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11

第11章 侯艳是个“戏疯子”

“继保,儿呀,你怎么还不回来呀……”

随着一句道白喊出,舞台下的喧闹戛然而止,人们被一种低沉的情绪牵动着,将目光聚集到台上。

舞台边,云层在侯艳脑海里堆积,仿佛一道蓝光闪过,一声霹雳炸开倾盆大雨。她的心,在乐曲的悲凉中被淋湿了,开始感到阴冷、疼痛,仿佛一根刺钻进骨髓,剧痛弥漫了全身,直至精神整个溃败。

侯艳出场了。一到戏中,她立刻进入角色,好似忘记了自己是谁。

不,她知道她是一个盼子归来的古代老妇人。

沧桑,裙衫破旧,闪烁的泪光……侯艳装扮的老妇踉踉跄跄走来,伴着凄凄的调子,一腔苦楚,一脸悲凉,蹒跚而行。

2009年元月,导演李小六在传统本戏《清风亭》的基础上,改进、挖掘编排了其中《盼子》一折戏,赋予了这折戏全新的风格和韵味。

这场秦腔折子戏叫《清风亭·盼子》,是秦腔本戏《清风亭》中的一折。

《清风亭》又名《天雷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并抚育成人。十三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劈死。

清代学者焦循在《剧说》中提到:“今村中演剧,有《清风亭认子》。”并在《花部农谭》中记载了全剧的故事。《清风亭》在群众中影响较大,是因为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焦循说到他幼时观看演出,农村观众“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

《清风亭》这部戏在清代因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当时民的道德观,表现了人们惩治恶人的强烈愿望。

在《清风亭·盼子》一折戏中,侯艳扮演张元秀之妻,一个善良的老妇人,她天天去当年捡到孩子的清风亭哭泣,思念儿子的哀伤弥漫了她的整个心灵。

舞台上,侯艳是个“戏疯子”,每次演出《清风亭·盼子》时,都因为入戏太深,使她陷入一种悲凉的境界里,无法自拔。

忆往事心酸痛悲凉凄惨

一桩桩一件件如在眼前

想当年我夫妻赶场回转

风又大雪又急步履蹒跚

行至在清风亭周梁桥畔

桥墩下拾了个小小儿男

只说是苍天有眼遂人愿

暮年得子好喜欢

不料想从空降下无情剑

斩断我母子两心牵……

一到舞台上,侯艳唱起戏词忘了做戏的身份,凄美的秦韵引领她穿越时空复古,化成传统文明中一位慈爱善良的古代年迈妇人。

《清风亭·盼子》的传统开场是一上场就唱,侯艳和导演排练的时候,认为这样的处理不当,不能一下将观众引入戏中。但她们设计了几种开场都感觉不满意,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

一天晚上,睡到半夜时,侯艳突然梦中惊醒,想出以伴唱作为开场前奏的设计,并赶紧把想出的四句唱词记录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她兴冲冲找到著名秦腔板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安育民,确定了这个方案,并开始谱曲。剧目排出来以后,这个精心设计的出场果然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刻画好古代老妇的形象,从未演过老旦的侯艳不断揣摩生活中老年妇女的一举一动。就是在回家路上,她也不忘揣摩表演技巧。

一个晚上,下班时天已经黑了,侯艳和先生王景旗一前一后走在小区里。走在后面的侯艳,一门心思想着老旦的姿态动作,竟然不自觉走起了台步,一时忘记脚下的台阶,一脚踏空摔了下去。王景旗听见扑通一声,一回身才发现侯艳跌倒在地上。

一个月后,《清风亭·盼子》排完。随着多次演出的提炼,表演上的模仿痕迹已荡然无存。渐渐地,侯艳中魔一样深深陷入戏中,与人物有了融合,演戏时控制不住心中悲凉的情绪。

一次去青铜峡演出,一连几天,侯艳在不同的村子演出着这折戏。

侯艳演一场哭一场,回回都是涕泗滂沱,以泪洗面,真真切切地入了角色,把自己当成了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

当剧团走到最后一个村子,演到最后一场《清风亭·盼子》时,她的眼睛已经哭得肿起老高,成了一对“桃子”。

演出结束,一个抹着鼻涕的懵懂小孩儿跑到后台,望着侯艳洗去铅华的脸问:“你的眼睛为什么那么红?你得了红眼病么?”

观众看到侯艳戏演得好,对她格外热情。一位老奶奶直接将一筐自家树上刚摘下的苹果送到后台,一个劲儿让侯艳吃。她不会表达,只是说:“这个戏苦,你多吃点儿,润好嗓子再给俺们唱,你真是唱到俺心里去了。”

《清风亭·盼子》在银川掌政乡五渡桥演出时,几个外省的商人看完戏,也被感动了。他们从腰包里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往台上抛,忘情地大声说:“这是给侯艳的,这个戏太感人了!”

一位戏迷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清风亭》一折戏,侯艳一袭老旦打扮,一头白发,弯腰驼背拄着拐杖在呼号的北风中颤颤巍巍,跌跌撞撞的和老拌互相搀扶着来到村头路边望儿归来。悲凉的唱腔,凄厉酸楚,催人泪下。侯艳运用特殊的”哭腔“,把一个老人思子之切表现得淋漓尽致。戏里的悲剧气氛让我感觉耳热心酸,眼泪直打转转。侯艳最终以她深厚的唱腔功力和生动的表演技巧,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也让我在秦腔特殊的艺术魅力中真切地感动着……”

另一位甘肃戏迷在网上发帖对《清风亭·盼子》更是赞誉有加:“侯艳,5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上播放的您的专场,太好了,尤其《清风亭·盼子》一折是秦腔界演的最好的,感动了许多人,在秦腔乱弹网里大家都有评论。”

说起演戏,著名影星巩俐的老师曾经说,巩俐是那种入了戏就出不来的演员。侯艳其实比巩俐入戏深多了。谁见过巩俐整天为戏哭得一双眼睛像“桃子”?可只要是连演《清风亭·盼子》,侯艳的眼睛是必然要哭成“桃子”的。

因此,在工作时间之外,侯艳看电影、上网写博文、听音乐,就是不去碰触秦腔。

思绪的羽翼碰撞,霍地擦亮心灵的火花,千万颗星星就在美丽的夜空依次排开,犹如舞台上的一盏盏灯。

风轻云淡,曲径通幽,秦腔令侯艳穿越古今,沉浸在一出戏,一个梦里,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