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好危机准备方案
对危机持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使企业的行为与公众的期望保持一致。通过一系列对社会负责的行为来建立企业的信誉。时刻准备把握危机中的机遇;组建一个危机管理小组;对企业潜在的危机形态进行分类;制定预防危机的方针对策;为处理每一项潜在的危机指定具体的战略和战术;组建危机控制和险情审核小组;确定可能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企业声誉的破坏性影响,建立有效的传播沟通渠道;在制定危机应急计划时,多倾听外部专家的意见,以免重蹈覆辙;写出书面方案,对有关方案计划进行不断的实验性演习;为确保处理危机时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平时应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
一般应急计划的内容:
保安措施——保卫、秩序、设备安全;保健措施——医务人员、设置;意外发生时人员疏散计划、防火措施、户外雨天工作程序。
1999年1月26日,山西朔州毒酒假酒案发,27人命丧黄泉。一时间,全国震惊,继之谈山西酒色变。
从听到毒酒闹出人命的那一瞬间起,高玉文(山西汾阳杏花村汾酒集团董事长)开始了担心,他预感到了事件将对汾酒产生伤害。果不其然,在公众舆论的推波助澜下,一场查封“山西酒”的运动波及全国:福建、山东、内蒙、上海、吉林等等地方。而且,令高玉文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也发生了:跟假酒案本无关系的十大名酒之一的汾酒受了牵连,在许多地方成了查封的对象。
每年春节至元宵十五是白酒销售高潮期,往年汾酒能销1500吨以上,今年仅400吨;二月份,汾酒公司只卖出1200吨酒,往年是3000吨,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万元~1000万元。汾酒损失立竿见影。
看到这一切,高玉文心急如焚,他喊道:“株连酒族使不得。”
急归急,喊冤归喊冤,现在最重要的是行动。高玉文明白:他要尽快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2月6日,高玉文召开全厂扩大会议,研究对策。决定:让前来采访的记者将汾酒不是假酒的信息报道出去,紧急要求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对汾酒进行“特检”。
2月7日,召开重要客户表彰座谈会,全国90多家重点销售商,140多人紧急被请至汾阳,意在稳定销售渠道。
2月23日,在汾酒厂倡议牵头下,山西省轻工总会、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政府部门召集山西10大白酒厂,联合向全社会做出产品质量承诺。高玉文代表10家企业宣读承诺书。
乍一看,面对汾酒危机,高玉文该想的都想到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该说的也都说了。
这一切的措施和行动,一定程度上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倘若从更高的期望值来要求,以及对实际效果的分析看,此次汾酒公司危机公关有不少地方做得并不到位。
山西白酒名声不佳,整个山西的形象也可谓一落千丈。此时,让地方技术监督部门“特检”,而不是国家技术监督局这样全国性的权威机构,自然很难打动正处于信任危机的消费者,包括信息发布会,邀请山西籍记者,似乎都有不到位之嫌。
正确做法是:从危机的一开始就应迅速反应,站在最高的角度、最大的范围内研究对策。
除了借记者进行宣传报道传递信息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办法。比如掏钱做广告。广告的好处是不用受制于人,又快又好,名酒、好酒、冤情……想说啥就说啥,只要不违反广告法。
据说,曾有某报记者自告奋勇为汾酒出主意:“以广告的形式发布汾酒冤情,并成立打假基金会等等措施”,可惜他被告知:“我们现在不做广告。”
其实,国际上每例成功的危机公关,从来都是广告、新闻公关多种手段多管齐下。
2月28日,《经济日报》头版报眼刊出广告:“古井贡酒厂致全国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远在千里之外的古井人不甘只为配角,古井人振臂高呼:白酒当立法。并倡议:以中国老八大酒厂的名义成立“中国打击假酒专项基金”,又伸出仁爱之手:向死难家属无偿捐助20万元抚恤金。
不知汾酒人见此广告后有何触动。
2.做好危机传播方案
时刻准备在危机发生时,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以组织为第一消息发布源;确定信息传播所需要的媒介;确定信息传播所针对的其他重要的外部公众;准备好企业的背景资料,并不断根据最新情况予以充实;建立新闻办公室,作为新闻发布会和媒介索取最新材料的场所;在危机期间为新闻记者准备好通讯所需设备;设立危机新闻中心,以接受媒介电话咨询,若有必要一天24小时开通;确保组织“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人员来应付媒介及其他外部公众打来的电话;应有一名高级公关代表参加企业危机管理小组,该小组需在危机控制中心工作;如有可能,在危机控制中心附近安排一间安静的办公室,以确保危机管理小组负责人和新闻撰稿人在里面有效的工作;准备一份应急新闻稿,留出空白,以便危机发生时直接充实并发出;确保危机期间企业的电话总机人员能知道谁可能会打来电话,应接通至哪个部门。”
3.做好危机的处理工作
面对灾难,应考虑到最坏的可能,并及时有条不紊地采取行动;危机发生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设立“战时”办公室或危机控制中心,调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实施危机控制和管理计划;新闻办公室应不断了解危机管理的进展情况;设立专线电话,以应付危机期间外部打来的大量电话,要让训练有素的人来接专线电话;了解企业的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确保企业把握公众的抱怨情绪,可能的话通过调查研究来验证企业的看法;设法使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站到企业的一边,帮助企业解决有关问题;邀请公正权威性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以便确保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时刻准备应付意外情况,随时准备修改企业的计划,切勿低估危机的严重性;要善于创新,以便更好地解决危机;别介意临阵退却者,因为有更重要的问题要处理;危机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当危机处理完毕后,应吸取教训并加以教育其他同行。
4.做好危机中的传播工作
危机发生后,要尽快对外发布有关背景情况以显示企业已有所准备,准备好信息准确的新闻稿,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危机,并正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当人们问及发生什么危机时,只有确切了解事故的真实原因后才能对外发布消息;不要发布不准确的消息;了解更多事实后再发出新闻稿;宣布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尽可能地减轻公众电话询问的压力,做好举行新闻发布会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熟悉媒介通常的工作时间;如果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应及时予以指出并要求更正;要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与记者和当地的媒介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通过他们对外发布最新消息;要善于利用媒介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以控制危机;在传播中避免使用行话,要用清晰的语言告诉公众企业关心所发生的危机,并正采取行动来处理危机;确保企业(组织)在危机处理中,有一系列对社会负责的行为以增强社会对组织的信任。
饮誉国际的“雀巢”咖啡在20世纪70年代却差一点信誉扫地、一命呜呼。这家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原本拥有稳定的市场,但是自70年代开始,世界上出现一种舆论,说雀巢食品的竞销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母乳养育率下降,以至婴儿死亡率上升。这种舆论到80年代竟发展成一场世界性的雀巢抵制性运动。直到这时,“雀巢”的决策者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重金礼聘世界著名的公关专家帕根来商量对策。帕根发现,在舆论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过程中,“雀巢”决策者拒绝听取任何批评,同时对雀巢的经销行为始终保密,而这样的做法恰恰助长了抵制运动的爆发。于是,他把工作重点放在抵制情绪最严重的美国,专心听取社会批评,开展游说活动,还成立了权威性的听证委员会,审查雀巢的经销行为。这一系列的动作逐步挽回了雀巢的信誉。最后,历时7年的抵制运动终于在1974年取消了。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
不应低估社会意识和活动团体的力量,特别是大公司最容易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
不能忽视新闻媒介的能量;
一旦出现损害企业名义的报道,必须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