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动物检疫理论与实务
11238000000026

第26章 淋巴结的常见病理变化

淋巴结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病毒以及异物,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所以是最早、也是最易受到损害而发生各种病理变化的器官。它可以是单纯的淋巴结病变,也可以是全身性病理过程在淋巴结的局部表现,在宰后检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血

淋巴结肿胀、质地硬实,表面鲜红或暗红,有时有出血,切面发红、湿润,按压时从切面渗出血滴,见于多种传染病和炎症的初期,可单个或多个同时发生。

二、水肿

淋巴结肿大,色苍白,质地柔软,被膜紧张发亮,切面隆起并流出多量透明液汁。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外伤及各种应激因素作用时。可单发,也可多发。

三、浆液性炎

淋巴结肿大,呈粉红色或红色,质地柔软,切面隆起、潮红湿润,时有出血点,按压时有多量淡黄或淡红色液体流出。多见于急性感染或某些传染病的早期,以及组织器官的局部炎症时。

四、出血性炎

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或紫红色,重度出血时可呈紫黑色,切面因出血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外观:如猪瘟时表现为被膜下及小梁沿线的出血发红,使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败血症及传染病的败血过程时,表现为切面上有散在性暗红色出血斑点,或呈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染;屠宰时麻电引起的淋巴结出血主要见于支气管淋巴结和头颈部淋巴结,多表现为周缘出血,呈圆环状,但淋巴结不肿大。

在屠宰检疫实践中,经常发现有单个或数个淋巴结有充血、出血、水肿等变化,而其他组织器官检查均正常的情况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尤为常见。据报道,家畜(尤其是生猪)长时间处于各种应激因素(如高温、长途运输、长时间饥饿或缺水、剧烈运动等)的作用下,机体肾上腺素水平持续增高,可引起免疫系统的损伤。在其它组织器官均正常的情况下,淋巴结的充血、水肿、出血、浆液性炎症等现象可能也是应激因素使免疫系统受损伤的表现形式之一。

五、出血性坏死性炎

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切面湿润,在出血背景上散在一个或数个灰黄色、灰红色或紫红色坏死灶。病程较久时坏死灶可被肉芽组织机化或形成包囊,严重坏死的淋巴结可整个发生纤维化。

六、化脓性炎

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表面和切面上可见到大小、数量不等的黄白色脓肿,严重时整个淋巴结都被脓肿占据,包以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包囊,由淋巴结附近组织器官或全身性化脓性炎症而来,如猪的化脓性淋巴结型链球菌病时,大多数患猪颌下淋巴结、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化脓,肿大,脓肿破溃后流出脓汁。

七、急性变质性炎

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切面湿润多汁有光泽,色暗红,轻刮切面可刮下粥样物,有的可有局限性坏死灶。

八、急性增生性炎

淋巴结肿大、柔软,切面隆起,湿润多汁并富有光泽,呈灰白色颗粒状,外观犹如脑髓(故有“髓样变”之称),有时还可见到小点状黄白色坏死灶。可见于猪副伤寒及其他急性传染时。

九、慢性增生性炎

淋巴结肿大变硬呈灰白色,切面皮质和髓质分界模糊,有时呈轻微的颗粒状。由于病程较久,病灶周围往往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严重时淋巴结可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十、结核性肉芽肿

淋巴结轻度肿大,结核病灶新鲜时,切面湿润多汁,较柔软,其中散在有大小和数量不等的结节,中心呈干酪样;陈旧性结核病灶则切面干燥,质地坚实,色泽灰白,结节中心坏死并往往钙化。有时整个淋巴结都呈干酪样或发生钙化,伴发化脓性感染时可化脓。

十一、淋巴结肿瘤

可见于良性肿瘤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瘤以及其他恶性肿瘤。淋巴结肿大,其表现依肿瘤性质不同而不同。如淋巴瘤时表面光滑,质硬如橡皮,不与周围组织粘连,相邻淋巴结肿大呈串珠状;有的恶性肿瘤则表面不平,质地坚硬,相邻淋巴结互相融合,与周围组织粘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