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成长的学习细节
11238700000020

第20章 坚持放学后主动复习功课

什么是复习呢?复习就是对自己学习过的课程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通常复习的过程需要相应的练习和记忆。通过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质量,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再一次温习”的过程,复习的意义是什么呢?通过复习可以加深认识和理解那些遗忘、生疏的概念或知识点。复习是承上启下的过程,古语讲“温故而知新”,就是通过复习对原知识可以产生更准确的掌握,也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做更好的准备。如果不复习,就很容易遗忘。人们常说这样一句玩笑话:“学的都还给老师了?”就是说老师教过的都不记得了。本质上讲,复习是强化记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固化的过程。

生活实景:

王海伟是一名初中生,他平时功课掌握的还不错,小测验的成绩也很好,可就是到了大的考试就不行!一考就砸。

有些题其实也并不是不会做,有时候在考场上怎么也做不出来,某个概念、定理或公式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一下了考场,就想起来了,真是令人非常懊恼。

他心里带着这个困惑,去找正念大学现在放假在家的表哥。表哥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话,而是给他放起一个影碟来。他原本怀着好奇,没想到表格放的却是一个老电影《碟中谍》。

他有些失望,说:“这个电影有什么好看的,故事情节我都能讲下来。”

表哥说:“那不看了,你给我讲一讲故事概括吧!”

王海伟给表哥绘声绘色地讲起来,讲完之后,表哥说:“不错,连电影里一个很小的细节都没有漏掉。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课本里的知识为什么就记不住哪?”

王海伟脸红了,向表哥请教。表哥说:

“一部好的电影,人们多看几遍,就可能连电影中的台词都能背下来。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人们看完电影之后,总要在脑子中间一遍遍的回忆。就是人们常说的在脑子中‘放电影’。让我们对自己提个简单的问题。请想一想,在考试中,什么问题基本上从来都不会出错?——考卷上的名字!为什么呢?很简单,自己的名字天天听,天天看,天天写,早已是烂熟于心了,闭着眼睛都不会写错啊!换句话说,想写错名字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哦,那就是说,学习也是这样,要经常复习,经常在脑海中回放电影。”

“对。”表哥满意地说。

从此,王海伟注意了复习。白天,他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地做好笔记,争取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消化掉。中午休息时间,就进行一次“放电影”。放映前,先伏在桌子上,停止其他一切肢体活动,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放电影”。这时候,他努力使脑子中出现课堂上的师生活动的图像和老师清晰的声音。然后把黑板上的内容、老师讲的话按上课的顺序在自己设制的“银幕”中再现一遍。

晚上睡觉前,是进行重复“放电影”的好时机。这时“放电影”可以躺在床上,不必像中午那样把每节课的内容全部“放”一遍,只需将每节课的关键内容在脑中放一遍就可以了。

最后一步“放电影”是在早上起床后。此时,“放”起来就很省力了,脑子里无需出现活动的图像,也无需出现声音,只需用十几个字把课上的内容要点概括起来就行了。

他每天都这样坚持做这个“放电影”的小细节,没想到王海伟最终取得了好成绩,顺利升入了表哥曾经就读过的重点高中。再后来,王海伟考上了大学、硕士、博士……

细节感言:

复习是为了掌握得更扎实。如果不复习,学得不扎实,就会花费许多时间而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虽然你曾经会过,但到了某个特殊的时刻,你所做的反应是不会!这说明你其实还是不会,不管你是否曾经会过!

如果说因为无知而不能得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由于不扎实原因而失分的话,不仅不能得到原谅,还应该自责啊!要想最大限度地制止错误的发生,就要把所有的概念点和知识点掌握得扎实和准确。有备无患,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而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只靠一次性活动是不能够做到的,要靠不断总结、练习、积累来实现。而这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纳为一个你熟悉的词汇:复习。

平时开展复习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操作。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你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考前的大复习会很轻松。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

中国“熊瞎子掰玉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玉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个玉米。

这两个故事对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启示。那就是,要勤于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