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密码
11233100000098

第98章 密码47培养女孩对音乐的兴趣

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问:“音乐有意义吗?”当然。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声音是音乐具有与其它艺术不同的种种特殊性的根源所在,也是音乐诸多艺术特征生成的根源所在。音乐艺术正是通过声音运动过程来展现的。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这样思考:为什么音乐的表现力比色彩大许多?结论是——因为它是时间性的,可以说是时间创造了音乐。音乐是典型的表现艺术。音乐自身没有也不可能提供任何实实在在的可视的形象。音响是感情的直接载体,涵载着感情内容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直接的,人们在从音乐中直接获得相应感受的同时,会生发种种想象,可以强化自己的音乐感受。艺术重在独创,贵在再创。音乐艺术在人们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智慧、才华、创造性注入其间,因而具有永不凋谢的生机。音乐艺术之所以特别鲜活,也得益于它流传在不断的再创造、再丰富的基础之上、过程之中。

音乐,点缀生活,装点心情。音乐赋予女孩灵动的气质,父母让我们的小公主从小就掌握一些乐器、爱好音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智力发育都是有好处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即便是一首最简单的低幼儿歌曲,也饱含着情感,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欣赏、学习音乐对孩子情操的陶冶,情绪的调节,思维的开拓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乐器种类太多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想让孩子学乐器,又怕孩子不喜欢;花钱买了昂贵的乐器,孩子却不喜欢也不愿意去学……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家长们也产生了无数的烦恼。

那么面对这些,家长该怎么办呢?其实,并不一定要有音乐天赋才能学音乐。一般来说,喜欢进行音乐活动,喜欢听音乐、唱歌;能准确地定音;容易记住曲调,还能顺利并正确唱出或演奏出这个曲调;能很快地学会识谱;能自己创作简单的曲调,善于发现生活中简单的乐器等等,都可能是音乐智能较强的儿童。

天赋对于孩子学习音乐的成效有很大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天赋的孩子就应当放弃学习音乐。父母应当知道,学习音乐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并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注重对孩子音乐天赋的引导,也可对孩子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为女孩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让音乐伴随着她的活动。如起床时,给女儿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曲;吃饭时,再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即便是给女儿讲故事,也可以选择一些和谐的乐曲做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还应该适当地鼓励女儿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地做动作,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当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美妙音乐的环境中,她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要对孩子有正确引导,选择适合女儿的乐器。3岁以下的孩子,肺活量小,学习吹奏乐有困难,开始最好不要选择这类乐器;4—5岁可以开始学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而学习弦乐器,如小提琴、古筝等,应该在5岁半之后。一般来说,学习键盘乐器一年,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感后,再转学弦乐器会更好。

孩子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兴趣。在帮助孩子选择乐器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强迫他进行学习。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乐器感到厌倦。

帮孩子选择乐器的正确方法应当是:父母引导为主,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要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对乐器的学习只有3分钟的热度,买了小提琴,又要学钢琴,买了钢琴,学了几天又没了兴趣。其实,父母们的烦恼都缘于这样一个原因,让孩子的心愿实现得太容易。

我们可以延迟孩子的乐器梦想,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科学证明,越是让孩子轻易就能实现的心愿,孩子往往就越是不会珍惜。因此,希望培养孩子音乐才能的父母,一定要学会延迟满足孩子对乐器的购买要求。孩子对音乐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心灵感受的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

音乐赋予女孩灵动的气质,父母让我们的小公主从小就掌握一些乐器、爱好音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智力发育都是有好处的。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让你的小公主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灵动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