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11235700000041

第41章 戏为自己,自己为戏

1997年重返舞台,对于柳萍意义非常。多年来,对人生的体验和对艺术的感悟,使她又一次将身心统统放在艺术的熔炉中锤炼着。

谈到经商生涯,柳萍感慨万千。通过六年的历练,她领悟到很多。她曾经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要过一段时间才会真正明白,但是,的确感悟到了很多东西。如果我牢记这些感悟并继续努力,接下来的重新投入将为我的艺术生涯开辟一个新天地。”

一直不懂得与人打交道的柳萍还告诉记者:“以前的我不想知道别人怎么想,也不想与别人打成一片,好像没意识到人情的珍贵和必要。现在开始慢慢地意识到,以前的我是不是太自我陶醉或是太过自负骄傲了?我以前认为,即便紧锁心扉,不与人交流,也会表达出的真心,结果因此产生了很多误会,而这些都通过今后的排练、演出将有大的改变。”

柳萍认为,回团之后通过重新饰演一些角色,发掘了自己先前所不知的另一面,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柳萍,并因此产生了信心。在演绎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作为“戏中人”与观众沟通时,仿佛感受到一种精神净化般的畅快淋漓:“真的很感谢演员这一职业。如果没有这次机会,也许我将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另一面。”

其实在戏曲行当里,说柳萍大器晚成一点不为过。三十岁之前,她一无所有,出了宁夏,戏曲界没有几人认识她。

有人说,唱戏是青春职业,很多女演员一过三十岁,就放弃了自己。但在柳萍看来,年龄不是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三十岁的柳萍曾经说过一段感言:“我为自己成为三十岁的演员而感到自豪。总听到大家说这是作为女人和演员的黄金时期,所以我想充分地享受三十岁的时光。因此我把每次上台演出的机会,都视做最后一次机会,并通过对戏,对角色的理解,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将永远保持这种乐观态度。急于建成的塔反而更容易倒,所以,我会一分一秒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堆积一座大山。”

柳萍说得多好啊。谁都知道,秦腔事业就是一个需要献身的事业,需要秦腔人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所谓戏为自己,自己为戏,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