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悟语
11235400000114

第114章 对酒当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酒在中国既是一种休闲方式,又是一种文化。“竹林七贤”即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常于竹林下,纵酒酣歌。

阮咸饮酒不顾廉耻,每次与宗人饮酒,均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酒具,大家围于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闻香而来,阮咸不但不赶,还凑上去与猪共享。“七贤”中,刘伶是最出名的酒徒,他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为此,《酒谱》这样描写刘伶: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形如水,性如火,酒就是这么一种液体。刚入嘴,冰凉冰凉的,甚至有点烧喉,一下肚子,则燃起一团火。这团火一烧起来,便是暖烘烘、飘飘然、陶陶然和昏昏然的,似醉欲醒;整个人如同腾云驾雾一般,从此岸进入了彼岸。

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朋友相逢“千杯少”,节日喜庆大摆酒席,失落伤怀“借酒消愁”,即便一个人亦可“举杯邀月独酌”。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英雄好汉,哲人墨客,凡在历史上雁过留名者,无不与酒沾边。

《三国演义》中记载: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即使如此,也很难让生性多疑的曹操放心。一天,曹操在小亭煮酒,派人把刘备叫来对饮,企图打探刘备的意图。二人相对而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却大谈龙的品行,并把龙比作当世英雄,还借此试探刘备。刘备装作胸无大志,随便说了几个人。曹操狂笑着把刘备所说的几个人否定后,单刀直入地说,天下英雄者,唯你我二人也!

刘备一听,猛地吃了一惊,以为自己被曹操发现了什么,不知不觉地把手中的筷子弄掉地上。正巧突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加之有点醉酒,才掉了筷子。曹操一见刘备如此不胜酒力和胆小,便打消了对刘备的疑虑。后来,刘备逃脱了曹操的监控,几经曲折,最终成为三足鼎立中与曹操势力相当的一足。这个典故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煮酒论英雄”。

在中国,这样的史例有很多,如“鲁酒薄而邯郸围”,“鸿门宴”,“文君当垆”,“杯酒释兵权”,“汉高祖醉斩白蛇”等。饮酒,喝的是一种心情,喝的是一种气氛。许多文人骚客就是靠饮酒来诱发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陶渊明“连雨夜饮”“悠然见南山”,杨雄、王集、曹植皆作《酒赋》;最甚者是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在柏梁台宴集群臣,君臣联句赋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世称“柏梁体”。

对酒当歌,要的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