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户外生存手册
11242400000214

第214章 常见的野菜

马齿苋:马齿苋的别名为马齿菜、马蛇子菜、蚱蜢菜,又名五行草。大家又称它为长寿菜、长命菜,为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荒地、田间、菜园、路旁和田野杂草之中。在每年的5~9月份可采摘嫩茎叶。

莲子草:别名耳菜。莲子草喜温暖、潮湿,故多生长在水沟边或潮湿处,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更佳。在春夏季节常采摘幼嫩茎叶。

地肤:别名扫帚菜、扫帚苗、落扫、地肤苗等。地肤适应性强,对气候、湿度要求不严格,在原野、山林、荒地、田边、路旁、果园、庭院均生长良好。

小黄花菜:别名黄花菜、金针菜。小黄花菜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平原疏松土壤中生长旺盛,怕水涝,对光照适应性强,山坡、草地和林下也可生长。在新鲜时不宜多吃,吃时用沸水焯的时间要长一些,再用凉水浸泡,使其所含的秋水仙碱溶于水,以免中毒。

荠菜:别名荠、荠菜花、护生草、菱角菜等。荠菜对土质要求不高,在田边、路旁、沟边、荒地、房前屋后、庭院、园地均有生长。每年的3~5月份,采摘其嫩叶。

苦菜:别名苦苣菜、小鹅菜等。苦菜分布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长。苦菜多野生于山坡、丘陵、路旁、田边、房前屋后,特别在零散地或肥沃的垄沟、田埂上,长势更旺。

苦菜既能食用,又能入药。每年3~8月份,可采摘其嫩叶。

鸭舌草:别名水锦葵、猪耳草、鸭嘴菜等。多生长在稻田、池塘或不太流动的小溪沟里。有蓝色的小花。在夏季采摘其嫩茎叶。

野茼蒿:别名革命菜、飞花菜、野青菜、野木耳菜、安南菜等。野茼蒿较喜温暖湿润,故多生长在荒地、路旁、小沟及山坡、林缘的草丛中。每年春、夏、秋三季,可摘其茎叶、幼苗。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苗等。生长于山野、坡地、路旁、田间、地头、地界均能生长。每年的五六月份,可采摘蒲公英的嫩叶。

野菊花:别名苦薏。生长于山坡、原野、路旁、田埂、草丛等处,均可见其生长。春、夏季可采摘嫩茎叶,秋季可采花食用。

马兰:别名马头兰、路边菊、泥鳅菜。马兰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每年可在3~4月份摘取嫩苗或嫩叶。

清明菜:别名佛耳菜、鼠耳、鼠曲草、清明粑。在原野、山坡、路旁均可生长。清明菜其嫩叶可食,茎叶又可入药。

野韭菜:别名山韭菜、宽叶韭、岩葱等。喜在潮湿的山林、坡地生长,在低洼潮湿肥沃的田头、地边长势更佳。海波2000米以下的草原、山坡均可生长。野韭菜营养丰富,花、茎、叶全年能食用,秋季还可挖掘其根须食用。

小根蒜:别名山葱、苦蒜、泽蒜、野葱等。喜阴湿的环境,在原野、山坡、丘陵、山谷和树林、草丛中,生长较快。全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所以茎叶都可以食用。

苣荬菜:别名取麻菜、苦买菜、苦麻子等。其根茎入地很深,所以适应性很强,较耐干旱,多在田野、路旁、坡地、丘陵、田头、地埂、房前屋后均有生长。苣荬菜维生素含量很高,是常用的野生蔬菜。常在春季采摘幼苗,还可入药。

桔梗:别名绿花根、铃铛花、梗草等。常野生于山坡、草丛中,以及向阳干燥处。桔梗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很高。常采摘其嫩叶做菜食。

白蒿:学名茵陈蒿,别称茵陈或绵茵陈。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多分枝。茎生叶,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有灰白色细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形花丛,秋季开花,总苞片三四层,卵形;花绿黄色,瘦果长圆形,无毛。根繁殖,全草有香气。嫩茎叶可供食用。

小知识 野菜的食法

生食:已知无毒并具有美味的野菜,例如苦菜、蒲公英、小根蒜等。将野菜摘洗干净,用开水烫过即可加调味品食用。另外。已知无毒并具有柔嫩组织的野菜,例如马齿觅、托尔菜等,可将野菜用开水烫或煮开3~5分钟后,将菜捞出,挤出汁液后,加大调味品凉拌吃。这样可以除去一些苦涩味。

炒食或蒸食:已知无毒和无不良味道的野菜,例如刺儿菜、荠菜、野苋菜、扫帚菜、扁蓄、鸭跖草等,将嫩茎叶摘洗干净,切碎后即可炒食作菜。或加人主食中作粥、馒头、包子馅。

煮浸:这是民间比较广泛的一种食法。对于一些具有苦涩味并可能,具有轻微毒性的野菜都可采用这一方法。例如败酱、肥脂麻、水芹、珍珠荣、奠菜、龙芽草、杨梅等。采摘嫩茎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分钟,然后捞出,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并且不时换水,浸泡时间随野菜的苦味大小而定,必要时可以过夜。然后即可炒食或主食配合作馒头、窝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