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76

第76章 为什么要防止对父母“过度护理”?

德国心理学联合会对许多养老院调查后发现:对老年人过多帮助反而会加快他们衰老的过程。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对老人关怀备至,老人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包括能够自理的事情,如穿衣、穿鞋、梳理等都由护理员代劳。结果形成了一种依赖关系,使老人的生活失去了独立性,自己无法按个人意志和爱好来安排生活,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反而加剧了身心的衰老。因此专家认为,凡是老人能够自理的事情,最好让他们自己单独去做,这样能够使老人们勤动脑和多动手脚,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四肢骨骼和肌肉的强健会大有益处。

对于慢性病病人给予热情关怀本是一件好事,但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后指出:如果这种关怀“过度”了,慢性病本人的康复期反而会延长。研究人员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发作后康复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妻子外出工作无暇照顾时,丈夫的心脏病却恢复的令人满意;而那些受到更多照顾的病人反而康复期长。

为什么“好心没有好结果”呢?原因在于,慢性病人心理上常会有一种依赖心理,心理学家称之为“病人角色”。表现为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常产生需要依赖医生的治疗及他人的照顾的心理,虽病情好转,但总认为自己尚未康复,还想继续治疗或依赖他人照顾,失去与疾病作斗争的主动性和康复的动机,使肌体及思想处于休息状态,从而减弱了自身的抗病力和免疫功能。

因此,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孝顺就要提倡“科学孝顺”,切忌“盲目孝顺”。譬如对于父母长期形成的叠被、洗衣、拖地、做饭和早起、爱劳动等生活习惯或劳动习惯,就要顺其自然,不能为了“孝敬”而去改变。尤其是那些终生在田头劳作的来自农村的父母,子女若让他们到城里来享清福,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对他们来说,不一定会是幸福,说不定还会因生活变化而闹出病来。

实验证明,老年人适当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或劳动,对其身体是有益的。对于那些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老年人,干点家务活、带带孙子,去市场采购点果菜等,应该是对身体缺乏锻炼的一种弥补。子女们千万不要以为,让父母整日躺在床上休息,或者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孝顺。据介绍,我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100多岁长寿老人,还去田里劳作。这可能也是这些老人之所以长寿的原因之一。

当然,子女既要防止对父母的“护理过度”,也要防止父母劳累过度。在这里要注意三点:一是随其所愿,不要干涉;二是不能安排布置,规定任务;三是强调力所能及,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发现父母有操劳过度的现象,要及时提醒,而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原来什么都不让父母干,变成什么都等父母干。要懂得,老年人随着身体衰老,体能和耐力在下降。他们只能“活动活动筋骨”,不要让其去“承担重任”。

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

——《新约·马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