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魅力教师的修炼
11243400000004

第4章 为人师表在细节中体现

什么是为人师表?从内容上说,为人师表是真善美的体现;从个性来说,为人师表表现为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从形式上说,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德性内涵的直接表达。

(一)个性修养

一位优秀的教师具有健康的个性品质,有着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其本身就是给学生以熏陶和影响的教育资源,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因此,一名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是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

1.开朗的性格

教师热情开朗的性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热爱人生、精神饱满、热爱事业、胸怀坦荡、勤奋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性格可以产生巨大的人格吸引力,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克服逆境和心理挫折,不致由于孤僻、悲观、冷漠的消极情绪而影响教育效果。

2.广泛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拥有广泛的兴趣,不仅是教师自身幸福生活的条件,而且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更广泛领域里建立共同语言、融洽师生感情、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手段。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上,同时还表现在日常活动中热情指导学生开展感兴趣的活动上。

3.坚强的意志

人们常常说教师的工作是艰巨繁重的劳动,其原因在于教师不仅在体力上付出,而且他们在心力上也要付出。教师需要有热情和兴趣,更需要有良心、意志和觉悟。教师的意志作为教师个性品质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师表风范。善于沉着自制,支配情感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抱有明确的目的和坚定的信念,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总是充满必胜的信心,在困难面前百折不回,刚毅顽强,勇敢无畏,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教师这些良好的品质,在不知不觉间都影响了他的学生,他的学生的品质则会在教师的影响下更坚毅。

4.健康的情绪

曾经有位美国专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如果一名教师的情绪不能稳定,那么就容易扰乱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可见,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教师如何实现为人师表呢?

霍华德·加德纳是美国的著名学者,他指出:在自然而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与孩子接触的成人的每个优点和缺点,强项与弱项,都将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成人的行为……同时这些行为将会对孩子的以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观察成人如何处理问题,能否明辨是非以及如何对待他人。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道德就是源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仔细观察成人和其他同伴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就算在教师手中的教科书是一本奇书,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却背离教科书的内容行动,那么教科书则是无用的。只有教师自己把“人”字写大了,才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来。为人师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带动学生们的行为,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人格的潜移默化,直接成为其教育实践的基础。

(二)言传

每个人都明白打动人心的力量是来自一个人的语言、肢体动作,亲切而自然的流露。而教师亲切的话语以及在动作、体态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尊重、爱护、关切之情,可以打动学生。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多一点自然、亲切、文雅,注意使用规范、健康的语言,赞许、肯定的语言,生动、幽默的语言,一定不可使用低级庸俗、粗鲁污秽的语言,更不能使用尖酸刻薄侮辱性语言嘲弄辱骂学生,因为这不但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而且还会给学生心理留下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言教从口边做起,教师要注意说话的场合、时机和内容,把话说好。同时,教师应适时发挥表情、动作、眼神、手势等无声语言的暗示与沟通功能。关爱地抚摸一下学生的头、亲切地握手、赞许的目光、会意的微笑……每一次举手之劳,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关心、鼓励和期望,从而收到无言之教的效果。

曾经有这么一位教师,他原本就非常着急地前往教室上课,当他推开教室门的刹那,不知道是那一名捣蛋的学生在门的上方放了一盆土。只听“哗啦”一声,掉下来的一盆灰土,刚好扣了他满头满身。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他顿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像一座爆发的火山,对着全班同学大吼:“笑什么笑?”学生们一看是他,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恐惧的神色,大气也不敢出。他尖利如刀般的目光定格在全班同学的身上脸上,足足有十分钟之久,才用一种低沉的、威严的声音问:“这件事儿是谁干的?马上给我站出来!”全班同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教室里静得只听见“咚咚咚”的心跳声。但他分明看见,一个学生低垂着头,浑身哆嗦如筛糠。他不动声色地走下去,一手提起那名学生的衣领大吼道:“是不是你干的?说!”

学生颤抖着说:“不是我!我没有!我……我不是故意的……”

教师将学生的衣领一甩,不屑地说道:“哼!狗改不了吃屎。不是你还能是谁?马上停课三天,回去请家长。”接着,他又将参与此事的学生统统赶出教室。他这时依然余怒未消,于是命令全班同学站起来,由着自己的怒气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了起来,几乎把一切能骂得出口的话都骂了出来,直到下课铃响起。很显然在这场事件中,这名教师是受害者,但他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脾气暴躁,口出脏言,出言不逊,伤及无辜,这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从受害者一跃成为害人者,作为一名教师他失去了最重要的品质。

(三)身教

在教师这个职业中,什么叫做以身示范呢?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使之受到教育,这便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其特点是以身垂范,直观性强,感召力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当“己正”之时,“正人”的想法也就达到了;只有“其身正”,方能求得“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方能产生无言而威、不教而教的特殊文化心理;否则,“上行下效”,必然对学生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身教一定要从身边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教育。这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1919年之后,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创办南开小学、南开女中和南开大学。他对于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十分重视,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曾有一次,他不经意间看到一名学生的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而那名学生却一点儿也不服气,俏皮地反问道:“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当着这名学生的面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全部取来,当着众人的面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虽然南开是一所私立学校,但并不是生财赚钱的工具。南开的经费完全公开,每年的账目都放在图书馆里任人查看。张伯苓曾经说:“如果有谁想查当月账目,那么我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告诉你。”他以身作则,对于学校的每一个铜板都甚为节约。每月张伯苓取于教学的报酬,只是中心校长的一份薪水。大学成立后,他也只在此之上加三四十元,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工资的二分之一。每次学校出公差,他要前去北京办事,为了替学校省钱,他总是住在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普通客店,每天房费一元。张伯苓常常在外为学校募款,几千、几万、几十万元,都分毫不差交到学校,他从来不会拿其中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以身示范,包含着要做好学的榜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自己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勤奋好学的学生。”这要求教师要建构精深的广博的知识体系,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完善技巧,提高适应教学能力,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每位教师在教授一门课程之前,自己肯定先要精通所要教授的这门学科,要熟悉所教学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杯水,一桶水,长流水”的关系。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厚实的功底,讲课能挥洒自如,引经据典,引人入胜,从而使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那么死板,而是充满了乐趣。

曾经有一位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那一年我新到一所小学当班主任,刚开始我发现这个班的同学在早读时间很吵闹,而且迟到的很多。我便用批评干涉的方法强制他们改变,一周过去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徒劳的。新的一周开始,当学生们走进教室时,发现我正和他们一样端坐在教室里,旁若无人、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们好奇地围在我的周围一探究竟,很快,一些学生被我的这种举动吸引,一些学生则回到自己的座位,拿出了课本和自己喜爱的东西。一个月以后,班上再也没有迟到的学生,教室里响起的是我和学生们共同的读书声。”

作为教师,只有为人师、为人表才能更好地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