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48

第48章 当导演的日子

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回来后,小作品排了很多,大戏却一直因为演出太忙,没有机会去实践。

八月,我的一位忘年交作家老友邀我见面,给我下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去排由他为平罗县文化馆创作的,以平罗县敬老院院长丁丽萍为原形的眉户戏剧《笑看夕阳红》。

老爷子语重心长地“威胁”我:“这戏的启动资金少得可怜,但是平罗人的精神感动了我,所以我答应了,你也必须答应。当然,我关键是要锻炼你一下,不然国戏就白学了!这戏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没时间就给我挤时间!”

对于老友的“命令”,我无法推辞,这是他不愿我“荒废学业”。我连连点头,算是答应了,拿上剧本,便赴陕北演出去了。

演出之余,认真阅读剧本,我仔细地做着案头工作,但是,心里却总是不踏实。作家老友明确表示,演员是文化馆从全县选拔的文艺尖子,形象没问题,主角会朗诵、曾经跳过舞,是老师……

然而事实是,他们都没演过戏,都是业余的。

我开始担心,万一砸了,我的“一世英名”不就完了?可是,担心归担心,我的准备还是十分充分,剧本上记录了密密麻麻的导演思路和创作手法。

剧组全体人员见面那天,我见到了丁丽萍的原形和演员,大家按照我的时间制定了排练计划,一切就绪,排练正式开始。

第一天,排练的两个演员是两个姓坚的老人家。他们是亲兄弟,在剧团干了一辈子舞美,退休后把演戏当业余爱好,这次饰演敬老院的两位老人。我试探着一点点给他们加大排练力度,他们居然都能接受,并且很认真的样子,令我很高兴。

还有一个演员,他的样子很“骄傲”,这个人以前是专业戏曲演员,后来剧团解散,分流到了学校工作。因为有表演经验,刚进排练场时,看到我年龄小,对我有些“不屑一顾”,也许他认为导演应该老一些才会有经验。但是,经过一个夜晚排练,他对我刮目相看,开始变得热情、积极,不久,自觉成了我的“副导演”。

《笑看夕阳红》里有一对“马大爹”和“纳大妈”。“马大爹”是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兼剧组协调联络。他平时操心比谁都多,很辛苦,但总是乐呵呵地。漂亮可爱的“纳大妈”,是剧组的“开心豆”,家庭殷实的她,快人快语,有着孩子般的天真烂漫。给她排练,那些无心之举,总是令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谢秀琴”和“马秀娟”在《笑看夕阳红》中,一个是“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一个是“女企业家”。现实中,她们曾是县剧团的同学,因为剧团解散了,都没了工作,各自做起了小生意。这个戏里她们的戏份并不多,但是从排练到演出,她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配角看待,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人很感动,这更加激发了我的排练欲望和创作激情。

戏中“丁丽萍”的“母亲”也曾经是县剧团的演员,现在在学校工作,在《笑看夕阳红》中,这个人物的戏仅次于主角。“母亲”是个很腼腆、很善良的人,其性格特别温顺,令我感觉说话重不得轻不得,经常哄着她、鼓励她。

她的表演很放松,但同时也很随意。一场是感情要爆发出来的戏,也是全剧的重头戏,当她看我示范的时候,每每都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可轮到她,却一表演就笑。到最后,她竟然要求我把这场戏去掉,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怎么办?

我“刺激”、“威胁”、“恐吓”……

能使的招数全使了出来,最后,逼得这个善良女人终于“爆发”了。那一刻,真是激动人心。

《笑看夕阳红》中的女主角“丁丽萍”,可把我累得够呛,每一个细节都要给她设计到位,并且要举一反三。可是,一到晚上八点后,她就完全不在状态里。

好在“丁丽萍”学戏态度好,总把排练的过程用摄像机拍下来,回家认真琢磨,或用笔记本记录我说过的细节,结果“笨鸟”还是“先飞”了。

排练那段日子,每天下午两点,我在团里演出,五点一过演出结束,立马搭上车,就赶往六十公里外的平罗县文化馆,一直排到晚上九点多才返回。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戏终于顺利地通过审查,并得到领导一致好评,可以为父老乡亲们慰问演出了。

看着我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在舞台上整体展示,看着丁丽萍院长热泪不断涌出的双眼和观众时笑时哭的一张张脸,那时那刻,我只有欣慰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