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德:一束鲜花
11243200000036

第36章 一字回信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画家以及文学家苏轼,在文学和书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但是,作为政治家道路却走得十分坎坷。二十一岁的时候考科举中了进士之后的整整四十年中,他多次被放逐,被抓捕,被治罪。

苏轼在被流放的时候由于生活困难,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当时是因为环境,条件等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在他做高官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节俭的好习惯。吃饭的时候,他给自己下了一条死规定,那就是每顿饭只准吃一个菜,不能多。即使有客人来,也只能增加两个菜。

有时候别人请他吃饭,他也会事先告诉那人自己的习惯。不许铺张浪费,否则自己绝对拒绝参加。

这一天,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苏轼遇到了自己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高兴万分。老朋友便邀请他一起吃饭。苏轼一如往常提醒他不能铺张。只要比平时多几个菜,老朋友们在一起能叙友情就可以了。

几天后,苏轼来赴约了,却发现老朋友并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做,酒席上面山珍海味,十分铺张。苏轼当时就不客气地对他的老朋友说:“看来你是真正不了解我苏某人。你将酒席办得如此丰盛,看来并非诚心诚意接待我。我还是走了。”说完,转身就要走。

好友连忙拦住苏轼解释,说他是知道苏轼节俭的习惯的。不过今天是因为多年不见的好友重逢,想要好好庆贺。二是因为知道苏轼在朝里当高官,不能太寒酸而失了他的身份。所以才开的一次例外。他希望苏轼也给自己开一次例外。

苏轼反驳说,朋友相聚就该像朋友一样的随便。其次,在朝为官,就更应该要节俭。高官不该成为铺张浪费的理由。说完,他依然没有入席,离开了。

苏轼不但严于律己,一直用节俭要求自己,还同样要求他的亲人。他有一个远亲,也是朝里的高官,十分注重场面,生活也很是奢华,干什么都要有成群的人专门伺候着。洗澡后,还要用名贵的药膏擦身体。还要用异香熏衣服。他觉得这是自己大气,讲究。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浪费是可耻的事。

有一次,他还写信给苏轼,不厌其烦地夸耀自己的“养身之道”。苏轼看完信后,非常厌恶。提笔就给远亲写了一封回信。而整封信的内容,就只有一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俭”字。他希望远亲看到这个回信之后,能够有所醒悟,改掉奢华的恶习,崇尚节俭。

节俭,并不是只有穷人才干的事。富人节俭才叫不易。勤俭是一种美德。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勤俭还是一种财富。因为勤俭,等于积累。你将自己的财富慢慢积累起来而不是随心挥霍掉。那么积累的越多,你的财富就越多。这就跟拿个储蓄罐存零花钱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