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32

第32章 父母为什么爱“唠叨”?

有这样一个笑话:儿子从千里之外的省城,回到农村老家探望年迈孤身一人的老父。晚上父子同床,拉起家常。父亲见到儿子总有说不完的话。儿子却由于长途颠簸,困意难奈,禁不住睡着了。

老父正说到兴头上,忽然听到儿子的鼾声,害怕打扰儿子就停了下来。儿子猛然惊醒,见到父亲正慈祥地望着他,心中深感内疚和自责。没想到,老父这时候却对儿子说,你太困了,好好睡吧。你小时候,我困了搂着你睡觉,你一直咿咿呀呀,不住地给我说着话,我有时醒来2~3回,你还不困,不住嚷嚷。现在你长大了,我却变成小孩了。我们今天比一比,看你小时能说,还是我现在能说。看我今天能把你说醒几回?

与其说爱唠叨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特点,不如说爱唠叨是老年人对子女们的真爱。老年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经得多,见得多,对子女始终怀着牵挂,放心不下。他们怕子女穿衣少冻感冒,他们怕子女吃不好、睡不好影响健康,他们怕子女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犯错误,他们怕子女生活没规律损伤身体等等。有时候,父母的唠唠叨叨,其实是想通过回顾往事,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告诉子女,以免年轻人走弯路。由于父母对子女们事事都放心不下,因此落下了“爱唠叨”抱怨。

与其说爱唠叨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特点,不如说爱唠叨反映了老年人生活的艰难。老人们体弱无力,疾病缠身,其身心所承受的痛苦程度是年轻人难以体会的。腰酸背痛、耳聋眼花,这些对年轻人来说是大病,可对老年人说来,已不能算病,早已是家常便饭了。我的老母亲在晚年的时候,每次接到我在电话里“妈妈,您好吗?”的问候时,总会说这样一句话:“活着,就是好着!”当时我对这句话并不太理解。现在随着我一天天走近老年,对这句话才有了切身体会。俗话说:“小孩有病总是哭,老人有病总是嚷”。在老人的唠叨中,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身体不舒服。

与其说爱唠叨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特点,不如说爱唠叨是老人们孤独寂寞的心理反应。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子女们为了生计,终日在外打拼,农村的子女去了城里打工,国内有人去国外,难有时间陪老人。要不然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会如此风靡大江南北。老人退休后,与单位同事的联系交往日益减少。父母由于行动不便等原因,有时候想与老朋友见见面,都会成为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老伴不幸去世,境况更是雪上加霜。老人们前半生风风火火习惯了,后半生寂寂寞寞反而觉得难受。人的心情是需要宣泄的,人的情感是需要交流的,找机会和子女们说说话,拉拉家常,这是父母的权利,反过来也是子女们应尽的义务。

父母“爱唠叨”,肯定是身心有这种需求。不能看成是“喜欢唠叨”。如果父母真正心平气和,身心健康,子女们“唠叨”多了,说不定到时父母也会觉得有点烦。对父母的心理需求要关心支持,而不能简单地一律称之为“爱唠叨”。

等到有一天父母离开人世,子女们想再听父母的“唠叨”,就成奢望了。

我已经太老,不能受您的教训了。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