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49

第49章 以沉默代替批评,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犯了错的孩子,如果你不指责,而是对他心照不暄地一笑,他往往既心知肚明,又感到这是对他的一种莫大的尊重、特殊的信任。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孩子在沉默的氛围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满和责备,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孩子会通过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方式,积极去改正错误。

——一位发现无声批评的妙处的母亲

有一种批评无需责备孩子,就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批评甚至不需要父母出声,就能产生比出声批评孩子更好的效果。那就是沉默式的批评,在无声胜有声的情境中给孩子无声的教育。

生活中,我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在家里,孩子喜欢说话少的家长,也最怕说话少的家长。面对整天唠唠叨叨的家长,孩子会习以为常,因此,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并无影响力,他的话很可能被孩子当做耳旁风。当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变得沉默,有时候孩子犯了错,我都不会批评他,但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天早上,吃点心的时候,聪聪把牛奶泼在了小椅子上。他平时就爱玩水,因此我知道他可能又在胡闹了。当时我真的很想说他一句:“又把牛奶泼在椅子上了!”但那时我正在想问题,因而没有心情说批评他。于是我默不作声地又给他倒了一杯牛奶,同时把一张餐巾纸递给他。聪聪抬头看了看我,有些不相信。

喝完牛奶后,聪聪要去幼儿园了,当我把他送出家门时,他忍不住对我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把牛奶撒在椅子上了,再也不那样玩了。”看到聪聪如此坦诚地承认错误,我真的感到庆幸。我想如果当时我批评了聪聪,他对错误的认识一定没有那么深刻。

我没有批评聪聪,而是通过宽容,让他体会到了自己做错了事情,并把这种心理体验转化为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和判断,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种独特的无声的批评方式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心理活动的契机,让孩子有机会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

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去减少批评,更多地去运用“无声的批评”教育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对纠正孩子的错误是非常有效的。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沉默是为了给孩子反思的时间,因而令孩子感到舒适和温暖,孩子会觉得你很理解他的心情,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常言道:“沉默是金。”孩子身上一些很明显的错误或顽固性错误,孩子早就意识到了,如果孩子每犯错一次,就被父母就“敲打”一次,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会“百炼成钢”。此时如果父母仍然按照惯性思维老生常谈地指责孩子,实际上是如了孩子的愿,孩子可能感到如释重负,眨眼之间便忘得一干二净。

相反,父母的冷处理反而会令孩子忐忑不安,觉得浑身不自在,并揣摩父母的心理。这就是说适度、适时的沉默可以制造紧张的气氛,也能给孩子留出了自省的时间,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沉默能够体现家长的威严。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比如对人不礼貌,说脏话等,父母没有开口批评孩子,会使孩子觉得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孩子立即收敛不良行为。

沉默能够让孩子慑服。父母发现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时,不必急于对孩子兴师问罪,而应反其道而行之,表现出冷静深沉的态度,使孩子感到震慑和压力。在孩子摸不清父母会怎样处理自己时,他会自觉地将犯错误的情况如实讲清。此时,父母再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和指导,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沉默从本质上说就是批评。如果父母把犯了错的孩子批评的一无是处,会使孩子无地自容,产生自卑或失去自信,有时还会招致孩子的抵触情绪。如果父母以沉默的方式应对孩子的犯错,孩子就容易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也会默默地进行反思,并暗示表示悔改之意。所以说,沉默是一种批评,这种无声的批评很好地照顾了孩子的心理和感受,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有助于孩子自觉改正错误。

生活中多数孩子单纯、诚实、善良,当他们偶尔犯下错误时,家长要在了解其原因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用包含爱的沉默教育的方式,把孩子引向完美的发展轨道,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心灵受挫而失去进取的动力。

教子链接:

有的父母对孩子管教很严,又沉不住气,不管孩子犯了大错还是犯了小错,他们都会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长此以往,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改错的位置,他就失去了自我反省、主动改错的意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错误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