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11238100000002

第2章 译者小序

这是一部研究元明时期中国与波斯湾地区外交、文化和经济关系史的专著,译者受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处委托翻译出版。原文以英文发表在法国著名学术刊物《法兰西远东学院学报》2001年总第88期上(Bulletin de l’école Fran aise d’Extrême-Orient,88,2001,Paris)。两位作者都是欧洲目前颇有影响的汉学家和东方学家,他们分别是德国马尔堡汉学系的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葡萄鬼”博士(Dr.Roderich Ptak)。其中第一作者廉亚明博士曾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作访问研究,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中国与波斯湾地区古代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本文即其力作之一。该文发表不久,便被伊朗学者麦赫尔达德·瓦赫达提翻译为波斯文,在伊朗发表。论文对元末明代中国与当时波斯湾口古国忽鲁谟斯(Hormuz,今伊朗南部波斯湾口的霍尔木兹甘省一带)的外交、贸易关系,尤其是明初郑和下西洋与波斯湾地区的密切联系,依据中国和西方史料进行了完整的梳理研究,并对柔克义(W.W.Rockhill)、夏德(Frieodrich Hirth)和伯希和(Paul Pelliot)等西方已故的老一辈汉学家的个别观点进行了纠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3月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成立时,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阿高杰里博士(Dr.Javad Aghajari)建议我将之迻译出来,在中国发表。

廉亚明博士与译者曾于2003年年初,因我校与伊朗德黑兰大学、菲尔多西大学和拉扎维大学联合举办“首届赛典赤·赡思丁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经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主任刘迎胜教授的介绍,有过学术联系,算是学术同道。经我联系,他于2006年年初很快就寄来了该文的抽印本一册,并表示非常乐意由我翻译后在中国发表。我尚未开译,2007年年初,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阿高杰里博士寄来了一份他们委托北京一位学者由波斯文转译的中文译稿,嘱我审校。我对照英文原著浏览其稿,错误之多,不忍卒读。我以为致错原因有二:原著主要依据中国元、明文献典籍进行分析,伊朗译者不识中文,且对中国古代与波斯湾地区的交往历史也不甚了解,尽管在翻译中结合伊朗古代文献作过少量注释,但仍错讹百出。北京译者仅据波斯文译文翻译,故而成此结果。因此,我提出仍由我根据英文原文重新翻译后,再行出版。阿高杰里参赞同意我的建议,经我在暑期里的集中工作,终于将之翻译完毕,现提交出版,以飨国内学界。

在此需作几点说明:译者曾将初译稿寄给廉亚明博士审读,他又委托其助手何墨凯先生(Markus Hofmüller)对译稿进行了认真校对,改正了个别错讹和遗漏,补译了注释和参考文献中的部分法、德、葡文文献,俾译文更臻完善,特此致谢。其中仍有少量的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均为拉丁转写)文献,除译者熟悉者外,均保留原文。此外,文中涉及的西方汉学家的名字,凡国内学界有定译,或其本人有通行的汉文名号者,译文中都作了采用,余者即遵学术通例,保留其原文,未作音译处理。

尽管如此,囿于学力,译文中仍存错讹,尚望学界先进不吝赐教。

2007年9月16日于昆明素菲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