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成长的学习细节
11238700000048

第48章 掌握交替学习法

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他连续长时间学习同一内容时,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劳,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要讲究得当,比如,每学习一门课程一定时间后,就可以换另一课程来学;学一会儿语文的内容后,再学一点数学的内容,学习一会儿难度较大的内容后,可以穿插一些难度较小的内容来学习。这对保护兴趣和培养兴趣都是有好处的,这种学习方法就叫做交替学习法。

生活实景:

刘泽汀是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2006年,他被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同时录取,并获香港科技大学4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2006年5月,刘泽汀参加香港科技大学面试,以优异成绩获内地考生第一名,成为东北三省惟一一位通过考试被香港高校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的高中生。

刘泽汀取得的辉煌成功让全国学生投来羡慕的眼光。那么,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让他能够获得如此的骄人成绩?又是用什么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话题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香港科技大学的刘泽汀终于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公之于众,秘密就在于他从小就开始用交替学习方法去学习。

在初中、高中期间,刘泽汀就采用自己独创的“交替法”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班级前矛。所谓“交替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轮番交替进行,即在一定时间内,轮换学习(包括做题)各门学科。他的理解是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它符合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自然规律。比如,总做一件事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产生厌倦和抵触。顺应这一规律的正确方法就是不断地弃旧迎新。当然,新和旧是转换的相互取代的,新转化为旧,旧又变为新。

刘泽汀在复习的时候,从来不会集中精力只学某一门学科,或只做某一门学科的题。也就是说,桌子上一定放着四五门学科的书,如果学习时间为一个半小时,他就安排学三到四门学科,每科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接受某一类新信息时,前半个小时最兴奋、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超过30分钟即开始下降,如果这时候继续学下去,效果会大打折扣。然而,接下来换另一门学科,大脑就会又处于最活跃、最兴奋状态。如此下去,一个学习周期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最多不超过两小时。一次学习时间超过两小时,效果非常差,还不如休息一小时后下一轮学习的20分钟效果好。

另外,这种交替学习的方法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那就是可以促使你各科均衡学习,齐头并进,杜绝了偏科的现象。刘泽汀在中学时,他参加多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奖,各科成绩均衡,就是受益于此。长期坚持交替法学习,还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它会使你不必考试前突击,其实你已经在天天“突击”备考了,避免总是被考试牵着鼻子走。

在刘泽汀的学习生活中,他最重视的就是学习的效率,而交替学习正是学习效率提高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全部脑细胞,倾注全部热情投入其中。在20分钟至30分钟内一定要解决问题,假如在此时间内还没有思路,那么就立即停止这一科目的学习,因为你已经进入“山重水复”的境地,千万不要与它继续纠缠,否则不仅徒劳无益浪费时间,还会使你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一个循环之后或休息之后,当你再回来重新进入这一科目的学习时,往往会茅塞顿开,从而顺利进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刘泽汀的交替学习法促使他成功地进入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门,并4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前车之鉴,或许这种学习方法也能使我们成为更多个刘泽汀。

细节感言:

孩子饱满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中小学生,很大程度来自于学习兴趣。在学习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学习某一课程,每天计划的学习量不要太大,以免影响信心。一次复习两个小时足矣,复习时应尽量将听、说、读、写(包括解题)结合起来。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穿插学习,这样学生就不易感到疲倦。长此以往,肯定会让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于那些不懂交替学习法的学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尽早纠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

首先就是,当学生在复习前,一要将复习计划尽量具体化,应细化到具体学科的具体内容(如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这样可有效避免复习的盲目。

二是尽可能将感兴趣的学科与兴趣较弱的学科安排在一个时间段交叉复习,这样可激发复习的兴奋点。不要长时间学习同一个科目,因为任何人长时间从事任何事情,都会产生疲劳和厌倦。所以,要学会调整自己,常换换脑子。

三是在复习板块之间要放松,做到劳逸结合,一般可参照学校的上课作息(45分钟至1小时学习,10分钟休整),休息时可听音乐、喝点水、与家人聊聊天等,这样有利于减少复习的枯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