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113

第113章 官员要“尽忠”就难“尽孝”吗?

——孝亲误区之八

官员要“尽忠”就难以“尽孝”吗?官员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历来有着不同的回答。

其一是“忠孝难全说”。这种观点认为,忠与孝是矛盾的,自古忠孝难全,人们要想尽忠(当官干公事)就难以尽孝(奉侍父母),要尽孝就难顾及尽忠。一句话就是说,官员难当孝子。

其二是“官员皆孝说”。这种观点认为,官员身居高位,既不缺吃、不缺穿,又不缺钱,有这样的儿女,父母跟着荣华富贵,坐享清福,哪有不孝之说。一句话就是说,官员个个是孝子。

以上观点,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其实不然。忠孝难全实际是一种狭隘孝道思想的表现。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就是把忠与孝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实际上,子女担任领导能为国出力,为民办事,虽然不能整日守在床前伺候自己,父母在心中也是幸福的。父母会为能有这样的子女而骄傲的。这不仅是孝,而且是一种大孝。同时即便是异地做官,还可以把父母带在身边。再说现在的社会服务机构众多,官员也可通过请保姆等途径,为父母提供帮助,弥补缺憾。那种不管子女对国家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只要整天守在父母身边就是孝的观念,实在不敢苟同。

“官员皆孝说”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特别是在现阶段,人们大多数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普通老百姓,一般也不会缺衣少食。作为官员的父母,自然也不会为吃饭穿衣问题发愁。因此就不能简单得出官员都是孝子的结论。譬如说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官是够大了吧,相信他的父母也不会为吃穿发愁。可是,胡长清因收受巨额贿赂被判处死刑后,行刑前留下遗言,要人们不要把他的事情告诉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悲哉,这样的儿子,能说他是一名孝子吗?

孔子曾对官员的孝行有精辟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4个字:居上不骄。这话真是说中了要害。其实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孝与不孝,不仅看你给父母创造了怎样舒适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还应看你对国家对人民做了多少有益的事情。一个飞扬跋扈、欺上瞒下、祸国殃民、贪得无厌的官员,即便是他让父母天天山珍海味,纸醉金迷,也不能算是孝。这种官员保不定哪天就会栽跟头。到头来,不光妻子子女受害,而且还要搭上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

许世友是我军著名虎将,也是一位有名的孝子。长期的戎马生涯使许世友难尽孝道,他为此心中不安。全国解放后,许世友回乡探母,这位“五星上将”双膝跪在年迈的老母面前,泪流满面。许世友一生把母亲记在心上,在他临终前,还向组织提出请求,允许他死后葬在母亲坟墓旁边永远陪伴着母亲。

一个视国家为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官员,一个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官员,不但他自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而且他的父母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我以为,这才是官员最大的孝行,这也是官员应追求的境界。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