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65

第65章 为什么对父母用药要慎重?

用药治病犹如用兵打仗,一定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任何的随便大意,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不但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更危险的是还可能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治病不成反致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用药时更要一丝不苟。

一、药品大都有毒副作用。

人们经常因病服药,但是大都忽视了去做这样一件事,就是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去关注其中的“注意事项”或“不良反应”。尤其是对那些常用药,拿来就服,根本就不去重视这些内容。其实,药品使用说明中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说的就是药品的毒副反应。

正常的治疗剂量下,伴随药品防治作用而发生的一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由于使用药品引起人体功能或器官组织的损害,称为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根据其发生时间和损害程度可分为急性中毒反应和慢性中毒反应。

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统称毒副反应或毒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话说得没错,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药品,大都是有一定毒副作用。不但各种西药有毒副作用,中药也有毒副作用。只是毒性和副作用不同罢了。一般来说,西药的毒副作用要大于中药。

就是毒副作用较小的中草药,其危险性也不能低估。如果用药不当,就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习惯性或成瘾性等不良反应。而且有的毒副作用还会在人体内长期潜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老年人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

老年人由于肝肾老化,功能减退,对药品的耐受力降低,形成药物代谢作用的排泄障碍,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一般比年轻人要高出3倍。

老年人用药不慎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很多。例如药物造成精神错乱、幻觉、惊厥、弛缓性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眼球震颤、抑郁、肺水肿、恶心和呕吐、便秘、胃肠道出血、穿孔、贫血、黄疸、耳聋等。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年龄成正比。据统计,50~60岁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4%,61~70岁为15.7%,71~80岁为18.3%,80岁以上为24%。由此可见,老年人年龄越大越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据有关权威部门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其中就有19.2万人死亡。药物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人数的25%。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三、老年人用药容易顾此又伤彼。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在用药上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种是用多种药物合并(联合)治疗,因此由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另一种是由于药物的两重性,常常会出现医头伤脚,医脚伤头的现象。譬如抗风湿药物大都伤胃,而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风湿和胃肠疾病,他们在服用治风湿药时,就有可能加重胃肠病情。

为什么我们说对父母用药要慎重,就是因为子女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外行,容易造成顾此伤彼。有时候父母有病,你用的药物单就这个病也许是对的,可是你在治病的同时,由于药物的负面作用又加重了另外的病情。因此,在平日不要认为父母的病是小病,自己随意主张给父母服药。正确的做法是去问医生。像看病这种事,还是得要听专家的。

问心无愧是一种从不间断的享受。

——英国教士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