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进取心:穿越大海的海鸥
11242800000029

第29章 蓝色海水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回到加尔各答后,拉曼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他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便决心重新进行研究。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它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他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后来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很多人喜欢孩子,喜欢孩子是纯真的,代表着人类最真的本性。我们之所以无法回到孩童时的纯真,一是因为社会使我们必须成熟地来伪装自己,尽量不受到伤害。二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使我们的阅历越来越增长。当我们一心只忙于工作、学业各种事的时候,却忘记了我们最初想要的答案。

如今我们回答答案比想为什么要多,所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无趣,如果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问问自己,比如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学习不好?为什么别人比自己好……如果我们找到自己的答案,并加以行动,难道我们会不快乐吗?会学习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