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120

第120章 如何对待父母的吝啬?

“爱钱、怕死、没瞌睡”。这是谈到老年人特点的话题时,老年人互相调侃中爱说的一句玩笑话,但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现实生活中,真不乏吝啬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父母。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其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主人公欧也妮·葛朗台,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老人确实大有人在。

有的人进入老年后,会变得心胸狭窄,十分吝啬,甚至爱钱如命。面对这种父母,除非遇上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子女,要不然家庭生活中就会有“戏”唱了。

这种父母忒爱钱,但是他们也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和家人。只是他们在处理金钱与亲情的关系时出了偏差。他们不但舍不得给子女和孙子们花钱,就是对自己也不愿多破费一个子儿,在花钱上,甚至会走上自虐的道路。有的老人在世时,不愿多花一分钱,引得子女们不快。就在他们去世后,子女们清理遗物时才发现,老人留下了不菲的积蓄,其实老人在世时的吝啬,到头来都是为子女们在节省。

老年病学家认为,老人身上发生的这种视钱如命的现象,原来是一种老年心理疾患。其实如果回望一下这种吝啬老人的过去,他们年轻时大都并不一定就像现在这样“认钱不认人”。有的人甚至以前还是一个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乐善好施印象的大好人呢!

老年人以上出现的过于吝啬的性格,与老人的独特经历、周围环境、对未来预期下降、遗传学因素等有关,它的形成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由于老年人内心不断变化,自己的体力越来越小,能力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难,最后金钱变成了他们的靠山。他们害怕晚年自己无力生存,担心将来子女不孝,他们把拥有金钱看成是拥有尊严、拥有力量、拥有吸引力,看成是晚年生活的保障。因此,一般情况下,要想改变老人的这种吝啬性格很难。

那么作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吝啬呢?

首先要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疼爱父母。懂得了老人性格出现改变其实是一种疾病,子女就不应再与父母计较了。父母把子女养大,子女成年后,只有向父母回报的义务,而没有再向父母索取的权力。父母就是从此不给子女一分钱,子女也应保证把父母的生活安排好,以尽孝心。

其次,要在家人之间做好解释、理解、沟通工作,不但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让配偶和孩子都能对老人有正确的认识,不与有心理疾患的老人论短长。

最后,就是不要干涉父母对个人积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父母愿意把积蓄给予何人,那是他们自己的权力,子女不能干涉。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