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11238100000003

第3章 前言

伊朗忽鲁谟斯(Hormuz)是郑和最后四次下西洋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在他第四、五、六次船队停泊过的其他港口和国家的名字被记载之前,忽鲁谟斯的名字已出现在刘家港和长乐的两通著名碑铭中,这表明忽鲁谟斯的重要性。郑和的船队通常是在冬季抵达忽鲁谟斯,在那里大约停留两个月,从1月中旬到3月中旬,当西南季风到来时,他们便踏上归国的航程。比如郑和的最后一支船队于1433年1月17日抵达忽鲁谟斯,同年3月9日自忽鲁谟斯起锚返航,船队快速地经过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历时近5个月的航行后,于当年7月22日回到北京。

中国官员在忽鲁谟斯逗留期间,必定同当地上层人士有过频繁交往。由此使得忽鲁谟斯诸王获得了有关中国商业实力及朝贡贸易制度性质的许多知识。因此他们多次遣使前往中国,这些使节在明代文献中被称为“贡使”,这些贡使将马匹及方物送给中国宫廷。与此同时,中国人也认识到了忽鲁谟斯在与中东和地中海地区贸易中所发挥的直接作用。

位于波斯湾口的忽鲁谟斯是西亚和阿拉伯海周边国家之间航行船只停泊的良港。从古代的萨珊王朝(Sasanians)到11世纪时,西拉夫(Sīrāf)港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类似的地位。西拉夫是萨珊王国最重要的港埠,曾一度成为伊朗南方最富的城市之一。12世纪时,基什岛(波斯文为Kīsh)逐渐取代西拉夫成为波斯湾的主要港口。基什岛取代西拉夫以及后来忽鲁谟斯取代基什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地理位置所致:基什岛位于西拉夫东南,靠近霍尔木兹海峡。因此,它可以切断所有前往西拉夫船只的航道,而忽鲁谟斯则可以监督所有驶往基什岛的船只,因为它位于基什岛的东部。

在两个多世纪中,忽鲁谟斯王国一直保持着在贸易方面的重要地位。它后来的衰落主要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在16世纪初刚在伊朗执政的萨法维王朝(Safavides)想征服忽鲁谟斯。他们甚至曾一度欲同葡萄牙人合作,但此计划未付诸实施。最终在1515年(回历921年)时,阿封苏·德·阿尔布库尔克(Alfonso de Albuquerque)控制了忽鲁谟斯。虽然忽鲁谟斯在“埃斯塔多印度政权”(Eestado da India)统治下没有恢复往日的地位,但它仍是印度至近东航线上的重要港口。17世纪初,葡萄牙人的统治终结,此时萨法维人又与东印度公司联手。可是到了1622年(回历1032年)忽鲁谟斯的统治权发生更易之际,绝大多数建筑物遭到破坏,萨法维人遂决定将所有船只的航行路线转到忽鲁谟斯岛对面位于伊朗本土的古姆鲁(Gomrū)。古鲁姆被新主人称之为阿巴斯港(Bandar Abbas),它的崛起最终导致了忽鲁谟斯地位的衰落。今天的忽鲁谟斯不过是一个荒岛而已。

在中国文献,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文献中,提到忽鲁谟斯的资料极其丰富。本书将对所有重要的原始文献加以讨论,对元明之前为数不多的报告和著作虽也涉及,但只作简要提及,旨在反映出中国对忽鲁谟斯国及其人民的“认识”。我们将精选出新的历史、社会或经济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从米勒斯(J.V.G.Mills)及其他学者杰出的翻译作品中获得,进而将中国著作中的可靠记载,与现当代欧洲人和伊朗人的论述资料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展示中国著作家们对忽鲁谟斯的看法。然而,本书未对这些叙述文献的风格和范式进行分析。这类分析有待于另行组织。

简言之,我们在进入中国文献的分析之前,首先将通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伊朗文献(包括对早期阿拉伯文献的综合观点)来开始这项工作,对忽鲁谟斯的历史和社会进行简要阐述。在“中国章”里,我们将首先考虑元代的文献,其中《岛夷志略》最为重要。该书介绍了名叫“甘埋里”的地方,柔克义(W.W.Rokhill)认为是科摩罗群岛(Comoro Islands),但藤田丰八(Fujita Toyohoshi)、沈曾植、苏继庼则认为该地名应为忽鲁谟斯。接下来的一章是有关忽鲁谟斯和中国之间在明代互派使节的记述。该章主要根据《明实录》中记载的资料,也涉及彼此的“认识”问题,其关注的重点是(忽鲁谟斯国)贡使来华及中国使团的年代。重编该年表是本书第二项主要任务。后面的章节则着重讨论中国古代及明朝中期的历史、地理书上的记述。在此,“认识”问题再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涉及的文本,包括马欢的《瀛涯胜览》(首序时间为公元1416年/回历819年,次序时间为公元1444年/回历836年,编后记时间为公元1451年/回历837年,但总的标注为公元1433年),费信的《星槎胜览》(序言时间为公元1436/回历840年),二书都是第一手资料,由随同郑和下西洋的书记官记写而成。巩珍也是郑和船队的下西洋官员,其著作《西洋番国志》前言时间为公元1434年(回历837年),其正文与马欢《瀛涯胜览》一书非常相似。

这些文献及后来的著作,如《殊域周咨录》、《西洋朝贡典录》及《明史》中的忽鲁谟斯章,只是偶获关注,因为这些资料都来源于古代的历史地理文献和《明实录》。本书最后一章是关于中国航海志和海图中的忽鲁谟斯,意在使以前各章节的论述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本章还将证明忽鲁谟斯是明初航海家们在沿途停泊的一个主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