亮的姑娘可用兰花作比喻,起名为“兰”、“兰花”或“兰香”。

如学名中有颜如玉、李如兰、王如虎、江如龙、杨如月、白如雪,这些都属于明喻。人名中使用更多的是借喻,即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拿用作比喻的事物当名字,如李云峰、张大龙、王玉兰、崔莲花、赵红梅等。

(二)象征

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比如红色象征热烈,白色象征纯洁,青龙象征事业腾达,虎豹象征着勇猛,龟鹤象征着长寿,等等。人名也常用象征的方法。

比如希望富贵,可以直接用富、贵、福、禄等字起名,但是这样的名字用得多了,总显得有些俗气。于是人们想到了象征物——用代表富贵的事物来替代,如各种玉器的名称玺、圭、漳、珊、珠、(需造字)、瑁、琪、琨、琼、瑜、瑶等,因为在古代玉总是和王侯将相联系在一起的,有时也用形容玉的声音、光采的字如玲、玎、铮、憬等字来起名。用这些字起名的有刘玉佩、王琨、王碧琼、张瑜等。

在使用象征手法起名时,要注意两点:①象征的意义要明确、贴切;②要避免经常使用的象征物,以免失去新鲜感,变得俗气。

部分字词的象征意例举如下:

冰——象征纯洁

兰——象征高雅

鹏——象征前程远大

红——象征美貌;象征革命

松、竹——象征气节

朝晖、晨日——象征朝气蓬勃

云峰、雪莲、劲松——象征着坚强

象征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所以象征性的人名比一般人名显得更生动。同时,由于要表达的思想被寄托在具体事物中,因而也显得更加含蓄。

(三)引用

引用即引别人说的或书中现成的话来说明白己要说的意思。将名家诗词典故等引人人名,从诗文中摘取一个词或一个字,或用一两个字概括诗文的思想、意境,使名字的寓意变得丰富起来。如《孟子》一书中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话,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引用了其中的“浩然”二字,这就是用典。

我们在起名的其它方法中已经涉及到了引用的手法。现在我们从形式上进行分类介绍以加深起名时对“引用”方法的了解。

1.整用

就是完整地引用诗文中的一个词。例如:“板桥”。“板桥”一名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杨柳枝》一诗:“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他把这首诗融进了自己的名字,借此讽刺了当时的炎凉世态。“秋岚”取名于岑参《永亭送华阴少府还县》的“新雨带秋岚”。洪波取名于李白《古风》的“洪波振大壑”。

2.拆用

就是从某一诗文的两句话或两个词中各取一字,凑成一个名字。“泊宁”取自诸葛亮的名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还有“高博”取自荀子《劝学》名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玉润”取自“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3.活用

即不拘泥于诗文原来的词句,而是将原文的意义浓缩成两字词语,构成一个名字。如孙敬修(著名儿童教育家)名字取自《礼记学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意思是只要勤奋专一,学问才有长进。孙敬修人如其名,六十年如一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把智慧和热情全部献给了意义深远的儿童事业。

理想式取名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人的生活方式。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因为怀有崇高的理想,才创造出了光辉业绩。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给孩子起名时,都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从下例的名字可见一斑。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勤政爱民,由此开创了一百多年的盛唐局面,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位皇帝。他4岁时,有个自称会相面的先生对他父亲李渊说:这个孩子“龙之凤姿,天子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济世安民。”李渊据此给孩子起名“世民”。李世民不孚民望,年轻时就表现出“济世安民”的才能,是他劝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占领长安,建立了唐王朝。

很多古人都把建功立业作为理想,在起名字时,往往表现出来。比如隋唐之际的著名人物徐绩,字懋功,也就是评书中足智多谋的瓦岗寨军师徐茂功,宋代初年抗辽名将、号称“杨无敌”的杨业,也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杨老令公,他们的名字即属于这种类型。以王姓中的历史人物为例,曾有王元勋、王继勋、王宗勋、王继业、王丕烈(丕是大的意思,烈是业的意思)等等。

在我国近现代的民族解放革命运动中,前辈们的理想往往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高尚的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如中国近代军事家蔡锷,原名艮寅,他目睹黑暗社会,改名“锷”,取“砥砺锋锷,从头做起”之义,决心做一把锋利的剑刃,为拯救民众与国家而奋斗。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父母都是国民党元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独生子的谬承志,他要继承父母的革命志向,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昌盛继续战斗,所以父母给他取名“承志”。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有一对夫妇为孩子起学名“展眉”,乳名“书书”,前者的意思是希望孩子人生快乐,后者则是希望孩子像父母一样热爱读书。其“展眉”之名也是其母正在写关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因为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爱称是“眉”,这一点给孩子父母以启发。

诗文格言取名法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优美杰出的诗词文章,简洁精粹或含义深刻的成语典故等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将这些诗词格言浓缩起名,既体现了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粹,可引以为自豪;又适应了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显得新颖脱俗,典雅工巧,含蓄隽美,意味深长,而且不易重名。

诗文格言起名法就是用古代文献中一句有意义的话,从中精炼提选一二个字命名。譬如******同志,字润之,“泽东”与“润之”意思相辅相成,用的是《孟子·滕文公上》的一句话:“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方志敏烈士之名出自《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后来成语逊志时敏,意为谦逊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诗文格言起名法属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起名方法,一般需要命名者熟知古代文献,或者至少了解历史知识,方能用典故来起名。在我国丰富的古典名著中,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历史文献、诗词曲赋、成语典故和各种习惯用语,不但充分展示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为我们取名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我国历代文人在写诗撰文时,因为仰慕和喜欢前人的诗词文章,熟稔成语典故,故而喜欢旁征博引。这种习俗用到起名上,也成为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起名方式。

引用诗词经典大致有如下几类:

明用类:直接用典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两个女儿李讷、李敏的名字均出自《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著名作家张恨水名字取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他起“恨水”二字,是用以自诫不要虚度光阴,勿为逝水年华而悔恨。著名作家谢冰心的名字是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一名有冰清玉洁之意。

暗用类:用典含蓄隐晦,不易直接看出。

晋人潘岳字安仁,用《论语》“仁者乐山”意,但以岳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

倒用类:即用典时将名和字颠倒过来使用,即字用正典或前典,名用补典或后典。

明人易三接,字康侯;清人王子接,字晋三,都系用《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散用类:用典极为散漫,不易让人觅出其典之源。

明人王恕,字宗贯,是用《论语》“吾道一以贯之”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有时用典不直接引用,而稍用点化,更有意味。如著名学者钱大昕,字晓征,是以《礼记·文王世子》中“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所以警众也”为蓝本,但改“鼓”为“晓”,既照应了名中的“听”字,又避免过分直白。我们在用典时就应注意变化,不要太直白,成为他人谈笑资料。例如乾隆年间,有姓“楼”名“更一”者,字“上层”,用唐诗“更上一层楼”句子,姓、名、字俱有其中,太直白化,便使人觉得平淡无味。

如果用典而不懂其中真义,就要闹出笑话。樊知古,宋初任江南、西川转运使。他本名若水,字叔清,一次宋太宗见他,问道:“你的名字出自什么书?”樊若水日:“唐尚书右丞倪若水,秉性耿直,为人坦荡,臣内心仰慕他,故自名‘若水’。”其实倪若水叫“若冰”,冰字有一种写法是“水”,再说与“叔清”相对应的名应该是“冰”,“冰清玉洁”是成语,“水至清则无鱼”,为人所忌讳。所以太宗对他说:“你可以改名‘知古’。”话中有规劝之意。樊若水顿首谢恩,从此改名樊知古。

以文章诗词、成语典故、格言俗语起名,是中国人起名的一大艺术特色。用此方法所起之名,不仅新颖脱俗,典雅工巧,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而且在取名前后能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文化的持久熏陶。因此,这一取名方法,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现举部分据古文和诗词起名的例子供读者参阅借鉴。

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清风吹空月舒波”

锦茵——杜甫《丽人行》“当轩下马入锦茵”

远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冰清——韦应物,《绝句》“诗似冰壶彻底清”

如虎——辛弃疾《永遇乐》“气吞万里如虎”

净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思远——《诗经·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清扬——《诗经·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明哲——《诗经·大雅·爱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振宇——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鹰扬——曹植《与扬祖德书》“孔漳鹰扬于汉朔”

高博——荀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慎远——《诗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浩然、养浩——《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

逸群——《三国志》“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成思——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德馨——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期望取名法

人生在世上,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或希望健康长寿,或盘算发家致富,或希冀成才成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年轻夫妻生下孩子,对这个新生命不但满怀爱意,更是充满了热切希望。“望子成龙”这一句习语,非常生动地刻划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因为在父母一代没有实现的愿望,强烈地要求在孩子身上实现;而已经实现的理想,又希望下一代能够承继下去,发扬光大。父母的这种思想,也往往十分突出地表现在给孩子起名上,所以期望式起名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起名法。

(一)富贵类

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丘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他从人的本性出发,正视人们的这种欲望,同时强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谋取,这是很正确的。

隋唐之际,科举制兴起,中举就能做官,做了官就有富贵。“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世人们都埋头读书,期望金榜题名。如在《清史稿》中有传的人物,名字与科举有关的即有唐殿魁、许占魁、黄开榜、郑魁士、蔡延魁、苏延魁等。清代也有不少显赫人物都用富贵福禄的名字,如沈善富、陈大富、陈福、刘永福、冯福基等。直到今日,以福禄、富贵为名的仍不少。无须讳言,物质享受是人们的正当追求,但在起名时,要注意尽量避免与他人重复,尽可能地独出心裁,不拘一格。

现列举几例以供大家欣赏借鉴。

李富乐,富乐寓意生活富足幸福,而姓尚礼又意味着虽富但不能乐而忘礼,仍有上进之意。

崔福成,可谓福满的家庭与丰功伟业的成就均得。

郭庆裕,庆是庆祝、欢庆之意,裕是富足有余的意思,幸福欢乐的美好祝愿不言而喻。

张天禄、江禄致,这两个名字都有禄,其升官发达,出人头地的愿望清楚显见。

(二)长寿类

希望长寿并不是希望永远不死,所以它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态度,起名时常表现出这种意愿。

宋代刘温叟,字永龄,小时候十分聪明,七岁就吟诗作文,善写楷书隶书。其父说:“我儿子风骨秀异,只是不知他寿命如何。现在(指五代末期)世事混乱,如果他能和我一样成为温洛一带的老年人,我就满足了。”所以给他取名为“温叟”,这个期望不过分。但又字“永龄”,年龄大到没有止境,这愿望实在不小。历代以寿为名者举不胜举,如历史上的陈寿、朱延寿、祖大寿。有些名字虽不用“寿”字,但同样表达了长寿的愿望,如车千秋、陈万年、李延年、朱长生、房玄龄、胡长龄等。

凡是象征长寿的人物、动植物、有关典故也成了人们取名的依据。传说人物彭祖,活了八百岁,于是“彭”字成了长寿的代名词。唐代有李彭年、宋代有陈彭年、李彭,清代有刘彭年。乌龟是长寿的动物,据说能活千岁。在元代以前,人们喜用龟字,如唐代李龟年、王龟,宋代张龟年、彭龟年等。鹤也是长寿动物。金代有完颜鹤寿,明代有丁鹤年、张鹤龄,清代有沈鹤龄、朱鹤龄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的诗句,故以松柏起名者也不为少数。南朝刘安时期史学字有裴松之,宋代有吴松年、孙松寿等,清代有蒲松龄、乔松的等。南齐有范柏年,清代有王柏心、郭柏荫等。《庄子》书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说法,故以椿起名者不为少数。如北周有梁椿,宋代有李椿、方椿年,明代有边一椿,清代任大椿等。

既要长寿,就须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在古代,医学不发达,人们常为健康发愁,这一点也表现在起名上。先秦时楚平王名弃疾,汉代有霍去病,晋代有司马无忌字公寿,北周有司马消难,宋代有冯去病、辛弃疾,清代有苏弃疾,现代有海灯法师俗名范无病。

(三)吉祥类

吉祥的含义广泛,包括健康、长寿、幸福、光明、美好等一切良好祝愿,因此古往今来,不管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如何,人们都喜欢大吉大利、吉祥如意。以“吉”起名者很多,仅《宋史》列传里就有栾崇吉、袁逢吉、冯吉、梁从吉、石保吉、张吉。除“吉”外,表示吉祥义的还有“亨”、“通”之类的字。汉代有大富豪邓通,隋朝有学者王通。

在取名时,父母把对孩子的期望和寄托通过孩子的名字反映出。如有的父母期望孩子有所作为,或报效国家,造福人类,或事业有成,建功立业,表现在名字中便有建国、振邦、跃华、为民、人杰、良材等;父母希望孩子奋发进取,自强不息,便起体秀、克坚、毅夫、自立、思远等名字;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便以立言、树德、克己、静淑、守信、孝和、思谦、嘉诚等名字。

职业取名法

孩子刚生下来,不知将来干哪一行,与职业尚无关系,只是父母有时在某一职业屡有建树,春风得意,往往希望下一代也从事与自己相同的职业,或者父母憧憬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于是,父母希望的职业便在下一代人的名字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不过,围绕职业改名的屡见不鲜,这主要是长大之后,由于自己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更改旧名,以职业性质起名,这名字往往比原名更通行,原名反而不大为人所知。

现代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原名任振鎏,笔名任以奇,但这两个字都与儿童没有共鸣之处,他觉得应该起个与儿童文学相应的名字,让小朋友一看就有一种亲切感。当时他为刚出生的女儿起名“溶溶”,他爱女儿,而且这名字很有点儿童味,于是便在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上署名“任溶溶”。从此,任溶溶就成了他们父女俩共享的名字。这种现象在儿童文学作家中很普遍,如任大林、张大新、方方,等等。作家用名字传达了对儿童的一片热爱之心。职业名字无疑在“大孩”与“小孩”之间架起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因工作需要而改名是职业起名法的一大特点。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张爱萍,乍一听“爱萍”二字,似乎与血的战斗毫无关系,倒像是女同志的名字,其实差矣。“萍”并非湖中浮萍,而是取自一种剑名“青萍剑”。张爱萍作为一名军人,十分喜爱剑,取名“爱萍”,就是这个含义。张爱萍不仅自己爱剑,还常买各种精良的宝剑赠送给外国的军界朋友。

在以职业起名的众多名字中,往往突出地标明向往的职业,尤其以艺人名字居多。早在先秦时,就有优孟、优旌这样的名字,一听就知是演员(“优”是古代以乐舞和谐谑为业的世人的统称)。还有如著名乐师叫“伶州鸠”(“伶”与“优”同义),擅长弹琴者名“琴高”。后来艺名更为广泛,如罗衣轻、步非烟、樊香歌、翠荷香、啭春莺、帘前秀、梁园秀,都与其职业性质吻合。现今的艺人也有艺名,著名艺术家的艺名往往几度更改,因为艺名的好坏与他(她)事业的成败有很大关系,以职业起名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

我国古代从大处来看,职业可以划为两类:一是文职,一是武职。因此,从古至今,以文、武二字命名的也极为普遍。如:何武、柴武、孙希武、魏希文、毛宗文、陆文夫、杨成武、杜从武、张经武等从名字看都有希望成为武将或文官之意。

自励取名法

自励起名法是起名者往往专门警戒自己在某方面的行为、走向,有特定的环境条件。这一点在革命先烈、前辈的名字中显得很突出,他们的起名形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16岁时乘船去衡山,船上十多名乘客对船工态度恶劣,他十分鄙夷这些人,并告诫自己将来一旦作官,决不欺压百姓。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故改名“徐特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原名世俊,字仲弘,后改名陈毅,告诫自己凡事有毅力方能成功。陈毅嗜好吸烟,久而久之得了气管炎,医生向他陈述利害关系,他马上表示戒烟。司机常志刚不相信,陈毅说:“我陈毅取名‘毅’就是要做事有毅力,只要下了决心,说到做到。这回戒烟,我就拿出点毅力给你们看看!”说着,当场把烟盒送给了常志刚。由此可见,以自励起名,能时时督促自己改掉毛病。

仰慕取名法

仰慕起名法是以自己所敬仰的人、物作为榜样,以其名称或特征为着眼点来进行起名,激烈自己的人生斗志。这种方法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袭用前人的名字,一种是在名字中道出仰慕的意思。

(一)沿袭他人名字

最典型的例子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据《史记》记载,他少年时好读书,爱击剑。当读到有关战国时大臣蔺相如的事迹时,深为蔺相如出使秦国,不辱君命,完璧归赵的英勇气概所感动,倾慕蔺相如力求将相和睦、容忍谦让的宽阔胸怀,因而喜爱他的名字,遂取名“相如”。

像这样的例子沿用他人的名固然省事方便,但如果一多,难免重复,应斟酌使用。至于有个别人模仿圣人贤士而与古人争衡,就显得不妥了。如柳宗元在《李赤传》中记述的一位江湖浪人李赤,自夸擅长诗赋,与李白平起平坐,因而名为“赤”。还有一位张太碧者,自比李白,另一位黄居难者,字乐地,比拟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在名字上如此做文章,标榜抬高自己,太没有谦虚、淳厚的风度,因而遭到人们的讥笑。

(二)借鉴前人的名字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顾炎武,初名绛,曾参加抗清斗争。他敬慕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南宋年临安失陷时,王炎午曾拜见文天祥,将全部家产捐为军饷。天祥被俘,他作祭文勉励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后来闭门不出,终身不仕元朝。顾炎武以王炎午为楷模,改名为“炎武”。无独有偶,处于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时代的章太炎,原名章炳麟,因仰慕顾炎武、黄宗羲的品格,改名“绛”(顾炎武原名绛),别号“太炎”(黄宗羲字太冲),勉励自己反抗满清,坚持革命。后来他参加同盟会,担任过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护法军政府秘书长,成为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与学者。

张良是汉代三杰之一。后人仰慕他而起名的有张希良、周仰良;唐代李沁周旋于仕途间,声名持重,后人有效法者起名字的有张慕沁、王式沁等。

仰慕起名法不但取名方便,而且含义深刻。它通过对古往今来圣贤名士、英雄模范、领袖人物的景仰之情,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工作、事业的执着,对自己的鞭策,对他人的怀念,都熔铸在几十年使用、天天在呼唤的名字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名字本身就是座右铭,催人永远发奋向上。

物景启示法

自然界万物皆有其名。在我国,汉字有优美的形体和丰富的寓意,各种生物、动物和植物等许多物景都有一个优美动听的名称,而且,历代风俗中还有以物比人的习惯,这些无疑为我们给孩子取名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在孩子出生后起名时,父母当时目睹的景物当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物景启示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起名方法。相传孔子的儿子生下来时,恰巧有人送来一条鲤鱼,孔子见景生情,就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不过,在自然界万物中,用以起名的最多的是花草树木。花是美的象征。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像鲜花一样漂亮标致,也希望孩子有个鲜花一样的名字,主要是为女孩子起名。我国从古到今,以花草起名的名人数不胜数。如十六国女诗人苏蕙,南朝文学家韩兰英,唐代女诗人宋若莘,五国诗人花蕊,元代文学家薛蕙英,当代各界名人有白薇、聂华苓、殷秀梅、谢芳、向梅、普荷等。

如果觉得直接用花草起名太直白,也可以用一些花草的别称或引申义。如有些花草具有象征意义,有些花草名称被用来作为月份的别称,有些被当作市花、镇花等。

用于男性的植物类中以树木名和农作物名借来作名字的也不少见。在树木名中,松、柏、杨、椿、桐、梓、楠、柳、榕、杉、竹等都常被人们用作名字,其中较著名的例子有东汉水利家许杨、南宋画家林椿、清朝道教首领刘松、清初名儒李柏、清末大臣徐桐、清朝医学家章楠、香港企业家曾宪梓,等等。

以农作物中的麦、粟、谷、禾、稼、瓜、藕、葵等作为名字的也不乏其人,如南宋有画家赵葵,清代有学者六谷、诗人曹禾,当代有作家杨麦、教授金粟等。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文化现象,即喜欢借用鸟兽来给孩子起名,尤其喜欢用祥瑞和灵寿的鸟兽来起名。以禽鸟为名的历代著名人物有:西周时鲁国始祖伯禽、战国时医学家扁鹊、西汉皇后吕雉、西汉成帝宫妃赵飞燕、唐朝画家边鸾、明朝学士朱鹭、明末将领杨鹤、清代文学家高鹗、当代歌词作家乔羽、作家茹志鹃等。

用兽畜名为名的著名人物有战国时魏国大将乐羊、战国初魏国政治家西门豹、春秋学士仲牛、汉朝大臣王骏、晋代思想家郭象、后赵国君石虎、唐朝音乐家李龟年、宋代词韩驹、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赵海马、清代画家任熊等。

这些名字中的禽鸟兽畜,都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常被用来作为人名,有些还被赋予了美好的含义。如把鸳鸯作为爱情的化身,把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把虎豹作为勇敢的标志,把龟鹤作为长寿的比拟等。用这些动物名作名字,可以表达取名者对孩子的无限期望和一片爱心。

祈富求祥,趋利避害,逢凶化吉,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心理反映在起名上,就出现了人们用共同认定的祥瑞、长寿、具有特殊象征的灵兽灵鸟等。如中国祥瑞动物有龙、凤和麒麟。龙在中国起源很早,在人们的眼里是变化莫测的神物,封建帝王把它当作自己的替身,自称“真龙天子”。平民百姓把它当作神灵,进行虔诚求拜。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龙已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自称“龙”的传人。受这种民族心理的驱使,我国以龙为名则成为一种风气,似乎以龙为孩子起名,孩子也就会像龙一样,有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和神奇的技能。常见的以龙取名的名字有:子龙、金龙、成龙、海龙、庆龙、文龙、龙飞、龙庆等。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虚拟出来的一种动物。它被视为美丽、仁德和安宁的象征。“凤”一般多用于女性的名字,取其美丽、贤德之寓意,如《红楼梦》中人称王熙凤、当代评剧演员新凤霞、电影演员王丹凤等。也有少量男性使用“凤”字为名的,如王莽时期的农民起军领袖王凤、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等。常见的以凤字起名的有彩凤、玉凤、金凤、银凤、丹凤、小凤、凤仪、凤鸾、凤鸣、凤祥等。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鹿、马、羊、牛等动物的特征。以麒麟起名,取其聪明俊杰之寓意,多用于男性,如明代理学家史孟麟、清朝湘军将领彭玉麟等。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很注重珠玉珍宝、金银之器,尤其是玉,因为古代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意即君子要像玉一样为人处世。在中国文化注重玉的影响下,人们便大量用“玉”字以及与玉有关的字或饰物来为孩子取名,如:璋、瑜、瑾、璎、环、璜、璐、琼、瑶、瑛、珂、璧、瑗等字,在我国名字中使用率较高。除此之外,世界万物中的其他一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物品,如屋宇居室、亭台楼榭、衣饰用品等的名称,也可以用作人名。如宋宇亭、杨建宇、李家茂、韩东楼、刘布衣等。以万物启示而得名,有时是无法在狭小的空间里想出来的,应该把眼界开阔一些,这样受事物启发萌生灵感而得来的名字,一般都是很有意趣的。

从飞鸟中得到的名字有如张海鸥、范晓莺、刘鹰林、唐渊鸳、刘云鸽等等,寓意着女性能够象飞鸟一样,在人类的高空翱翔。

从物景中提炼出的人名能够荡气回肠,给人留下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排行取名法

以家族字辈排行来起名,是我国重要的一种起名方式,也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

排行起名,一般分为兄弟大小次序排列和严格的字辈排列。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两者相同之处在于,按族谱字辈起名的人,从广义上来讲,都是一辈的,都是兄弟姐妹;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兄弟排行是以孩子出生年月先后确定的,而辈次排行是未出生前,甚至是很早之前就已确定了的。

我国古代为了对兄弟排行加以区分,便以老大为伯(孟)、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这种排行方式盛行了许多年,我们从许多古代名人的名字中都能看到这几个排行标志。如孔子排行老二,便起名仲尼。汉代以后,由于伯、仲、叔、季只能为兄弟四人以下者排行起名,如果兄弟超出四人便受到限制,于是有人又增添了大、中、少、长、次、元、幼、稚等字作排行用。一些古人名字中凡带有这几个字眼的,一般按用字所代表的意思,就知道他排行第几。不过,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种排行起名的方法逐渐被冷落。

双胞胎取名法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人人心,我国大部分家庭选择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不过,也出现了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就是双胞胎似乎越来越多,甚至三胞胎、四胞胎也不时见诸报端。

生个双胞胎,年轻的父母增加了更多的乐趣,如果为双胞胎起上珠联璧合的名字,将更为锦上添花。由于双胞胎在生理上和性情上的特殊性,父母在起名时应更多费一番功夫。过去起名如大林小林、大双小双的名字有时看不出是双胞胎的名字。所以,为双胞胎起名尽量突出双胞胎的特点,这样的名字将更有意义。

如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足球运动场上,有一对活跃的双胞胎兄弟,一个叫李维妙,一个叫李维肖。如果把他们的姓氏拿掉,名字组合在一起就是成语“惟妙惟肖”。这对名字实在起得贴切绝妙,因为二人本是孪生兄弟,相貌性情又相似,本来就可以用惟妙惟肖来形容的。而且,这一名字因使用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成语,也极方便让外人分清他们谁是兄谁是弟,且不违背两兄弟的排行,真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双胞胎的父母喜欢为孩子起单字名,也可以采用双音词汇。如一对双胞胎兄弟分别名叫岳巩、岳固,另一对双胞胎姐妹分别叫丁美、丁丽,其实就是分别用了“巩固”、“美丽”这些常用的词。有些还可用父母的姓氏组合并进行颠倒顺序来起名,如“张文”和“文张”,这样的双胞胎起名带有谐音,体现了其父母的情笃义深和相互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他们较高的文化层次。

美誉取名法

一个人的形象在很多时候也可以通过名字表现出来。很多人你可能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反过来也是一样,许多人对于你也是只听说过名字,但从未见过面。在这种情况下,名字就是作为每个人的独特信息。

如果名取得好,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好感,起码不反感。如许世友,以世人为友,听到这样的名字,一般人都会产生亲切之感。

名字还可以引起别人的想象。比如,听到乔冠华这个名字,冠华意为中华之冠,你的脑海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英气勃发的男性形象。再比如王鸿儒,听到这个名字,你也有可能把对方想象成一位博学多才之士,又有温文尔雅的风度。

名字的这种联想作用对于每个人都是很有意义的。假如某位对你很重要的人物,未等见面,刚听到名字便有了不好的先人之见,岂不是凭空增添了烦恼吗?

这种事情并不是想象,而是现实生活中实有其例。永乐中辰年间举行廷试,考官选定的第一名叫孙日恭。皇帝看到这个名字后,立刻产生了反感,因为“日恭”上下摆在一起与“暴”字相象,“暴”给人的印象显然不好,于是皇帝就免去他的第一名,而把第二名刑宽定为第一。

以名字来帮助保持美好的个人形象,对于这一点作父母的应该尤为注意,所谓注意,就是在取名时,千万不要让孩子的名字出现歧义或引发出绰号来。比如,有人虎年得子,便取名为“虎生”,意为虎年出生之意。然而他却没想到,虎生又可作老虎所生解。果然,有好事者便给这个孩子起了个“老虎崽子”的绰号。绰号对人并无明显害处,但却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从小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有可能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长大后就会心理不健康,影响其工作与学习。

所以,我们在起名时必须考虑到,注意自己的美好形象,起出的名字要给人一种吉祥、振奋的含义。

“名”“姓”联系法

一般来说,虽然在形式上和称呼上,姓和名往往联在一起,但在意义上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构思巧妙,就可以使姓和名结合成一体,成为妙趣横生的名字,这就是我们所介绍的“名”“姓”联系法。如牛得草、江问渔、田野、金山等,这些名字使姓和名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词语,让人读了简洁顺畅,寓意丰富。

(一)词语式

把“名”与“姓”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词语。这样的名字往往是现成的词语,容易记住。如田间、丁香、舒张、周密、章程、边疆、温泉、罗列、曲折、金川、叶子、高峰等。这些都是字、音、义结合得比较好的姓名,但是这类名字也有不足之处:用这种方法起的名字多是单名,因而重名的可能性比较大;有时这类名字在文章中间出现时,使人不能轻易分辨出是词语还是姓名,如“文章”、“沈阳”等一类的名字。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起名时,一定要谨慎,如果能做到组合新颖独特,不易重名,就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方法。

(二)“名”“姓”表意式

我们大家都知道,姓氏除了表示所属家庭的血缘关系外,它本身还有字面上的意思,我们有可能将名与姓从字义上直接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的名字。这一类名字一般是“名”与“姓”所代表的形体能够直接联系在一起,或用“名”来形容、说明“姓”的状态和性质。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就体现了起名者奋斗的决心和追求革命的向往。这类名字还有苗得雨、梁上燕、车向前、白如冰、岳非丘、牛钦泉、马永勤、万盘根、关山月、连天雪等。

(三)矛盾式

利用姓氏本身的字义,起名时按其意义来选与其匹配且能有一定意义的选字词来人名,往往能给人以新颖、和谐,突出其来龙去脉感觉。如牛敏捷,本来按字义,牛给人以体型硕大,辛勤耕作,慢慢吞吞的印象,与敏捷、迅速等词不沾边,这个名字把牛和敏捷连在一起,既有寓意又有期望,成为一个构思巧妙的好名字。再有黄水清,黄河给人留下的是浑浊、奔腾不息、不易制服的印象,清是浊的反义词,一个“清”字,充分表达了对黄河美好前景的向往。还有安危、夏凉等都属矛盾式的“名”“姓”联系法。

(四)简缩成语式

利用“姓”“名”在字义上的内在联系,巧妙地将姓与名融合成某个成语或典故的简缩形式。运用这种方法起的名字,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如修治平是成语“修齐治平”的简缩。读到现代作家万籁鸣的名字,就使人想起“万籁俱寂”这句成语,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用简缩成语式起的名字还有:马成功——马到成功,安立业——安家立业,周而复——周而复始,路遥——路遥知马力,严阵——严阵以待,马识途——老马识途,叶知秋——一叶知秋。

运用这种方法起名可供选择的余地比较小,因为运用这种方法起名极易造成重名,所以一定要多加推敲,争取做到一字千金。

“名”“姓”求通法

“名”“姓”求通法,就是根据姓氏的字面意义,寻找与姓相同、相近、相反的字词人名,使名字更耐人寻味。这里我们举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宇宙——“宇”指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宙”指古往今来的时间。二者在无限意义上相同。

方圆——方与圆意义相对。

雷电——雷电相随,有雷鸣必有电闪,雷与电意义相通。

雷震——巨雷之声,震天动地,雷与震意义相通。

朱彤——“朱”有大红色之义;“彤”有红色之义。二者字义相同。

鲁迅——鲁,除了作为姓氏外,有“愚钝”之义;迅,有迅速之义。二字字义相反。

徐迟——徐,缓慢,迟也有缓慢义,慢上加慢。此名初看似乎比较消极,但其中暗寓“欲速则不达”之意,翻出新意。

曲正直——“曲”与“正直”意义正好相反。

复冬——夏与冬一暖一寒,两季相对。

梁栋——“梁”指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屋的横木,栋指房屋的脊檩,二字意义相同,反过来读为栋梁,又喻有用之才。

张开——张与开意义相通。

庞雄(后汉巴郡人,有勇谋)——庞与雄都有大的意思。

端正——端与正都有端正的意思,意思相同。

文武——文与武相对,又有能文能武的意思。

廖洪(唐代药州人)——廖有小义,洪有大义,二字意义相反。

鲁睿——鲁,思维迟钝;睿,聪颖。二字意义相反。

运用“名”“姓”求通法可以通过字意相通来加深寓意,也可以通过字义的反差来进一步体现本人的个性特点,以及名字的辩证关系。

字义匹配法

姓氏是用文字来表示的,而用以姓氏的文字多数除了用作血缘关系外,还有其他含义,或者与其它的字谐音。比如“赵、钱、孙、李”除了作为姓氏,都有其它含义。

“赵”有谐音相同的字(照),起名的时候千万须注意到的是先要把自己姓氏用字的义、音都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姓名”一体。比如“天宇”这个名字,单独来看,词义和读音都挺好,气势恢宏,志向过大。但是假如一个人姓“殷”,搭配起来为“殷天宇”,谐音成了“阴天(下)雨”,意思就不好了。

考虑姓氏本身字义及其谐音字在起名时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姓氏与名搭配好会使一个普通的名字顿生光彩;搭配不当,姓也会使一个理想的名字黯然失色,以至丑陋拙劣。如沈醉,“醉”为喝多了酒之迷昏状态,“沈醉”,用白话来说,就是“大醉如泥”,《三国志蜀。蒋瑰伟》:“先生(刘备)尝因游观庵至广都,见琉公谈吐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因刘备轻视而被大材小用,故以酒浇愁而沈醉。蒋流继诸葛亮继任丞相、大将军之后,杨仪恃其资历口出怨言,刘禅欲杀之,蒋琉宽怀大度而解救。”如果用“沈醉”人名,有怀才不遇、难得糊涂之意,具有消极的意味了。我们所举的这个“沈”姓,除了作为姓氏,还有其它含义,若名字搭配得当,则意味深长,如南北朝梁时大将军名为沈重。沈重,是深沉庄重的意思。《后汉书·刘秀传》有“沈重渊都,道德博备”之语。名为沈达,意为沈通事理,明达萧睿。《文苑英华》中有“更于台阁,沉达朝章,而识略沈达”之语,可称佳名。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借用姓的字义,与名相合而构成姓名的人。西汉尚书令孔光、晋初氏族首领刘万年、五代时著名战将杨光远、宋代诗人杨万里、大画家马远、明代大将军蓝玉、兵部尚书齐秦、礼部尚书温体仁、右都御使金声、清代平南王尚可喜、复社领袖万泰、云贵总督杨名时、翰林院修编戴名世、著名京剧琴师梅雨田、著名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等等,皆为借姓而起名者。另外,像元代戏曲家高明,则太流于俗白,过于下里巴人。

纵观中国的姓氏,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字义,另一些姓氏也与其他字谐音。利用好姓氏的定义,一是注意当姓氏与名搭配在一起时,不要产生相反的或不好的意思;二是姓氏的字义与名的字义合为一词而产生整体感强的姓名,选择领域相当宽广,不要轻意摩仿,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三是不要为“姓名一体”牵强附会,选择那些晦涩难解,音韵拗口的古语词或废弃字。

偏旁相同法

此方法与姓名组合成意取名一样,都注意在姓与名两者字义关联上做文章,但大多又不完全一样,此方法更注重取名的艺术手法,侧重于偏旁或字头取之同类,互为补充,巧妙地构成人名。如连姓成意取名可有“花草木”,因同属植物,而用此方法则不行,因为木同花草非同一字头,假若取“花草芳”即可。

如与姓的偏旁或以字头相同的字起名,一则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耐人寻味,容易记忆;二来符合汉字多为合体字的特点,较容易选字组合;第三可为兄弟排列或辈份排行选用。所以,此方法起名亦较常见,大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像我们熟悉的成语“江郎才尽”中的南北朝作家江淹,现代作家艾芜,沙汀,诗人流沙河等。兹再列举一些:

傅仲伟、伊攸俊、陈阵阳、洪讯涛、江漫波、温溶、池源溪、宁宜安、芦芒、张弛、李树林、李树森、焦热然、谢谱、雷震霖、柳枫梅、杨柳杉、钟镶镜、符简策、赵起超、崔岩等等。

整体形象表达法

在运用整体形象表达法起名时,其要领是首先从姓着手,紧紧联系与姓相关的意义,使姓与名形成一个形象的整体。这种起名法的优点是具有显著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牛斗星——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星即牵牛星和北斗星,即星光灿烂之义。

安如山——安如山即风雨不动,安稳如山,姓与名形成一个很稳定的形象。

桂中行——月中有桂树,以桂代月,桂中行即月中行,给人以乘风归去,飘飘欲仙之感。

元享——《易经》乾卦象辞日:“元享利贞”,按一家说法,元为春天,享有为夏天,元享即为春夏。

王侯喜——为王侯所喜,或王侯高兴。

罗衣轻——罗衣轻轻,衣袂飘飘。

云朝霞——太阳初升,云化朝霞,一派光彩。

江万里——长江万里,浩浩荡荡。

叶荫庭——叶即树,大树给庭院遮阴。

秋如春——秋天好像春天一样温暖,百花盛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江腾蛟——江中腾起的蛟龙。

美辞取名法

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在一起,是我们起名时通盘考虑的思路,其中表示美好意义的字词理所当然在首先考虑之列。由于古代汉朝乐赋诗的运用,使形式和意义上都优美的辞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一直影响到现在。美辞对起名的作用可见一斑。下面我们分类进行列举介绍。

(一)称谓美辞

“己”、“予”、“吾”均与“我”字同义。以这些表示第一人称的字起名的有李正己、殷克己、启予、龚开予、钱圣予、毛新吾、孙虚吾、俞玉吾等。“臣”是古时官吏在皇帝面前的自称,以臣入名的如裴敬臣、田德臣、吏良臣等。“我”字有时也出现在名字中,如王我(谐忘我)、范我素(取“我行我素”义)等。

“汝”为第二人称,与“你”同义。以“汝”入名的有华玉汝、冯汝言、宗汝霖等。“友”为第三人称,以“友”入名的如范友梅、杨友松、孙友竹等。

“卿”是古时君对臣、上对下、同辈间、夫妻间的称谓。以“卿”人名的有任少卿、司马长卿、盖巨卿等。“君”指对人的敬称。以君人名的有谭君山,朱君理,段君谋等。侯,泛指达官贵人,美敬之辞。以侯入名的有杜伯侯、张君侯、郭明侯等。宾,客也。以宾入名,如李延宾、张庆宾、辛世宾等。

“伯”在兄弟排行中代表老大。以伯入名的有如陈玄伯、林伯渠、张伯义等。“仲”在兄弟排行中代表老二。以仲入名,如张仲景、范仲淹等。“公”指第一等爵位,又为对上年纪者的尊称。以公人名,如黄公略、王公明、周公道等。“郎”是指少年男子之美称。以郎人名,如王文郎、刘君郎等。“叔”在兄弟排行中代表老三。以“叔”人名,如陈叔同、王叔文等。

(二)美韵助词

助词本身无实际意义,但人名后却可以对名字在形式上作出调节,使其具有变化之美,读起来也可以抑扬顿挫。美韵助词有“可”、“以”、“若”、“斯”、“也”、“哉”、“之然”等。“可”起名的,如史可法、常适可、吴文可、林明可;“以”起名的,如黎以常、周以言、邵以先;“如”起名的,如萧如翰、姜如农、王如晦;“若”起名的,如方若宏、董若雨、汤文若;“斯”起名的,如王百斯、李斯和、杨如斯;“也”起名的,如孙久也、许也纯;“哉”起名的,如孟伟哉、刘承哉、顾良哉;“之”起名的,如黄会之、王献之、陈勉之;“然”起名的,如焦孝然、赵伯然、杨恩然,等等。

(三)身份美辞

“士”旧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又指对人的美称,读书人也泛称为士。以“士”起名的,如庞士元、陆士龙、邓士载。在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美称,以“子”起名的,如刘子义、华子良、杨子荣。“民”即老百姓、人民,也可作谦逊的美称,以“民”起名的,如周山民、徐逸民。“彦”是士的美称,指有才能的人,以“彦,起名的,如王彦方、曹彦黄、贺彦先。”“倩”指美丽、美好,后世多以女性取名所用,如高玉倩、王倩茹、李倩云。

(四)修饰美辞

“伟”有盛大、壮美之义,以“伟”起名的,如徐伟、华伟台、李伟南;“威”指有尊严、有气概之义,以“威”人名,如杨威方、赵威豪、李吉威。“茂”有茂盛、丰富精美之义,以“茂”起名的,如张玉茂、董茂安、李祖茂、陈振茂;“曼”有长、柔和之义,《汉书》中有“郑女曼姬”句,因此曼字多用于女性名,如赵一曼、王曼殊。类似于这样的修饰性形容美辞很多,只要是意义积极、响亮的字我们都可以。

(五)德行美辞

“道”有道德、道理之义,以“道”起名的,如张道良、黎道元、尹道真;“德”有道德、品行好之义,以“德”起名的,如杨祖德、张翼德、朱德、刘培德、李德伦;“义”有正直、合乎情理之义,以“义”起名的,如杨义山、申义举、刘重义;“惠”有仁爱之义,以“惠”起名的,如张惠康、邱钟惠、吴文惠、麦惠、李惠群;“孝”有孝顺之义,以“孝”人名的,如蒋孝先,高孝然、王孝纯;“恭”指恭敬、有礼貌,以“恭”起名的,如史文恭、周恭远;“敬”有尊敬、敬仰之义,以“敬”人名,如丁敬礼、蔡敬达、孙敬先、孙敬修、张敬德;“正”有纯正,还有合乎法则、规则之义,以“正”起名的,如刘文正、张中正;“方”有正直之义,《论语》中有“君子不可欺以其方”,以“方”起名的,如陈元方、李严方。

丰富的汉语词汇中,各种美辞不胜枚举,如行为美辞有“奉”(奉献之义)、“承”(有承接、承继之义)、“继”(承继、继续之义)、“成”(成为之义)。人名美辞有“鼎”、“轩”,如李鼎名、宋国轩等。在居处美辞中,斋、堂、庄、亭、居、处等字均可人名,如马本斋、李仁堂、王万庄、李湘亭、张居正、王处一等。

五行取名法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说对中国所有方术活动都有影响,起名也不例外。《孔子家语·五帝》中说:“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阴阳学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之一,发端于原始文化的氛围中,系统阐释和发挥要推《周易》。《周易》宣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即阴阳二元是万物构造之法则,万物均可以阴阳去概括,阴阳相生相克而有“易”(变化),而有万物之,化生。

五行,指是五种物质元素,即:水、火、木、金、土。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家)认为,这五种物质是万物的起源和根据。

战国时期,五行相生相克(亦称相生相胜,五行生胜)的学说颇为流行,朴素唯物论认为:一物对另一物有促进作用,或相互促进,即“相生”,而一物对另一物起抑制作用,或相互排斥则为“相克”(亦称为“相胜”)。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土克水。

《说文·五部》中段玉裁注:“水火金木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的,对中国天文、历史、医学等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至今中医学仍以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比如,中医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等;另外,中医还在临床上以五行生胜理论来解释内脏间互相资生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如肝能制脾,称为木克土;脾能养肺,称为土生金等。在治疗方面,如肝病犯脾,则采用抑肝扶脾的治疗方法,称为抑木扶土。

人们为什么要以五地理论命名呢?

人的思想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意识形态无时不在人的头脑里打上烙印。而人的思想是与自然、社会的认识紧密相关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使人们把一生中的荣辱祸福系于五行生克上,所以在起名时,为求得到阴阳的调和,刚柔相济,认为这样可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风顺了。这大概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以五行理论为根据而命名的缘故吧。

人们是怎样以五行理论命名的呢?

以五行理认命名始于周秦时代。在周秦时代,人们除了有“名”外,还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干配五行,取出“名”和“字”来。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辛,即以水配金,则水生于金,刚,柔相济。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论命名更为盛行,然而那时却不重视八字的欠缺,只取五行相生之义用来序辈。

宋代应用五行相生命名方法如下式:

木生火:父名属木,则子名应属火;

火生土:父名属火,则子名应属土;

土生金:父名属土,则子名应属金;

金生水:父名属金,则子名应属水;

水生木:父名属水,则子名应属木;

宋徽宗时力主抗金,起用岳飞、韩世忠的宰相张浚,名属水所以要给儿子取一个属木的字,故其子名张械,张械名属木,其子应以火名,故张械这子名叫张焊。以后历代人们多以“生辰八字”的欠缺配以五行在此称作“五行四柱起名法”。“生辰八字”,就是古代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配以天干地支,每项两个字,合“四柱”的干支共为“八字”。

当排出生辰八字后,根据其缺欠,取五行中水、火、木、金、土中相应的一个属性的字来补救。如:“八字”中欠金,可用“慈”字;“八字”中欠木,故以木属“森”字为名。另外,还可以用水、火、木、金、土做偏旁,视欠缺多少而增减。

八卦取名法

《周易》的哲学原理、思维形式等对中国文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传说中都认为伏羲作八卦,文王作六十四卦并繇辞,孔子作传。八卦本是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是具有朴素辩证因素的。现在人们把八卦当做“迷信”或“封建糟粕”,是因为:①后人把八卦作了卜簸的巫术符号;②自然科学发展的局限和横向联系的枷锁,加之八卦深奥的内容,使人们很难据此进行研究、论证。其实,《周易》以阴阳两个符号去概括天下的一切事理,由阴阳两个符号组成八卦,八卦被称为经卦,是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每个图形用三条线组成,不断的直线“一”代表阳,叫做“阳交”。间断的直线“一一”表示阴,称为“阴交”。阳交和阴交不同搭配成为八种图形,象征八种自然现象,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分别归类为,乾象天,坤象地,震象雷,艮象山,离为火,坎为水,兑为泽,巽为风。

古人认为,八卦中“乾”、“坤”两卦最为重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根源,而八卦中,乾与坤、震与类、坎与离,艮与兑是四个矛盾对立的形态,传说周文王姬昌将八卦互相结合,得到六十四卦,并用来象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如果细说《周易》,内容庞杂,包罗万象,这里我们只主要介绍一下八卦的象征意义。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日,为玉,为金,为马,为木果等,可以表现一切强健阳刚的对象。坤为地,为臣,为母,为月,为牛,为布,为腹,为釜,为女,可以表现柔弱、顺从等一切的对象。震为雷,为动,为龙,为长男,为人足,为运动,为出征等,它表示富于动感的对象。艮为山,为止,为狗,为少男,为手,为山径,为石头,为笃实等。它具有稳定的意义。离为火,为丽,为雉,为中女,为电,为文彩,为光明。它一般表现光辉灿烂的对象。坎为水,为险,为猪,为中男,为耳朵,为车轮,为疾病,为荆棘,为盗曲,为懒惰等,多表现危险、邪恶等意义。竞为泽,为悦(说),为羊,为口,为少女,为巫,为妻妾,为言语,多表示喜悦、温存的意义。巽为风,为人,为木,为股,为鸡,为长女等。它多表示男女情感、随风化雨式的教育等意义。

以八卦注重“姓”和“名”的统一:①先以姓为上卦,得出姓的属性;②查寻六十四卦,取意好之卦;③按该卦规定的笔划打出合意的字命名。如,一个女孩姓金,将金姓置为上卦,笔画为八,则属坤,坤象征地;然后,在六十四卦中任意找一吉卦,如“地天泰初九交”得知下卦应为乾,名可在一画、九画、十七画、二十五画中找合适的字;比如在十七画中得到“霞”字,便可命名金霞了。检验:金霞,上卦为八,下卦为十七,坤、乾的卦象是地、天;将姓名笔画加在一起,以六除之,余数一,得“地天泰初九分”;进《周易》,为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注云:“得此交者,在仕则同寅协泰,而超迁有基;有士则同道尚德,而飞腾有日;在庶俗,则可同志合谋,而财利日增。”以上尽是喜庆之辞,运气应该不错。没料想,金霞小姐未满十五岁,便丧生在车轮之下,呜呼哀哉,二老怨天恨地,就是怨不到名字上去。

五行、八卦凝聚着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借其中美好的意思起名求予吉利也未尝不可;但是,用已经起好的名字去与八卦对号,从中寻找命运如何的答案,那就大错特错了。

十二属相取名法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配合十二生肖与属相的起名习俗。人有属相,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后种习俗。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形成的十二属相。

子鼠:据说天地生辰于子时(午夜十一点至一点钟),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

丑牛:老鼠打开天地之缝,牛方出来耕耘大地,子是五时(午夜一至三点钟)就属牛了。

寅虎:传说人生于寅(凌晨三至五点钟),“寅”字有敬畏之意,人最怕老虎,寅就是属虎了。

卯兔:卯时(早晨五至七点钟)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月亮还控制大地的亮度,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就属兔了。

辰龙:传说辰时(早上七至九点钟)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

巳蛇:蛇利用草掩护其行踪,据说巳时(九至十一点钟)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

午马:午时(十一至下午一点钟)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路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

未羊:传说羊吃了未时(下午一至三点钟)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

申猴:申时(下午三至五点钟)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申就属猴了。

酉鸡:酉时(下午五至九点钟)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

戌狗:戌时(晚七至九点钟)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守夜,这时就属狗。

亥猪:亥时(晚九至十一点钟)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就属猪了。

如何配合十二生肖与属相起名呢?一种是直接以十二生肖与属相起名的方法,例如:

壬申猴王子鼠牛丑牛

孙寅虎郑卯兔李未羊

江午马公辰龙龚亥猪

吴戌犬黄酉鸡张巳蛇

这种方法虽然能明确地将十二生肖与属相体现在名字中,有纪念出生时辰的意义,但有两个弱点。其一是,中国人口多,同姓率极高,用这种方法起名,同样容易造成同姓同名率极高的现象;其次是,这种方法比较浅,没有反映十二生肖与属相的内在含义。

配合十二生前与属相起名的另一种方法,则是依据十二生肖与属相的内在精神,在名字的字形上,避凶趋吉。这种习俗很古老,流传很广,各地方也不尽一样。现将属相与起名的习俗宜忌简述如下:

鼠年生的人:

在起名时有“一”、“米”、“豆”、“鱼”、“金”、“玉”、“木”、“月”、“田”等部首为好。

牛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斗”、“豆”、“米”、“金”、“玉”、“木”等部首为好。

虎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山”、“玉”、“金”、“木”、“示”、“月”、“马”等部首为好。

兔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月”、“一”、“山”、“田”、“禾”、“木”、“人”、“金”、“白”、“玉”、“豆”等部首为好。

龙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金”、“玉”、“白”、“赤”、“月”、“鱼”、“酉”等部首为好。

蛇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一”、“虫”、“豆”、“鱼”、“酉”、“木”、“禾”、“田”、“山”、“金”、“玉”、“月”、“土”等部首为好。

马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一”、“金”、“玉”、“木”、“禾”、“虫”、“豆”、“米”、“月”、“土”、“才”等部首为好。

羊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金”、“白”、“玉”、“月”、“田”、“豆”、“米”、“马”、“禾”、“木”、“鱼”等部首为好。

猴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木”、“禾”、“金”、“玉”、“豆”、“米”、“田”、“山”、“月”等部首为好。

鸡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米”、“豆”、“虫”、“木”、“禾”、“玉”、“田”、“月”、“山”、“金”等为部首为吉。

狗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鱼”、“豆”、“米”、“一”、“马”、“金”、“玉”、“什”、“田”、“木”、“月”、“禾”等部首为好。

猪年生的人:

起名时有“豆”、“米”、“鱼”、“金”、“玉”、“月”、“木”、“禾”、“山”、“土”、“一”等部首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