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11238100000010

第10章 《星槎胜览》

(成书于公元1436年/回历839年)

费信参加了三次郑和下西洋的活动:第三次、第五次、第七次。他还随杨敕出使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德里(公元1412~1414年/回历815~817年)。他的《星槎胜览》的记载有条不紊,表明他抄袭了马欢的著作。但他对忽鲁谟斯的描述在许方面又与马欢的不同。

环境和风俗

《集录汇编》本的费信《星槎胜览》到了明末万历年间才发现,该书说自古里至忽鲁谟斯要航行10天,这看来时间似乎很短,而在此前的文本中都未提到两地间的具体距离。该书中的另一个奇怪的观察是有关自然环境和动物世界的。费信在书中说:“(忽鲁谟斯)地无草木,牛、羊、马、驼皆食海鱼之干。”这种说法被后来的作者广为引用,尽管费信稍后又补充说:“田瘠麦广,谷米少收,民下富饶。”马可·波罗也说:“每年11月播种小麦、大麦及其他诸麦,次年3月收获。”但这指的是大陆。如今在忽鲁谟斯岛上仍在播种一些大麦。总之,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大部分谷物都是进口的。关于城墙和房舍,费信的观察说:“垒堆石而为屋,有三四层者。”巴尔伯萨也谈到了“用石头和泥灰建造的带平顶的多窗房屋”。泰克希拉说:在岛上开采石头。这把我们带到了马欢描述的色彩斑斓的山上。费信在此的记述非常简略,但像伊本·白图泰那样,他注意到了一些用盐土制作的器具,他还补充说饭菜中勿需加盐(因为碟子本身就含有盐分)。最后,费信谈到马的饲养以及人民善弓矢骑射。波斯以善骑术而闻名天下,在此,我们会想起四千弓箭手等待进攻奥尔布奎基的情形。

人民

费信说“民下富饶”。这可能是指生活的一种较高水准,或指的是我们前面在马欢《瀛涯胜览》中已经谈到的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互助。费信还对当地人的习俗作这样的评介:“男子拳发,穿长衫,善弓矢骑射。女子编发四垂,黄缭其项,穿长衫。出则布幔兜头,面用红青纱一方蔽之。”这一点也得到了伊斯兰法(hijab)的证实,它告诉我们穆斯林妇女在公共场合的应有装束。但显然费信有机会看到她们的发型和饰品,因为他对这两部分作了详细的描述。他还注意到“臂腕腿足俱金银镯,此富家之规也”。

贸易和物产

费信未提铸造钱币的事,但他说金、银币很流行:“行使金银钱。”他提到下列物品:“产有珍珠、金箔、宝石、龙涎香、撒哈剌、梭眼(即前面谈到的Sahala)、绒毯。”关于忽鲁谟斯的进口货物,他提到有:“货用金银、青白花磁器、五色段绢、木香、金银香、檀香、胡椒之属”。显然这些物品是从不同地方如中国、东南亚及其他地区进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