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户外生存手册
11242400000148

第148章 被蜈蚣咬伤后

蜈蚣俗称“百足虫”,身休长而扁,头部后面有一对钩状毒爪,与体内毒腺相通,属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蜈蚣的毒液中含有两种有毒成分:溶血蛋白质和组胺样物质。蜈蚣越大,其毒性则越强。被蜈蚣咬伤后,多数伤员只有局部反应,如局部红、肿、热、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发麻、眩晕、恶心、呕吐等;极少数伤员甚至发生昏迷、过敏性休克等。

蜈蚣咬伤后可按如下方法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5%~10%碳酸氨钠液冲洗伤口。蜈蚣咬伤的痕迹是一对小孔,毒液就是顺小孔流入的,所以一定要用碱性水反复冲洗,忌用碘酊或酸性药物冲洗或涂擦伤口。

雄黄、甘草各等份研成粉未后,用茶油调匀涂患处。或用季德胜蛇药调成糊状,涂擦在伤口周围。或用雄鸡口内的涎沫(将雄鸡倒提,唾液即可流出),抹涂于伤口。或取新鲜蒲公英、扁豆叶、七叶一枝花、半边莲、鱼腥草、马齿苋、鲜芋尖、番薯等任何一种,捣烂,外敷患处,有止痛、止痒、消肿的作用。

疼痛剧烈者,可适当服些止痛片,有过敏征象的,口服抗组胺药物。经上述处理后,如果患处肿痛不消退,症状加剧,或全身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小知识 蜈蚣咬伤与毒蛇咬伤的鉴别

蜈蚣毒液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如组织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质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痛,或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或有过敏休克等发生。无局部牙痕,可与毒蛇咬伤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