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81

第81章 服药好还是输液好?

——父母用药提示之五

我的一位老朋友,身体比较虚弱,虽说没什么大病,但是容易患感冒。一年四季,只要有流行性感冒出现,他每次准躲不了。就是平时没有流感的季节,他也经常得感冒。而且一有感冒,吃药打针全都不管用,每次都要去医院输液,否则好不了。

虽然感冒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经常反复折腾,弄得我的这位老朋友很痛苦。后来,他为此专门去咨询。专家告诉他说,就是因为他先前每次感冒都去输液,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依赖性。所以再患感冒时,就必须靠输液才能治好。专家还告诉他说,医学对此也无良方。他只有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才能逐渐改变这种状况。

这个故事对护理父母有一定的启示。现在不少老年人,一有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输液。对服药、甚至打针都看不上眼。他们认为输液是把药直接流进血管里,疗效迅速,药到病除。因此对输液疗法情有独钟。其实这种观点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输液虽然可使病情好得快一些,缩短病人的痛苦期,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输液疗法的副作用。首先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输液依赖症”;其次,静脉滴注药液,特别是滴注抗生素药物,会发生过敏等意外反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第三,输液不但要采用针刺,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而且在输液时限制病人的活动,治疗时间较长,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医生建议老年患者一般选择用药的正确途径应是:能服药就不要打针,能打针就不要输液。换言之,就是先服药后打针,先打针后输液。

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不要死板拘泥。譬如病情危重时,有发炎或其他危急症状的,当然首选输液。另外有的老年人患有严重胃肠疾病,服用某些药物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时,这时就要权衡利弊,酌情做出恰当的选择。哪种方法对治疗有好处,就用那种方法。

对亲近的人的罪过,会成为对整个人类的罪过。

——俄罗斯诗人叶甫图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