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57

第57章 只有去做,才能证明自己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与历届奥运会相同,火炬接力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序曲,而火炬手又是整个火炬接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柳萍也积极投身到了这场火炬传递的盛会当中,然而要当上火炬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柳萍回忆起火炬传递时的情景,至今满心激动:“这是秦腔艺术界的骄傲!是银川市秦腔剧团的荣耀!”柳萍说,圣火传递到哪里,和平、友谊、正义就传递到哪里。联系到汶川、玉树抗震救灾,柳萍表示:“火炬传递不单单是传递一种过程,更是体现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也就是说火炬传递的是一种力量。”她认为,奥运圣火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带着灾区人民的信念与希望。圣火和奥林匹克精神将通过火炬手们的双手代代相传,而火炬传递的激情将会和火炬一起被她永久地珍藏,将以这种力量为动力,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柳萍的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想着为宁夏的文化事业做实事。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部分文艺团体国内演出不景气、国外演出受阻。一些国外邀请方纷纷提前终止商业演出合约,一部分对外签约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难以进行,国内文化产业出现了演出市场萎缩、票房收入滑坡、文化税收下跌等不良发展态势。对此,柳萍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文化消费,拉动文化内需。一方面,出台减免税收政策,鼓励国有地方文艺院团在国内市场多演出、多活动,提高其竞争实力与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出台价格指导政策,稳定、降低舞台艺术精品剧(节)目演出票价,使工薪阶层及普通百姓能够看得起大剧目、大制作,以此扩大演出市场、增加票房收入。

目前,她所领导的银川秦腔剧团有七十多名演职人员,如何应对体制改革,探索市场路子,为大家争取饭碗成了当务之急。对此柳萍说:“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要为大银川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宁夏的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在当地市场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做出最大的努力。”正是抱着对戏曲艺术的一腔热爱,柳萍走到了今天,作为一名历经三届常委会的“老”委员,她要依靠戏曲这块阵地为银川乃至宁夏的文化事业做点实事。

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就在其他剧种以令人惋惜的结果走向衰微的同时,秦腔人把自己的舞台依旧摆在百姓中间,生命力愈加旺盛。

谈起秦腔的现状,柳萍很乐观。她告诉我们,在西北地区,秦腔有着广泛的听众基础。所以说,秦腔的听众市场是非常大的。以银川市秦腔剧团为例,每年的演出就有二百多场。剧团所到之处,那里的农村就像过大年一样热闹。对于秦腔很多山区百姓不但爱听,爱看,更爱唱。演出秦腔时,常常台上一人唱,台下万人和。而在平时,公园里、广场上常常会有人们聚集在一起唱秦腔,每当看到这种场面,柳萍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

银川市秦腔剧团多年来深入到农村,为热爱秦腔的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剧团的演员们到农村演出就住在老乡家,秦腔让演员和老百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柳萍说,地方戏的根在农村,在农民中间戏剧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为基层百姓演出是地方戏最基本的出路。

但是,秦腔发展的矛盾也正是由它的市场特点带来的。秦腔的爱好者大都是西北地区的农民,他们虽然喜爱秦腔,但是经济尚不富裕,为了看一场戏花掉几十块钱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柳萍说,票价在十块钱基本上就很少有人来听了。所以,秦腔演出的票价非常低,从而导致了剧团的付出与回报的严重不平衡。虽然每年演出多达二百多场,但是仍然很难维持剧团的发展。经济上的窘迫,让剧团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无法满足剧团再发展和吸收新生力量的需要。

柳萍说,秦腔作为地方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当地群众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且是受教育、受熏陶的重要源泉。目前的状况是群众需要,而剧团却无力满足群众的需要,长此以往,他们就无法接触到秦腔,这将给秦腔的发展带来伤害,失去一部分听众。

柳萍建议,在秦腔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政府应该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她希望国家能够把秦腔演出看作一种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全额拨款,给剧团下达演出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秦腔持续不断地与老百姓见面,也解决了演员们的生存之虞,给秦腔演出带来一个稳定的环境。随着秦腔的不断普及推广,市场也逐渐成熟,听众群体的层次有所提升,经济宽裕的人增加,秦腔演出可以实现自负盈亏之后,再进入市场。这种保护性政策在前、竞争机制引入在后的方式更适合地方戏的传承和发展。

不过,柳萍也有尴尬和无奈的时候。成立于1958年的银川秦腔剧团有七十多名演职人员,但几十年来,剧团却一直没有固定的演出排练场所。其在银川的根据地,号称银川“天桥市场”的西塔戏园,是20世纪70年代由原市建一公司礼堂改建而成的,建筑结构和功能无法满足和适应演出的需要,且在几年前就因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被消防队几次三番要求停业整改。老戏园的问题又岂止是电路老化,作为一座不折不扣的危房,单靠改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重建,剧团到哪里找那么多钱?为此,柳萍四处奔走呼吁,终于在2006年争取到政府一千五百八十万元的资金支持,银川市政府也将其西塔戏园翻扩建改造工程列为2006年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而今,在政府支持下,西塔戏园改扩建工程已经完工交付使用,银川市秦腔剧团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剧场,银川秦腔剧团的办公、排练和演出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广大戏迷也拥有了一个能安心惬意看戏的好地方。柳萍为此感到高兴。她相信随着政府对秦腔的日益重视,在基础建设、资金运转上获得改善之后,在听众基础如此丰厚的土壤上,秦腔艺术将大有可为。

如今,代表宁夏秦腔最高水平的柳萍,社会职务随着她影响力的增加而增多。她奔忙操劳着,不仅为自己的艺术,还要为自己手下那一团人的吃饭问题张罗,更要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很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然而,从她的谈话中没有听到抱怨,在她看来,即使再忙,即使目前秦腔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她也会勇敢地面对挑战,因为只有去做,才能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