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29

第29章 为什么尊重父母要从注意细节做起?

在社会上,能否尊重他人,这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和道德水平。在家庭里,能否处处尊重父母,更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在现实生活中,子女从内心都是爱自己父母的,对父母是尊重的。不尊重父母的子女是很少的。大多数人只是不大注意小事和细节,才给人留下了不尊重父母的印象。因此,确实有必要提醒年轻人,在尊重父母的问题上,一定要注意细节,从生活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

一、首先要注意你对父母的称呼。对于父母的称呼,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不相同。就说国内吧,把父母亲有叫爸爸、妈妈的,也有叫爹和娘的,有的地方把父亲还叫“大”或“大大”的。这些都是各地的习惯叫法,无可厚非。不过近些年来对父母称呼的一些变化值得注意。如取英语音译叫父母“爹的”、“妈咪”的,还有直呼“老爷子”、“老太太”的。前一种称呼似乎显示了子女与“国际接轨”的意味,我不愿对此多加评论。但是把自己的父母称“老爷子”、“老太太”、“老革命”的,我觉得是欠妥的,也是粗俗的。不要认为称谓是小事。如果将来国人都将父母称“老爷子”、“老太太”,那将是很悲哀的。

二、不要把在细节上尊重父母看作是形式。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把礼仪从来看得很重要。礼仪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不要认为只要心里真爱父母就行了,至于在形式上不必那么讲究。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要,形式不当往往会伤害内容。譬如你在家中设宴招待来客时,会让你的父母作陪吗?你如果考虑到父母亲年老体弱,腰酸背痛,又不喜食酒肉,让父母陪客其实是让他们受罪,于是就自个儿和客人在一起进餐,把父母晾在一边不理。虽然你对父母的心意是好的,父母也不会计较什么,但这会引起客人的误解,认为你不懂得孝敬老人。那么如果你让父母先陪一会儿客人,然后说明原委,这时父母提前退席,效果可能就要好得多。

三、子女尊重父母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〇处理决定家事之前,要征求父母的意见。

〇在父母和你谈话时不能心不在焉,甚至流露出不耐烦的样子。

〇不要轻易打断父母的话。

〇当自己的看法和父母相左时,要压制自己反驳的欲望。

〇给父母介绍保姆时不要说“这是伺候你的人”这一类话,而改说:“请她来帮咱们做家务”比较合适。

〇不允许家庭成员有不尊重父母的言行。譬如你不能允许孩子对爷爷奶奶有呵斥、指责等不敬言行,即使孩子还小不懂事。

〇出差或出远门前要给父母打招呼,回来后要先到父母房间看望。如果和父母没住在一起时,也应及时去看望。

〇注意自己和父母谈话的声调和面部表情,切忌声高气重,怒气冲冲。

〇不管父母年纪有多大,都不要把你看作是家长。

〇和因病卧床的父母说话时,最好俯下身来,平等地和他们交谈,避免给父母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〇不要当着父母的面与外人谈说父母的隐私。譬如父母尿布每天洗几次这类话题。

〇饮食安排应当征求父母的意见。因父母进食困难需喂食时,应等他们把口中的食物咀嚼下咽,示意要进食后,再喂食物。

〇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尽量克制自己。譬如父母不喜欢烟味时,就不要在房间里吸烟等等。

我的老年好比生气勃勃的冬天,虽然结着严霜,却并不惨淡。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